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凤命初承 ...

  •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垣儿、睿儿……还有丽嫔的六皇子……终究是因此而去了。为人母者,心中这道坎,终究是难过的。”

      怀瑾和纪初珩都低下头,不敢说话。

      殿内只余皇后克制的呼吸声。

      过过了片刻,皇后深吸一口气,再抬头时,面上已恢复了一贯的雍容平静。

      “初珩心细如发,沉稳持重,你则……心思灵透,能于尘埃旧事中,窥见旁人忽略的痕迹。”皇后看着她们两个,声音温和。

      “从今往后,你们二人便多多配合,帮本宫留意着,宫中是否还有与这桩旧事相关的、未被察觉的蛛丝马迹。”皇后的目光落在怀瑾身上,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分量,“怀瑾,你……可愿意?”

      怀瑾心头一跳。她没想到,皇后会这样问她。

      皇后对各宫妃嫔都极好,慈爱端庄,可她能感觉到,皇后对她,始终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距离。

      而现在皇后主动让她帮忙查案……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但是想想雪盏脸上的伤,想起纪初珩莫测的眼神。这背后是不是有她不知道的细节?

      但这深宫,本就是步步惊心。畏缩不前,只会永陷泥沼。

      怀瑾赶紧起身,屈膝行礼,姿态恭顺:“皇后娘娘信重,臣妾铭感于心。臣妾必当谨遵娘娘吩咐,尽心竭力。”

      “好孩子,”皇后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二人一眼:“不过此事关系重大,你们要私下里查,切莫声张。三宫会审既已定案为意外,如今若无确凿证据便贸然翻案……”

      她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那是在打皇上的脸。

      纪初珩和怀瑾都心领神会,忙道:"臣妾明白。"

      皇后脸上露出浅淡而慈和的笑意,“天色已晚,你们且退下吧。”

      怀瑾退出殿外,夜风拂面,心中却思绪万千。答应皇后查案,她确有私心。

      祖父沈老将军,一生金戈铁马,赤胆忠心。他传给沈家子孙的家训,言犹在耳:

      “清如水,直如弦,明如镜,坚如山。”

      这十二个字,刻在沈家祠堂,也刻在她骨血里。

      其中 “明如镜,坚如山” 六字,祖父更是反复教诲:“镜不明,则美丑难辨,忠奸不分;山不坚,则风雨可摧,利禄可移。我沈家儿女,当明辨是非,洞察真相,坚守原则,不为威屈,不为利诱。”

      她既已窥见冰湖之事绝非意外,若为自保而背弃祖训,装作视而不见,那她沈怀瑾,还是沈家的女儿吗?此为一。

      再者,入宫三月,看似风平浪静,各宫娘娘表面也都和和气气。可那无处不在、却又抓不住的暗流。都让她觉得这潭水深不见底,寒意刺骨。

      她不能永远被动地待在偏僻的撷芳殿,等待不知何时会降临的恩宠或灾祸。

      她必须主动去弄清楚,这深宫之中,究竟谁在背后作祟,谁是真心善,谁又是口蜜腹剑的真小人。

      唯有洞悉这一切,她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身边那为数不多、给予她温暖的人——心思单纯的雪盏,还有身怀六甲、待她真诚的若霜姐姐……

      *

      又过了几日,怀瑾端坐于临溪亭中,指尖夹着一枚黑子,久久未落。石桌上棋局看似焦灼,她的心神却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

      她虽在寿宴上冒险一搏,虽未大放异彩,总归在陛下眼前留下了个“沈答应”的影子。今日,静棠给了她消息,萧景焕午后常会来此亭欣赏新贡的画作,她便决定趁热打铁,提前来此“与自己对弈”。

      袖中,还揣着昨日熬夜温习的画论笔记,她心中反复默诵着那些经典的句子:

      “观山水之作,当察其笔意、墨韵、构图、气象……”

      “用笔之法,贵在骨力……”

      “留白之妙,在于虚实相生……”

      这些话,她背得滚瓜烂熟,虽然不一定真懂,但至少听起来像那么回事。

      脚步声自身后响起,正是当今圣上萧景焕!

      怀瑾心下一紧,立刻起身,转向来人,脸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惊慌与无措,盈盈拜下:“臣妾参见陛下,不知陛下驾临,惊扰圣驾,臣妾这就告退。” 她姿态端庄,言语恭顺,作势便要离开,她这是兵奇险招,看陛下会不会留下她。

      “不行!要赌一把!”还未能陛下做出反应,这个想法在沈怀瑾脑里炸开。如果陛下真让她走了,下次再用“不知圣驾在此”的借口就不灵了!

