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第 36 章 ...
-
他操纵游戏角色在那里进行了长达现实时间八个小时的、近乎破坏性的“挖掘”操作。
在游戏层面,这表现为角色体力值的急速消耗和工具耐久度的下降。
但在碎片世界层面,由于赵大花的数据转译,这一系列操作被“解释”为对那片区域土地结构的持续性、高强度能量扰动。
那片区域,在碎片世界的真实坐标上,恰好位于老槐树能量淤积点与黑龙潭时间异常区域的能量场交汇处,是一个连赵大花都尚未仔细探查过的、规则脆弱的节点!
“矿工老王”的疯狂挖掘,在游戏服务器后台生成了海量的无效操作指令,这些指令通过赵大花这个“中转站”,持续冲击着那个脆弱的规则节点。
赵大花起初并未特别在意,只当是玩家正常的探索行为。
直到她脑海中猛地闪过一个极其尖锐的预警——并非预知到具体事件,而是一种强烈的、源于“锚点”本能的危机感!
她立刻将意识沉入碎片世界,瞬间感知到那片交汇区域的能量场正在剧烈震荡!
原本相对平衡的几种规则力量,槐树的淤积、黑龙潭的凝滞、以及地脉本身的流动,被强行打破,相互冲突、湮灭,引发了一场小范围的能量风暴!
在现实世界,《归墟》游戏内,“矿工老王”的屏幕画面开始剧烈抖动、闪烁,大量扭曲的、无法识别的数据包堵塞了通信通道,最终导致他的游戏角色卡死,并弹出了“连接服务器失败”的错误提示。
而在碎片世界,那片林地中央,空间仿佛被撕开了一道细微的、不稳定的裂口!
裂口内部并非虚无,而是闪烁着无数混乱的光影和嘈杂的、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噪音!
更让人心悸的是,裂口边缘,开始有极其微弱的、带着现实世界气息的“信息碎片”逸散出来——那是“矿工老王”在操作时,无意识散逸的思维碎片、情绪波动,主要是焦躁和兴奋,甚至夹杂着他电脑旁边半包饼干的食物信息!
两个世界,因为一个玩家的意外操作,在规则脆弱点,被强行撕开了一道微小的、危险的“缝隙”!
赵大花脸色大变!
她立刻动用“锚点”权限,强行切断了那片区域与《归墟》游戏服务器的数据连接,同时调动自身力量,试图安抚和修复那失控的能量场,弥合那道空间裂口。
修复过程极其艰难。那裂口虽然微小,但蕴含着两种不同规则体系碰撞后的混乱力量,如同一个不断喷发混乱数据的病毒。
赵大花必须小心翼翼地梳理那些狂暴的能量,将逸散出来的现实世界“信息碎片”捕捉并湮灭,防止它们污染碎片世界的环境,同时还要加固那个节点的规则结构。
整个过程耗费了她巨大的精神力和几乎全部的暖流能量。
当她终于勉强将裂口弥合,将能量风暴平息下去时,她几乎虚脱地瘫倒在实验室的地板上,元宝焦急地舔着她的脸颊。
现实世界,“矿工老王”在游戏论坛上发帖抱怨服务器不稳定,导致他辛辛苦苦挖了半天的地方卡没了,引来不少同样遇到小bug的玩家附和。
没有人知道,他们刚刚在无意中,险些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的“世界碰撞”事故。
赵大花心有余悸。
她意识到,《归墟》计划的风险远比自己预估的要大。
玩家们不受控的行为,就像是在一个精密而脆弱的电路板上随意用高压电进行测试,随时可能引发短路甚至爆炸。
但另一方面,这次意外也验证了她的一个猜想——两个世界确实在通过这个“游戏”接口互相渗透,而且这种渗透能够对碎片世界的规则结构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虽然这次是负面影响,但反过来想,如果引导得当,是否也能利用玩家的力量,去达成一些她独自难以完成的事情?
比如,有针对性地冲击和瓦解某个特定的、有害的规则结构,比如黑龙潭的怨念领域?
