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有信物 ...
第一卷第8章
第八章有信物
陆清欢在典籍库一待便是三日。白日里,她逐册核对屯垦旧档,将错漏之处用朱笔标注在纸上,遇到不解的地方,便翻阅顾长渊当年的手稿 —— 那些手稿里,不仅有核校数据,还有他随手记下的思考,比如 “屯户罢耕多因官吏克扣,需立碑公示粮规”“戍卒助耕应给粮补,否则军心难稳”,每一条都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
夜里回驿馆,她便就着油灯整理抄录的内容。凉州的夜风依旧粗粝,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得灯芯忽明忽暗,却因案头摊着的旧手稿与舆图,添了几分熟悉的墨香。这日傍晚,她刚抄完嘉祐元年的屯粮记录,驿馆的伙计老周端着一碗热粥走进来:“陆先生,快趁热喝吧,这是后厨特意给您熬的小米粥,暖胃。”
老周放下粥碗,又递过一个青布包裹:“对了,方才官廨的棠安小郎君过来,说这是给您的东西,让您务必收好。”
陆清欢接过包裹,触手微沉,布面上还留着淡淡的檀香味 —— 这味道很熟悉,像当年顾长渊在翰林院常用的熏香,他说这是陇西的檀木所制,能安神,适合熬夜校书。她解开包裹的绳结,里面是个紫檀木锦盒,盒面刻着疏朗的棠梨纹,刀法略显生涩,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打开锦盒的瞬间,一股熟悉的棠梨香漫了出来 —— 不是新鲜花瓣的清甜,而是干燥后的醇厚,像她在江南书局整理的旧书里,夹着的陈年花笺。锦盒里整整齐齐叠着三个锦囊,锦囊的布料是汴京老字号 “锦绣斋” 的蜀锦,颜色是她当年最爱的月白色,绳结是她教顾长渊编的同心结 —— 当年她在书阁教他编结时,他总把结编得歪歪扭扭,还笑说 “这结看着简单,编起来比算军屯粮还难”,如今这三个锦囊的结,却编得工整流畅,想来是后来练了许久。
第一个锦囊上用细笔写着 “景祐三年,书阁”,字迹是顾长渊的,清隽中带着几分少年气,没有后来的沉郁。陆清欢轻轻拆开锦囊,里面是张折叠的宣纸,展开后,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清欢:今日见你核校河西舆图,指尖被纸边划破,渗了血珠,却还握着笔不肯停。我已嘱小吏备了金疮药,放在你案头的《通典》下册里 —— 那药是太医院的方子,比寻常药见效快,你记得按时涂。
你总说校书要快,要赶在冬课前定稿,却不知爱惜自己的手。这双手要握笔写尽民生疾苦,要核校典籍辨明对错,若伤了,岂不可惜?
此卷舆图关乎河西军屯,我昨夜查了《汉书??西域传》与《通典??兵典》,在张掖郡、酒泉郡的标注处发现几处错漏:张掖的屯户村落漏标了两处,酒泉的粮仓储量写少了三成,已用朱笔批注在舆图上,你细看便知。
书阁外的棠梨开了,白生生的一片,风一吹就落满了窗棂。待你校完这卷舆图,我带你去摘几枝,插在你案头的青瓷瓶里 —— 你说江南的棠梨香,我倒觉得,汴京的棠梨也不差,至少能陪你熬夜校书。
长渊 景祐三年暮春”
陆清欢的指尖抚过纸上的字迹,眼眶忽然发热。她记得那年暮春,确实在核校舆图时划破了指尖,血珠滴在舆图上,晕开一小片红。后来案头的《通典》里真的出现了一盒金疮药,她只当是书局的小吏贴心,还特意去谢了人家,却不知是顾长渊的安排。
她想起那天校完舆图,顾长渊果然拉着她去摘棠梨。他站在梨树下,踮着脚摘花枝,阳光落在他青色的官袍上,像镀了层金。他递给她一枝开得最盛的,说 “这枝给你,配你的素色衣裳正好”,她接过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指尖,两人都愣了愣,又慌忙移开目光 —— 那时的风里,满是棠梨的香,还有少年人未说出口的心意。
可那 “插在案头添香” 的约定,终究是没能兑现。不久后,漕运案爆发,她因顾长渊不肯联名上书而与他争执,摔了他送的 “渊” 字玉佩,转身递了调任江南的申请。她走的那天,书阁外的棠梨还在落,却没人再拉着她去摘花枝了。
第二个锦囊上写着 “景祐四年,漕运”,锦囊的边角有些磨损,像是被反复摩挲过。陆清欢拆开时,发现里面的纸条有些皱巴巴的,像是被水浸过,又晾干了:
“清欢:那日你在书阁与我争执漕运案,说我‘畏首畏尾,不顾忠良死活’,说我‘只懂守着体制,忘了初心’。我没反驳,不是默认,是怕一开口,便会忍不住留你。
你不知道,那被牵连的李编修,是我当年的恩师,他教我读《左氏传》,教我‘为官当守本心’,我怎会不救他?只是朝堂暗流汹涌,户部尚书正想找借口打压翰林院的新派,若我贸然上书,非但救不了恩师,反会连累你,连累翰林院的一众编修,更会让我们编了半年的《军防要略》半途而废 —— 那是我们共同的心血,是要护河西百姓与戍卒的书,我不能让它毁在我手里。
我已暗中收集了户部尚书贪腐的证据:他挪用漕运粮饷给私盐贩子,在江南购置了三所宅院,这些都记在他心腹的账册里,我托人从江南书局的旧档中找到了佐证 —— 你常去的那家书局,掌柜的是我恩师的旧友,愿意帮我藏这些东西。
证据藏在书阁第三架的《通典》夹层里,那册《通典》的书脊上有个小缺口,是你当年不小心磕的。待新帝即位,户部尚书失势,我便会将证据呈上去,为恩师翻案,也为那些因漕运挪用而挨饿的百姓讨个公道。
你说我‘愚忠’,我认。可我守的,何尝不是你想要的那个‘公道’?只是你要的公道来得急,要即刻便见分晓;我要的公道,需等一个时机,一个能护着更多人的时机。
长渊 景祐四年秋”
原来他不是冷漠,不是愚忠,只是将一切都藏在了暗处。陆清欢想起那个蒙冤病逝的李编修,想起自己当年摔门而去时说的狠话,心口像被什么东西紧紧揪着,疼得发紧。她曾以为他只懂守着朝堂的规矩,却不知他在背后做了这么多 —— 收集证据,避开耳目,还要瞒着她,怕她冲动行事。
她忽然想起离开汴京前,去江南书局辞行时,掌柜的塞给她一个布包,说 “这是顾编修托我交给你的,他说你到了江南,或许用得上”。她那时正在气头上,连布包都没拆,就扔在了马车里,后来辗转江南,竟不知把布包丢在了哪里。现在想来,那布包里,说不定就是顾长渊收集的证据副本,是他想让她在江南安心,知道他没有放弃公道。
第三个锦囊的字迹最淡,像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纸页上还有几处被指甲掐出的痕迹。陆清欢拆开时,除了纸条,还掉出一小包用棉纸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看,是些干燥的棠梨花瓣,还是当年的白色,只是更脆了。
“清欢:你递上调任江南的申请那日,我在书阁坐了一夜。案上摊着你校勘的《军防要略》,每一页都有你的批注,有的写着‘此处当补屯户民生’,有的画着小圈说‘此条有误,需核旧档’,我看着这些字,就像看见你坐在对面,皱着眉和我争论的样子。
我知你意已决,便不敢再留你 —— 你说江南有你的初心,有你想编的书,我怎能拦着?只是江南虽好,却怕你孤身一人受委屈。我已嘱陈侍郎照拂你一二,他是我父亲的旧友,为人正直,会帮你在江南立足。
这些话,我终究没敢亲口告诉你。怕见了你的眼睛,就舍不得放你走;怕你说我‘假惺惺’,说我既不肯救恩师,又何必来关心你。
书阁的棠梨落了,我捡了些花瓣收在锦囊里。愿这些花瓣能伴你一路南下,让你在江南闻到棠梨香时,能想起汴京的书阁,想起还有人在等你回来,等你一起校完剩下的典籍。
长渊 景祐四年冬”
棉纸里的棠梨花瓣散发出淡淡的香,与袖中那片从典籍库捡来的花瓣气息相融,让她忽然想起十年前南下的马车里,她哭了一路,车帘外的风里,似乎也飘着这样的梨香。那时她以为那是错觉,现在才知道,或许是顾长渊站在城门口,手里捧着棠梨花瓣,看着她的马车走远,风把梨香吹进了她的车帘。
陆清欢将花瓣重新包好,放进锦囊里,又把三张纸条按顺序叠好,放回锦盒。她抱着锦盒坐在灯前,看着跳跃的灯芯,忽然觉得,这十年的误会,像一层厚厚的尘,如今被这三个锦囊轻轻拂去,露出了底下未说出口的心意与牵挂。
只是,这心意来得太晚,牵挂也隔了太远。她在江南的十年,他在西北的十年,他们都在各自的路上走了太远,怕是再也回不到当年的书阁,回不到那个棠梨盛开的暮春了。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感谢大家的喜欢,这本书会坚持更下去,不知道能写多少字。故事虽短,却也情长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