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独担骂名 ...

  •   午门的寒风卷着雪粒子,狠狠砸在黎渊的龙袍上。他立于城楼之上,目光冷冽地扫过下方跪着的十余名官员——这些人中有曾位列三公的老臣,有手握地方兵权的将领,此刻却都垂着头,浑身颤抖,不敢与他对视。

      三日前,大理寺呈上的卷宗摆在御书房案头,证据确凿:这些官员不仅长期收受林深余党贿赂,更在青州战事吃紧时,故意拖延粮草调运,甚至暗中向海外势力传递沿海布防图。黎渊看着卷宗上的每一个字,指尖几乎要将纸页戳破,心中只剩彻骨的寒意。

      “陛下,”吏部尚书跪在雪地里,声音带着哭腔,“臣等一时糊涂,求陛下开恩!念在臣等为黎国效力多年的份上,饶过臣等性命!”

      他的话音刚落,其余官员也纷纷附和,哭声与求饶声在午门前此起彼伏。城楼下的百姓议论纷纷,有人面露不忍,有人却咬牙切齿——这些官员平日里欺压百姓、中饱私囊,早已民怨沸腾,可真要动刑,又有人觉得黎渊太过严苛。

      黎渊没有理会下方的求饶,他缓缓举起右手,寒风中,他的声音清晰而决绝:“尔等勾结逆党、通敌叛国,延误军情,致我黎国将士伤亡惨重、百姓流离失所。今日若饶了你们,何以告慰战死的英灵?何以面对天下百姓?”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中那些若有似无的质疑眼神,继续道:“朕意已决——将所有通敌官员,即刻押赴刑场,斩首示众!其家产抄没,充作军饷;家眷流放边疆,永世不得回京!”

      “陛下饶命啊!”官员们的哭声愈发凄厉,城楼下的议论声也陡然变大。有老臣从人群中走出,跪在雪地里叩首:“陛下!此事牵连甚广,若尽数处死,恐伤朝堂根基,还望陛下三思!”

      黎渊看着那老臣,眼中没有半分松动:“根基?黎国的根基是百姓,是忠诚的将士,而非这些蛀虫!今日朕若姑息,明日便会有更多人效仿,黎国的江山,迟早要毁在这些人手中!”

      他话音落下,禁军立刻上前,将哭喊挣扎的官员拖拽起来,向着刑场方向走去。百姓们跟在后面,议论声渐渐变了味——有人说“陛下心狠”,有人说“这是要杀尽老臣”,更有甚者,将此前酒泉郡的失利也归咎于黎渊,“暴君”的称呼,再次悄然传开。

      御书房内,黎辞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轻声道:“皇兄,外面的流言越来越难听了。”

      黎渊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枚冰凉的玉佩,那是江墨出征前亲手为他系上的——江墨如今在青州协助秦峰守城,尚未收到都城的消息。他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却依旧坚定:“朕知道。可这些奸臣不除,黎国永无宁日。流言再难听,也比让黎国亡在他们手中好。”

      “皇兄,”黎辞走到他身边,声音柔和却有力,“臣妹已让人去查,那些散布‘暴君’流言最凶的人,背后仍有林深余党在推波助澜。只要找到他们,便能澄清部分误会。”

      黎渊摇了摇头:“不必了。”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刑场方向,“百姓只看眼前——他们看到朕一次杀了这么多官员,自然会觉得朕残暴。至于这些官员的罪行,他们一时半会儿不会懂,也不必急着让他们懂。”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嘲:“暴君的名声,朕担着便是。只要能清除朝堂的蛀虫,只要能守住黎国的山河,让江墨、让许逸、让所有将士能安心打仗,这点骂名,算得了什么?”

      黎辞看着黎渊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她这位皇兄,自登基以来,从未有过半分私心,满心都是黎国的安危。可如今,为了除奸,却要独自背负“暴君”的骂名,承受百姓的误解。

      几日后,刑场的血迹被大雪覆盖,可“暴君”的流言却并未平息。黎渊依旧每日处理朝政,调运粮草支援青州,仿佛那些流言从未存在。只是在深夜,他会独自站在御书房,看着江墨的画像,指尖轻轻拂过画像上的眉眼,低声道:“墨儿,等你回来,朕再跟你细说……到那时,黎国定是一片清明了。”

      而此刻的青州战场上,江墨正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海船,心中却隐隐不安——他总觉得都城似乎发生了什么事,可每次写信询问,黎渊的回信都只字不提,只让他安心守城。他不知道,自己的陛下,正在都城独自承受着怎样的误解与骂名,只为给他们守住一个清明的后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