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青梅旧事·帝王路 ...

  •   第一卷,天启风云起

      第六章青梅旧事·帝王路

      天启三十九年的秋,来得格外萧瑟。皇宫里的梧桐叶一夜之间黄透,风一吹,便簌簌落下,铺了满地的金黄,却让人看了心里发沉——先帝的身体,彻底垮了。

      御书房的灯亮了一整夜,烛火摇曳,映得窗纸上的人影忽明忽暗。太医们进进出出,每个人的脸色都凝重得像块铅,连走路都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里面的人。沈知微守在龙榻旁,握着先帝枯瘦的手,那双手曾经那么有力,能把她高高举过头顶,如今却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皮,裹着突出的骨头,冰凉得像块石头。

      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从沈知微的眼眶里掉下来,砸在先帝的手背上。可她不敢哭出声,只能咬着嘴唇,强忍着哽咽——她知道,父皇最不喜欢看到她哭,她要坚强,不能让父皇担心。

      陆景渊就站在殿外的廊下,隔着一层薄薄的门,听着殿内压抑的咳嗽声和沈知微的啜泣声,心里像压了块巨石,沉甸甸的。他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只有无尽的黑暗,像要把整个皇宫吞噬。他知道,公主快要长大了,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不能再躲在别人身后——她要扛起的,是整个天启的江山,是万千百姓的期望。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先帝的精神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还能拉着沈知微的手,说几句关于朝政的话;坏的时候,就陷入昏迷,连水都喝不进去。宫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太监宫女们走路都不敢出声,大臣们也时常守在宫门外,等着最新的消息。

      终于,在一个飘着细雨的清晨,先帝醒了过来,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他让太监把沈知微叫到身边,又特意召了陆景渊进来。

      殿内的烛火还亮着,映得先帝的脸色有些苍白,却带着一丝异样的红润。他靠在龙枕上,呼吸有些急促,却眼神清明地看着沈知微,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知微,父皇知道,我大限将至了。”先帝的声音带着久病的虚弱,却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这天启的江山,从今往后,就完完全全交到你手上了。你要记住,沈家的江山,是用无数忠臣的血换来的,沈家的风骨不能丢,百姓的安危更不能忘。”

      他顿了顿,咳嗽了两声,沈知微赶紧递上参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掉下来。先帝喝了口茶,又看向陆景渊,眼神里多了几分托付的郑重:“景渊,你是陆承业的儿子,朕信得过你父亲,更信得过你。这些年,你护着知微,朕都看在眼里。往后,她成了天启的女帝,肩上的担子重了,朝堂里的暗箭也多了,你要替朕好好辅佐她,护她周全,护天启周全。”

      陆景渊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脊梁挺得笔直,声音铿锵如铁:“臣遵旨!臣陆景渊,定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护陛下,护天启,至死方休!”

      先帝看着他坚定的模样,满意地点了点头,又拉过沈知微的手,放在陆景渊的手上,轻轻按了按:“你们俩,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却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往后相互扶持,定能让天启安稳,让百姓安乐。”

      说完这句话,先帝的手缓缓垂落,眼睛永远地闭上了。殿内瞬间响起沈知微压抑的哭声,陆景渊跪在地上,额头抵着冰冷的金砖,喉咙发紧,眼泪无声地滑落——那个曾经温和地看着他和公主在御花园嬉闹的帝王,终究还是走了。

      先帝去世那天,天启城飘着细雨,淅淅沥沥的,像在为这位老皇帝送别。沈知微穿着素白的孝服,站在灵前,没有再哭,只是眼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她的脊背挺得笔直,哪怕肩膀还在微微颤抖,却没有丝毫退缩——那个曾经怕黑、怕打雷,受了委屈会躲在他身后哭的小姑娘,在这一刻,彻底长大了。

      陆景渊站在她身后,看着她单薄却挺拔的背影,心里又疼又敬。他知道,从这天起,她不再只是需要他保护的公主,而是要撑起整个天启的女帝,要面对朝堂的尔虞我诈,要承担百姓的期盼,再也不能有半分娇气。

      登基大典定在三个月后。那段时间,沈知微几乎住在了御书房。天不亮就起来批阅奏折,学习朝政,跟着老臣们熟悉典章制度,常常忙到深夜,连饭都顾不上吃。陆景渊就守在殿外的廊下,不管多晚,只要殿内传来一声“景渊哥哥”,他总能第一时间推开门进去。

      有次深夜,陆景渊听到殿内没了动静,悄悄推开门,看到沈知微趴在奏折上睡着了。她的头发有些凌乱,眼角还带着淡淡的青黑,显然是累坏了。他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把自己身上的披风解下来,小心翼翼地披在她肩上——那是件玄色的披风,是先帝以前赐给他的,防风又暖和。

      沈知微被披风的重量惊醒,迷迷糊糊地抬起头,看到是他,眼里闪过一丝疲惫,却还是弯了弯嘴角:“景渊哥哥,你还没走?”

