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暗涌 ...
-
第二天的录制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开始。
黎昭站在窗前,看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远山。肌肉依然酸痛,但比早上醒来时好了很多——南措给的药膏确实有效。
“各位嘉宾,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户外活动取消。”导演组的声音通过喇叭传来,“今天的主题是‘手艺与匠心’,我们将分组学习传统手工艺。”
分组结果出来,黎昭与南措再次被分到一组,任务是学习制作紫砂壶。程菲雨和赵翰学习木雕,宋焕阳和陈默则被安排学习刺绣。
工作坊设在别墅地下一层,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师傅早已等候多时。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制作紫砂壶的工具和泥料。
“做壶如做人,急不得。”老师傅的声音缓慢而沉稳,“每一步都要稳,都要诚。”
黎昭好奇地触摸着工作台上的紫砂泥,冰凉湿润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她注意到南措站在工作台另一侧,正专注地观察老师傅的示范动作,眼神认真得像在分析滑雪赛道。
“你的手腕还好吗?”黎昭轻声问。她记得昨天攀岩后他揉手腕的动作。
南措略显惊讶地看了她一眼,轻轻活动了一下右手腕:“旧伤,不碍事。”
老师傅开始演示打泥条的要领。黎昭学得很认真,但紫砂泥在她手中总是不听使唤,不是太干就是太湿。
“水多了。”南措突然说。他绕过工作台,站到她身后,虚握着她的手腕,引导她加水揉泥的正确力道。
他的呼吸轻轻拂过她的耳际,黎昭不自觉地绷紧了身体。
“放松。”他的声音很低,只有她能听见,“感受泥的呼吸。”
这个说法让黎昭忍不住微笑:“泥也会呼吸?”
“万物都有呼吸。”他松开手,回到自己的工作台前,“滑雪时,要感受雪的呼吸;做壶时,要感受泥的呼吸。”
黎昭怔了怔,忽然觉得这个看似冷峻的年轻人,内心有着不为人知的诗意。
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人各自专注于手中的泥料。工作间里很安静,只有陶轮转动的声音和窗外的雨声。黎昭偶尔抬头,总能看见南措微蹙的眉头和专注的侧脸。他的手指修长而有力,在紫砂泥间穿梭,动作从一开始的生疏逐渐变得流畅。
“你的壶身歪了。”中途休息时,南措突然指着黎昭的作品说。
黎昭这才发现自己的壶身确实有些倾斜,但她已经修整了好几次,越修越糟。
南措拿起她的半成品,仔细端详了片刻,然后取过工具,小心翼翼地开始修整。他的动作很轻,眼神专注得像在对待什么珍贵的宝物。
“好了。”片刻后,他把修整好的壶身递还给她。原本歪斜的部分已经被巧妙修正,整体线条流畅优美。
“谢谢你。”黎昭由衷地说。
南措只是点了点头,回到自己的位置继续工作。
下午三点,各组作品基本完成。黎昭的紫砂壶虽然简单,但形制完整;南措的则明显精致许多,壶身线条流畅,壶钮雕刻成雪花形状,别具匠心。
“没想到你还有这种天赋。”黎昭赞叹道。
南措轻轻抚摸壶身的雪花纹路:“小时候跟外公学过一点。他常说,手工艺能让人静心。”
这是南措第二次主动提及家人。黎昭忽然意识到,在这个节目中,他们都在不经意间展现着镜头之外的另一面。
工作坊结束后,两人一前一后走上楼梯。在楼梯转角处,南措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
“给你的。”他的语气依然平淡,“对胃好。”
黎昭惊讶地接过纸包,打开一看,是几片手工姜糖。她想起昨天早上自己因为胃痛没吃多少早餐,没想到这个细节竟被他注意到了。
“谢谢你。”她轻声说,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南措没有回应,只是继续上楼,但黎昭注意到他的耳尖微微泛红。
晚餐时,雨依然没停。节目组安排大家在室内烧烤,气氛轻松了许多。
程菲雨和赵翰显然在木雕课上建立了革命友谊,正热烈地讨论着如何改进他们的木雕作品。宋焕阳和陈默则安静得多,但黎昭注意到宋焕阳的目光不时落在她身上。
“黎昭,尝尝这个。”宋焕阳递给她一串烤香菇,“我记得你采访时说过喜欢菌菇类。”
“谢谢。”黎昭接过香菇,有些意外他还记得这个细节。
南措坐在黎昭对面,安静地烤着手中的肉串,偶尔抬头看一眼交谈的两人,眼神深邃。
