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初露锋芒 ...

  •   盛夏已过,秋风送爽,转眼便到了八月中,宫中开始筹备一年一度的中秋盛宴。往年均由皇后主导,内外命妇、宗室亲王协同办理。今年因皇后凤体微恙,皇帝便下旨,命太子妃与靖王妃林微熹共同协理此次宫宴。
      旨意一下,朝野内外顿时议论纷纷。太子妃协理乃情理之中,而靖王妃初入宗室不过数月,便得此重任,可见圣眷正隆。然而,这也无疑是将林微熹推到了风口浪尖,与太子妃共事,其中分寸拿捏,稍有不慎便是祸非福。
      靖王府内,萧执得知消息,眉头微蹙,看向正在为他整理朝服玉佩的林微熹:“中秋宴事务繁杂,人员众多,太子妃……并非易与之辈,你可有把握?”
      林微熹将玉佩仔细系好,抬眸一笑,神色从容:“王爷放心,不过是协理宫宴,循例而行便是。太子妃是嫡嫂,我自当敬重,凡事多请示,多商量,不出差错便是本分。”她语气平和,眼中却闪烁着冷静睿智的光芒,“何况,这也是个机会,让宗亲命妇们看看,陛下的眼光,并未有错。”
      萧执见她心中有数,便也放下心来,执起她的手:“若有难处,随时告知于我。”
      次日,林微熹依制入宫,前往坤宁宫偏殿与太子妃汇合,商讨宫宴事宜。太子妃薛氏出身清河崔氏,乃百年望族之女,自幼受严格的闺阁教育,仪态端方,眉目间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疏离与高傲。
      见林微熹到来,太子妃放下茶盏,唇角弯起恰到好处的弧度:“九弟妹来了,快请坐。父皇将中秋宴交由你我姐妹协理,乃是信任。本宫虽虚长几岁,料理过几次宫务,然九弟妹素有‘巧夺天工’之才名,心思灵巧,此番正好借重了。”
      话语客气,却隐隐点明了自己资历更深,且对林微熹的“商贾”出身与“技艺”略带轻嘲。
      林微熹仿若未觉,依礼坐下,谦逊道:“太子妃娘娘过誉了。微熹年轻识浅,于宫务更是生疏,此番协理,全仗娘娘主持大局,微熹从旁学习,尽力做些琐碎事务,不敢言借重。”
      她态度恭谨,将自己摆在辅助学习的位置,既全了太子妃的颜面,也避开了可能的锋芒。
      太子妃见她如此识趣,面色稍霁,便开始分派事务。她将宫宴场地布置、器皿摆设、歌舞安排等相对稳妥却繁琐的事项交给了林微熹,而将采买、人员调度、安保等更易出纰漏、也更能体现权柄的核心事务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林微熹毫无异议,一一应下。她心中明镜似的,知道这是太子妃的试探与制约。
      接下差事,林微熹并未急于动手,而是先调阅了往年中秋宴的旧例与账册,仔细研读,又亲自去设宴的御花园、太极殿等处实地查看,做到心中有数。她发现,往年宴会虽盛大,但流程略显刻板,装饰也多循旧例,缺乏新意。且因各部门协调不畅,时常出现衔接不继、侍奉不周的小瑕疵。
      她并未声张,只默默记下。随后,她召集了负责各项事务的宫中女官、内侍,温和而清晰地传达了太子妃的安排与自己负责部分的要求。她言语条理分明,指令明确,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也预先提出了解决方案,令那些原本对新王妃能力存疑的宫人,渐渐收起了轻视之心。
      然而,麻烦还是悄然而至。
      首先是负责器皿摆设的司设监回报,库中一批预备用于中秋宴的官窑青瓷酒具,因保管不当,竟有数十件出现了细微的冰裂纹,虽不影响使用,但在盛大宫宴上呈献,终究有失体面。而重新烧制已然来不及。
      司设监的女官战战兢兢,将责任推给库房保管不力。林微熹亲自去库房查验,发现那批瓷器存放位置并无不妥,冰裂纹的出现颇为蹊跷。她未动声色,只吩咐将那批瓷器暂且封存。
      紧接着,负责歌舞安排的教坊司又传来消息,原本定好的领舞大家突发急病,卧床不起,而备选的舞伎技艺虽佳,却压不住场子。
      这两件事,看似意外,却都发生在林微熹负责的环节,时机巧合得令人玩味。