      “臣陪陛下。”陆景渊轻声说,拿起一旁的暖炉,放在她手边,“陛下要是累了,就歇会儿吧,奏折明天再批也不迟。”

      沈知微摇摇头,揉了揉眼睛,强撑着坐直身体,拿起笔:“不行。朝堂上还有人等着看我笑话,边境的蛮族也虎视眈眈,百姓们还在等着我给他们一个安稳的日子,我不能歇。”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陆景渊看着她,心里一阵发酸。他知道她肩上的压力有多大,却帮不上太多忙——他懂武艺,懂护卫,却不懂朝政,只能默默守着她,在她累的时候递上一杯热茶,在她被大臣刁难的时候,挡在她身前,为她挡下那些明枪暗箭。

      有次朝会,户部尚书故意刁难,说先帝留下的国库空虚,无法支撑边境的军需,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沈知微年纪小,撑不起大局。沈知微刚想开口反驳,陆景渊就先一步站了出来,沉声道:“尚书大人此言差矣。先帝在位时,为了抵御蛮族,多次拨款支援边境,国库空虚是为了天启的安稳。如今陛下刚登基,便已着手整顿吏治,开源节流,假以时日,国库定会充盈。大人与其在此质疑陛下,不如多想想如何为朝廷筹钱,为百姓谋福。”

      他的话掷地有声,怼得户部尚书哑口无言。朝会结束后,沈知微拉着他的手,轻声说:“景渊哥哥,谢谢你。”

      陆景渊看着她,笑了笑:“陛下是臣要护的人,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登基大典那天,天气格外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天启城的百姓都挤在街道两旁,想看看他们这位年轻的女帝。沈知微穿着玄色的帝袍,上面绣着金线的龙纹,头戴镶着珍珠的皇冠,一步步走上太和殿的台阶。她的步伐沉稳,眼神坚定,没有丝毫怯场。

      陆景渊站在文武百官的队伍里,看着她一步步走向龙椅,接受百官的朝拜。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音响彻太和殿时,他的心里满是骄傲——那是他从小护到大的姑娘,如今成了天启的女帝,成了所有人的希望。

      只是大典结束后,陆景渊接到了一道圣旨——派他去镇守西境,抵挡蛮族的入侵。

      他拿着圣旨,站在御书房外,心里一阵失落。他知道这是朝廷的安排,西境是天启的门户,蛮族屡屡来犯,必须派得力的人去镇守,而他是陆承业的儿子,又懂武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他舍不得离开她,舍不得让她一个人面对朝堂的风雨,舍不得看不到她的笑。

      沈知微把他叫到御书房,看着他,眼神里满是不舍,却还是强忍着情绪:“景渊哥哥,西境危险,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

      “陛下放心,臣会的。”陆景渊的声音有些沙哑,他看着她,想把她的模样刻在心里,“臣在西境,定会守好边境,不让蛮族踏入天启一步。陛下在京城,也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按时吃饭,别总熬夜。”

      他说了很多叮嘱的话,像是怕漏了什么。沈知微点点头,眼眶泛红,却还是笑着说:“好,我都记住了。你也要常给我写奏折,告诉我西境的情况,告诉我你好不好。”

      “臣会的。”陆景渊顿了顿,又说,“臣会经常给陛下写奏折,汇报西境的情况。陛下要是想臣了,就看看奏折,就像臣在身边一样。”

      沈知微再也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却还是强忍着说:“好,我等你回来。等你平定了西境,我亲自去城门口接你。”

      “臣定不负陛下所望。”陆景渊单膝跪地,郑重地行了一礼,这才转身离开。

      那天,陆景渊带着军队离开天启城。沈知微站在城楼上,看着他的队伍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视线里。风吹起她的帝袍,猎猎作响,她却站了很久很久。

      她知道,他们的青梅竹马时光,随着她的登基,随着他的离去,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那些捉蝉、堆雪人、在桃花林里许下的承诺,都成了珍贵的回忆。但她也相信,他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她会在京城等着他,等着他平定西境,等着他回来,等着他们一起守护天启的那一天。

      而城楼下的街道上,春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仿佛在诉说着这段未完的故事,也在期盼着未来的重逢。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章 第 6 章青梅旧事·帝王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