      她脚步微顿,目光快速扫过郑德手中捧着的画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臣妾……臣妾在家时,常随祖父赏鉴名家画作,进宫之后,已久未得见新作。今日得见陛下,臣妾……臣妾斗胆,不知能否有幸,瞻仰一二?”

      话音落下,她只觉得自己的心快跳出了嗓子眼。

      萧景焕目光在她强作镇定的脸上停留片刻,又扫了一眼石桌上的棋局,最终,唇角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弧度。“起来吧。”他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既然有兴趣,便一同看看。”

      “谢陛下!”怀瑾压下狂喜,恭敬地站到一旁。

      郑德展开第一幅画——是一幅山水图,画的是秋日山林,红叶漫山。

      萧景焕看了一眼,问:“沈答应觉得如何?”

      怀瑾仔细看了看,脑中飞快回忆昨夜背的句子:“此画……笔意空灵,墨韵浑厚。画中山石嶙峋,树木苍劲,颇有气象。”

      她顿了顿,又说:“尤其是这留白之处,虚实相生,让人遐想无限。”

      萧景焕端起茶盏,慢慢喝了一口:“虚实相生?”他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怀瑾点头:“是。您看这云雾之处,画师并未画满,反而留白,让人觉得云雾缭绕,意境深远。”

      萧景焕笑了笑,放下茶盏:“沈答应倒是说得头头是道,”他顿了顿,又问,“那你觉得,这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怀瑾心里一紧。最大的特点?她哪知道……她只是背了些现成的句子……

      她硬着头皮说:“臣妾觉得……是构图。”

      “构图?”他似乎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哪里好?”

      怀瑾:“这画采用……采用高远法,让人觉得山势巍峨,气势磅礴。”

      萧景焕看着她,眼中笑意更深了。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端起茶盏,又喝了一口。

      良久,他才不紧不慢地说:“高远法……沈答应确定?”

      怀瑾心里咯噔一下。他这语气……好像……有问题?

      萧景焕放下茶盏,指着画:“沈答应,你再仔细看看。”

      怀瑾凑近了些,仔细看着画。高远法,应该是从下往上看的视角。可这画……

      她越看越心虚。完了,露馅了。

      画中的视角明明是平视,甚至略带俯瞰,哪里是什么高远法?

      “臣妾……臣妾看错了……”

      萧景焕笑了:“无妨。”

      怀瑾心里松了口气。好像……蒙混过去了?

      她偷偷看了萧景焕一眼,他正悠闲地品着茶,唇角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那笑意,让怀瑾心里发毛。他……是不是早就看出来我在胡说八道?

      郑德又展开第二幅画——

      是一幅花鸟图,画的是梅花与喜鹊。

      萧景焕:“沈答应,这幅呢?”

      怀瑾这次学乖了,先仔细看了一会儿,才开口:“这画……用笔遒劲有力,梅花的枝干苍劲,花瓣却柔美,刚柔并济。”

      萧景焕点了点头:“嗯,还有呢?”

      怀瑾道:“这喜鹊的姿态也很生动,仿佛要从画中飞出来。”

      萧景焕点点头,好似认可她的回答:“沈答应,你觉得这喜鹊……是在叫,还是在歇息?”

      怀瑾愣了一下。叫?还是歇息?这怎么看得出来?

      她盯着画上的喜鹊看了半天,硬着头皮说:“应该……应该是在叫?”

      萧景焕笑了:“为什么?”

      怀瑾:“因为……因为它嘴是张着的……”

      萧景焕继续追问:“那它是在鸣叫,还是在喘气?”

      怀瑾:“……”

      她怎么知道?!这不是为难人吗?

      萧景焕看着她为难的样子,笑得更深了:“罢了,朕也是随口一问。”他顿了顿,“那你觉得,这画想表达什么?”

      怀瑾这次不敢乱说了,老老实实答:“……喜上眉梢?”

      萧景焕微微一笑:“沈答应倒是直白。”

      他没说对还是不对,只是让郑德继续展开下一幅。

      怀瑾心里忐忑不安。她又偷偷看了萧景焕一眼。他神色自若,正等着郑德展开下一幅画。仿佛刚才那些刁钻的问题,只是随口问问。

      终于,郑德展开了第三幅画。

      画轴甫一拉开,一股肃杀之气便扑面而来。并非战场厮杀,而是边关城墙之下,一队将士整齐列队,正在进行日常操练。

      他们的身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如鹰,尽管只是静态的画面,却仿佛能听到风中猎猎的旌旗声。

      怀瑾的呼吸一滞。别的画她或许需要伪装,但眼前这幅——她太熟悉了!

      怀瑾越看越入神。她甚至忘了自己还在皇上面前。

      萧景焕打断了她的欣赏:“沈答应觉得这幅如何?”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