      “王妃,这分明是有人故意使绊子!”从宫中回来后,鲁娘子愤愤不平地说道。
      林微熹坐在窗下,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神色平静:“跳梁小丑,何足道哉。器皿之事,我已有计较。至于歌舞……”她沉吟片刻,唇角微扬,“或许,正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机会。”
      她立刻修书两封,一封命人快马送至江南“锦绣坊”分号,动用关系紧急调运一批品质上乘、样式新颖的琉璃酒具入京。另一封,则递给了昭华长公主府上的秦嬷嬷,请教坊司中是否有些技艺精湛却因种种原因未被重用的乐工舞伎,尤其是擅长新颖曲目者。
      数日后,一批流光溢彩、造型别致的琉璃酒具顺利运抵,其晶莹剔透、色彩斑斓,远胜官窑青瓷,令人眼前一亮。而秦嬷嬷也推荐了几位擅长演奏融合了西域音律的新曲、以及一位以演绎“健舞”闻名的舞伎。
      林微熹亲自试听了新曲,观看了健舞,觉得虽与往年柔美风格不同,却别具一番开阔昂扬的气象,正合中秋团圆、国泰民安之主题。她大胆决定,启用新曲与健舞作为宴间主要节目。
      中秋之夜,月华如水,皇宫御花园内灯火璀璨,如同白昼。帝后高坐于上,宗室亲王、文武百官、内外命妇按品阶落座,觥筹交错,笑语喧阗。
      宴会伊始,当侍者们捧出那晶莹剔透、在灯光下折射出瑰丽光芒的琉璃酒具时,顿时引来一片低低的惊叹。就连帝后也露出了赞赏的神色。皇帝更是特意询问了一句:“此等琉璃器皿,色泽剔透,样式新颖,从何而来?”
      侍立在一旁协助照应的林微熹,忙上前一步,恭声回道:“回父皇,原定的官窑瓷器因故损毁,临时筹措不及。儿臣想着中秋乃团圆佳节,琉璃澄澈,正喻月华清明,便斗胆从家中商号调运了一批前来应景,僭越之处,请父皇母后恕罪。”
      她坦然承认器皿来源,并将缘由归于“应景”与“应急”,既解了困局,又不居功,姿态放得极低。
      皇帝闻言,非但不怪,反而笑道:“何罪之有?处置得当,心思巧妙,朕心甚慰。”
      一旁的太子妃薛氏,面上笑容不变,袖中的手却微微攥紧。
      待到歌舞环节,当激昂顿挫、融合了胡旋元素的新曲响起,那位身着利落胡服、舞姿刚健洒脱的舞伎登场时,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不同于往年靡靡之音、柔媚之舞,这充满力量与异域风情的表演,仿佛一股清流,瞬间点燃了宴席的气氛。几位素喜弓马的宗室老王爷更是抚掌称赞。
      皇帝看得兴致勃勃,转头对皇后道:“此舞此曲,倒是别致,颇有我大周海纳百川之气度。”
      皇后亦含笑点头,目光掠过安静立于一旁、眉目沉静的林微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整场宴会,在林微熹的精心调度与巧妙化解下,流程顺畅,侍奉周到,既有皇家威仪,又不失新颖意趣,宾主尽欢。
      宴席散后,帝后特意留下了太子妃与林微熹。
      皇帝看着林微熹,温言道:“微熹,此次协理宫宴,你做得很好。心思缜密,处事灵活,更难得是不墨守成规,懂得变通。朕没有看错你。”
      皇后也道:“确是难得。日后宫中事务,你还要多为你太子妃嫂子分忧才是。”
      “儿臣谨遵父皇母后教诲,定当尽心竭力。”林微熹敛衽行礼,态度依旧恭谨。
      太子妃亦笑着应和,只是那笑容,多少有些勉强。
      走出宫门,秋夜的凉风拂面。林微熹轻轻舒了一口气。萧执的马车早已等在宫外,见她出来,他下车迎上前,将一件披风轻轻披在她肩上。
      “辛苦了。”他低声道,握住她微凉的手。
      林微熹抬眼,望进他含笑的眼眸,摇了摇头,唇角扬起一抹轻松的笑意。初露锋芒,虽有波折,但总算不负所托,也在这波谲云诡的深宫之中,稳稳地迈出了第一步。前路漫长,但她与他携手,便无所畏惧。皎洁的月光洒在两人身上,将相依的身影拉得很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