风险与机遇并存。
她不能因噎废食。
经过这次事件,赵大花立刻对《归墟》游戏进行了紧急更新:
1. 增加规则脆弱区域识别与屏蔽:她利用这次事故的数据,改进了转译器,能够识别出碎片世界中规则不稳定或过于危险的区域,并在游戏地图上将其标记为“禁区”或“不稳定空间”,禁止玩家角色进入或进行高强度操作。
2. 强化指令过滤与缓冲机制:在数据通道中增加了更严格的指令过滤和缓冲层,防止过于密集或异常的操作指令直接冲击碎片世界。
3. “世界稳定性”隐藏数值:赵大花设置了一个隐藏的全局数值,代表碎片世界的整体稳定度。当玩家行为有助于世界稳定,如完成修复类任务、促进村民和谐时,该数值上升;当行为可能导致规则冲突时,该数值下降并触发警告,甚至强制中断连接。
这些更新,使得《归墟》游戏在表面上更像一款拥有复杂底层生态的硬核沙盒游戏,实则是在赵大花的掌控下,进行着更加可控的“世界渗透实验”。
风暴已然掀起,而身处风暴眼的赵大花,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慌后,眼神变得更加沉静和深邃。
她看着后台重新稳定下来的数据流,以及玩家们在新规则下开始的新一轮探索。
她知道,自己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她不仅在与碎片世界的规则博弈,更是在利用现实世界的力量,试图撬动命运的杠杆。
那个关于“程序”的思考再次浮现。
也许,她不仅仅是在研究“程序”,更是在尝试……成为“程序员”。
而第一个需要被“调试”的bug,或许就是她自身那日益加剧的“存在覆盖”。
“矿工老王”在《归墟》官方论坛上发表了一篇长篇吐槽帖,详细描述了自己如何凭借“专业眼光”发现隐藏资源点,又如何因为“垃圾服务器”和“奇葩bug”导致功亏一篑的经历。
他信誓旦旦地声称,在角色卡死前,他看到了“无法用现有游戏引擎解释的光影扭曲效果”和“仿佛来自异次元的杂音”。
这篇帖子并没有引起大规模共鸣,毕竟测试阶段遇到bug是常事。
但它的确在核心玩家小圈子里激起了一些涟漪。
一部分人附和着抱怨服务器稳定性,另一部分人,则对“矿工老王”描述的“异常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归墟》这款游戏,从一开始就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怪异感”。
它的物理规则过于真实,NPC的对话有时会透露出超出预设剧本的深意,环境的变化也似乎遵循着某种内在的、尚未被玩家理解的逻辑。
“矿工老王”的遭遇,仿佛为这种怪异感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注脚——难道这游戏真的隐藏着远超普通沙盒游戏的、更深层的秘密机制?
这种猜测,如同投入干柴的一点火星,点燃了一小撮硬核玩家和神秘学爱好者的好奇心。他们开始更加细致地探索游戏世界,记录下每一个微小的不寻常之处,试图破解《归墟》表象之下的“真实规则”。
赵大花密切关注着论坛的动向。
玩家们的好奇和探究,既是她期望看到的“人海战术”的体现,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她不能让玩家的探索触及核心秘密,至少在现阶段不能。
她在加密的备忘录中郑重记下:
【现阶段方针调整】
游戏内部表现需更加保守,淡化超自然元素,强化“硬核生存模拟”标签。
严格控制数据转译精度,对可能引发疑似的真实规则现象进行“降维”处理,例如将能量波动简化为“天气特效”或“环境音效”。
暂停发布可能直接关联碎片世界核心规则(如能量疏导、时间异常)的高风险任务。
核心目标:维持游戏稳定运行,收集基础环境与行为数据,避免引发不可控的“渗透”或玩家群体的过度解读。
策略从主动引导,转向了谨慎控制和观察。
再次进入碎片世界,赵大花的感觉与以往截然不同。
如果说以前这个世界是相对“静止”和“自有其规律”的,那么现在,她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一种微弱的、持续的“扰动”。
这种扰动并非来自世界内部的自然演化,而是源于那个看不见的、由无数玩家意识汇聚而成的“外部力量”。
她走在村庄的泥泞小路上,能隐约“听”到远处有玩家在接受村民发布的“收集木材”任务,转译为对特定区域树木的能量标记请求;她看到几个小孩NPC在玩闹,其行为模式中似乎掺杂了某位玩家在论坛上提出的“提升NPC亲和度”建议的影子,尽管被她过滤和简化过;她甚至能感觉到,村庄边缘某块原本荒芜的土地,因为玩家在游戏中频繁的“开垦”指令,其土壤中的能量活性有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