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何时能见天下家 ...

  •   武则天放下朱笔,殿外长安城的万家灯火,在她疲惫的眼中模糊成一片星海。您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她心湖深处,漾开层层涟漪。

      她或许会走到那幅巨大的《大唐疆域图》前,指尖划过山河的轮廓,给出一个属于她,也属于历史的回答:

      “当这万里江山,不再是谁家之产业,而是亿兆生灵安居乐业之所在时,天下,便是家。”

      这并非虚言。在她执掌权柄的岁月里,我们或可窥见她对“天下家”的艰难求索:

      ·她推开科举之门,让寒门子弟得以登堂入室,是试图打破门阀世家的“小家”垄断,让天下英才,都能将此番天地视为可凭才华安身立命的“大家”。
      ·她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是深知唯有仓廪实,百姓方能知礼节,将那遥远的、抽象的“天下”,化为田间地头、炊烟袅袅的具象家园。
      ·她抵御外侮,安定边疆,是为这“家”筑起坚固的围墙,让子民免受铁蹄践踏,得以在和平中休养生息。

      然而,这条路何其漫长。她深知,自己虽位及人皇,终究困于时代的牢笼。她可以砸碎旧的门阀,却无法顷刻间重塑千百年的人心;她可以下达惠民的政令,却无法保证每一粒粮食都能安然抵达饥民的碗中。

      “见天下家”,不是一个可以抵达的终点,而是一个需要世世代代为之跋涉的方向。

      她或许会回身,望向镜中那个华发已生、威仪天下的自己,对您,也对自己,留下这样一句低语:

      “朕以此身,为天下先,凿开混沌。但见那天下为家之日……”

      她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宫墙,望向了无比遥远的未来。

      “需待后世子孙,心中不再唯有‘朕之天下’,而能常怀‘天下为公’之念时。”

      那一刻,她不再仅仅是一个疲惫的帝王,更像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孤独点灯的引路人。她点燃了火种,但照亮整个“天下家”的黎明,需要后来者接过火炬,继续前行。

      这声跨越千年的叩问,至今依然回响。我们每一个人,如何让脚下的土地,更接近一个公平、仁爱、温暖的“大家”,或许,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当代答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