饭后,大家移步客厅进行今天的“心灵夜话”。由于天气原因,今晚的话题改为“你最不为人知的一个爱好”。
程菲雨说她喜欢收集橡皮擦,赵翰爱听戏曲,陈默热衷于研究各种咖啡豆,宋焕阳则坦言自己喜欢拼图——“把碎片拼成完整画面的过程,很治愈。”
轮到南措时,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观星。”
这个答案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
“在集训基地,晚上经常会一个人看星星。”他补充道,“那里的星空很干净,让人感觉...很自由。”
黎昭看着他,忽然想起昨晚月光下他说的“滑雪时只需要对自己负责”。这个看似拥有一切的年轻人,内心似乎有着不为人知的孤独。
轮到黎昭,她犹豫了一下,说:“我喜欢逛菜市场。”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她解释道:“不是超市,是那种传统的菜市场。听着小贩的吆喝,看着新鲜的蔬菜,感受那种...人间烟火气。这让我觉得踏实。”
这是真话。在那些被舆论围攻的日子里,她常常戴着口罩去逛菜市场,在拥挤的人潮和鲜活的生活气息中寻找片刻的安宁。
夜话结束后,黎昭回到房间,发现手机里有好几个未接来电,都是周予宸的。她皱了皱眉,没有回电,而是走到窗前。
雨已经停了,夜空如洗,几颗星星在云层间闪烁。她想起南措说的观星爱好,忽然有些好奇他此刻是否也在看同一片天空。
敲门声轻轻响起。黎昭开门,看见南措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两个杯子。
“助眠的。”他递给她一杯温热的牛奶,“看你晚上没怎么睡好。”
黎昭接过杯子,指尖触到温暖的杯壁,心里某个角落似乎也跟着柔软起来。
“要出去走走吗?”南措突然问,“雨后的空气很好。”
这个提议出乎黎昭的意料,但她还是点了点头。
别墅后院的石板路还湿漉漉的,反射着月光。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两人并肩走在花园小径上,一时无言。
“你的壶,”南措突然开口,“做得不错。”
黎昭笑了:“谢谢,多亏你的帮忙。”
“是你学得快。”他停下脚步,仰头看向天空,“看,北斗七星。”
黎昭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果然在夜空中找到了那个熟悉的勺子形状。
“小时候,我父亲经常带我去观星。”南措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柔和,“他说,星星能指引方向,无论是在雪山上,还是在人生中。”
“你父亲也是运动员?”
“不,他是地质学家。”南措轻轻地说,“在我十岁那年,他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遇难了。”
黎昭的心猛地一沉。她终于明白,那个在雪地里摔了十七次也不认输的小男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对不起,”她轻声说,“我不该问。”
南措摇摇头:“很久以前的事了。”
他们继续向前走,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在花园的尽头,有一丛白蔷薇,雨后的花瓣上还挂着水珠,在月光下晶莹剔透。
南措停下脚步,轻轻触碰一朵半开的蔷薇:“我母亲最喜欢这种花。她说,蔷薇看似娇弱,实则坚韧,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绽放。”
黎昭看着他温柔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一刻的南措,与赛场上那个桀骜不驯的天才选手判若两人。
“谢谢你带我来看星星。”她说。
南措转头看她,月光在他眼中流淌:“谢谢你愿意来。”
那一刻,黎昭清晰地感觉到,他们之间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改变。不是华尔兹带来的浪漫,不是镜头前的表演,而是在这些平凡的细节中慢慢滋长的理解与靠近。
回到房间后,黎昭站在窗前,看着南措房间的灯光亮起又熄灭。她拿起他送的姜糖,放了一片在嘴里,辛辣的甜味在舌尖蔓延。
窗外,星空璀璨。而她的心中,有什么东西,正如同那丛雨后的蔷薇,悄然绽放。
(第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