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暗度陈仓 ...

  •   靖王府密室内的发现,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萧执与林微熹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那枚反复出现在陈旧账册上的模糊私印,与林微熹记忆中漕帮接头人身上的图案隐隐重合,为沉寂多年的边军冬衣旧案,撕开了一道细微却至关重要的缺口。
      “漕帮势力盘根错节,掌控南北漕运命脉,若他们当真卷入当年之事,无论是私自承运违禁物资,还是受人指使调换军需,都绝非易与之辈。”萧执指尖轻叩案几,眉宇间凝着一层寒霜。此事牵扯甚广,稍有不慎,不仅打草惊蛇,更可能引来疯狂反扑。
      林微熹眸光沉静,思索片刻道:“直接探查漕帮核心,恐难有收获,且极易暴露。不若……由我这边着手。‘锦绣坊’与江南织造、染料行当往来密切,每年经漕运送往各地的货物不计其数。我可借调整商路、核查货品安全为由,派人接触漕帮中下层管事,尤其是负责调度、勘验的环节,或能从中寻得与那印记相关的蛛丝马迹。”
      她此法,名为核查商路,实为暗度陈仓,将调查隐匿于正常的商业往来之下,不易引人怀疑。
      萧执颔首,目中露出赞许:“此计甚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你于商界行事,比我这亲王身份更为便宜。我会让石磊挑选几名机警可靠的暗卫,混入你派出的商队之中,暗中保护并协助调查。”
      “好。”林微熹应下,随即又道,“此外,这批旧档中提及的几处仓廪、中转之地,年代久远,恐已物是人非,但地名未必有假。王爷或可派人暗中查访这些旧地,看看有无老人尚在,或许能挖掘出一些被遗忘的细节。”
      两人一番计议,分工明确,一明一暗,双管齐下。密室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们专注而坚定的面容,一种无需言说的信任与默契在空气中流淌。
      接下来的日子,表面波澜不惊,暗地里却已是暗流涌动。
      林微熹回到锦绣坊,立刻以“近来漕运不甚太平,为确保贡品及贵重绣品安全”为由,召集几位负责外务的大掌柜,下达了全面核查与漕帮对接环节的命令。她亲自拟定了几条需要重点“关照”的线路,其中便隐隐涵盖了那旧档中提及的区域。
      与此同时,石磊挑选的精干暗卫,也已化装成商队护卫或伙计,悄然融入了几支即将南下的“锦绣坊”商队之中。
      另一方面,萧执动用了军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暗线,开始对旧档上提到的几处关键地名进行秘密探访。这些地方大多偏远,且时隔数年,查证起来困难重重。
      然而,齐王萧桓那边,也并未因一次朝堂挫败而偃旗息鼓。他虽被罚闭门,但其经营多年的势力网络依旧在高效运转。林微熹突然加大对漕运线路的“关注”,以及靖王府一些不易察觉的人员调动,很快便引起了他的警觉。
      “王爷,靖王与那林氏,似乎正在暗中查探与漕帮相关之事。”齐王府密室中,一名幕僚低声禀报。
      萧桓把玩着一枚玉扳指,眼神阴鸷:“漕帮?他们怎么会突然对漕帮感兴趣?莫非……是查到了什么?”他心中隐隐不安,当年那批冬衣之事,他虽处理得干净,但漕帮经手环节众多,难保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不管他们查到了什么,都不能让他们再查下去!”萧桓猛地攥紧扳指,脸上掠过一丝狠厉,“既然他们不识抬举,就莫怪本王心狠手辣!给那边递话,让他们……动手!记住,要干净利落,事成之后,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是!”幕僚领命,悄然而退。
      数日后,一支隶属于“锦绣坊”、运送一批珍贵苏绣与嫣红染料前往江南的船队,在京杭大运河一段较为偏僻的河道遭遇了“水匪”。十数艘快船如鬼魅般出现,匪徒凶悍异常,不仅劫掠货物,更欲杀人灭口。幸而商队护卫拼死抵抗,且战且退,最终凭借对水道的熟悉,侥幸摆脱了追杀,但货物损失大半,多名护卫伙计伤亡,消息传回京城,震动商界。
      林微熹闻讯,手持茶盏的指尖微微发白。这绝非普通水匪,其目标明确,手段狠辣,分明是冲着灭口而来!她立刻意识到,这必定与正在进行的秘密调查有关,对方已经察觉,并且下了死手!
      她强压下心头的惊怒与后怕,立刻下令,所有正在外的、涉及漕运调查的商队暂停行动,就近寻找安全城镇隐匿,等待进一步指令。同时,她亲自去信慰问伤亡者家属,并拨出重金抚恤,稳定内部人心。
      是夜,萧执悄然至锦绣坊。
      他一身夜行衣,带着室外寒凉的气息,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冰寒与一丝难以察觉的担忧。“今日之事,我已知晓。你可安好?”他目光紧紧锁住林微熹,确认她无恙。
      “我无事。”林微熹摇头,神色凝重,“只是没想到,他们反应如此之快,手段如此酷烈。我们的人……”
      “折了三个好手,伤者数人。”萧执声音低沉,带着杀意,“此事,绝不会就此罢休!”
      “看来,我们触及了他们的痛处。”林微熹冷静分析,“漕帮这条线,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深。此次袭击,虽是警告,也暴露了他们急于掩盖事实的恐慌。我们更不能停下。”
      “不错。”萧执颔首,“但明面上的商队不能再动。调查需转入更深的地下。我另有一条线,或可一试。”
      “王爷是指?”
      “军中。”萧执眸光锐利,“漕运亦承担部分军资转运。当年那批冬衣,或许也曾借用过军方的名义或渠道。我可用巡查后勤、整饬军纪为由,暗中调查与漕帮有往来的军中之人。这条线,他们未必想得到。”
      林微熹眼中一亮:“此计大善!军方体系相对独立,齐王势力渗透不如朝堂与商界之深,或能出奇制胜。”
      两人再次调整策略,决定由萧执利用军方渠道从内部着手,而林微熹则暂停明面行动,转而利用“锦绣坊”庞大的商业信息网络,暗中收集与分析所有与那神秘印记、以及可能与当年冬衣案相关的零散信息,试图拼凑出更完整的图像。
      然而,齐王的毒计并未止步于此。
      数日后,京城忽然流传起新的谣言,称“锦绣坊”与北狄残余势力仍有勾结,其商队遇袭乃是分赃不均或是苦肉计,更暗示林微熹凭借美色蛊惑靖王,意图祸乱朝纲。谣言编造得绘声绘色,甚至牵扯出一些看似“确凿”的“人证物证”,一时间,刚刚平息下去的舆论再次被搅动起来。
      与此同时,都察院收到匿名举报,弹劾林微熹“借司造之名,行商贾之实,与民争利,更涉嫌利用漕运通道走私违禁之物”,要求朝廷彻查“锦绣坊”所有账目及货物往来。
      这一波接一波的攻势,阴险而密集,显然是想从声誉和法律层面双重打击林微熹,进而牵连萧执。
      面对如此局面,林微熹反而愈发沉静。她深知,此时慌乱正中敌人下怀。
      她先是请求昭华长公主与贤妃娘娘,在适当的场合为她澄清辩白,借助皇室权威压制流言。
      接着,她主动向京兆尹和户部提交了“锦绣坊”近三年的完整账目,坦然接受核查,以证明清白。同时,她授意鲁娘子,将之前暗中调查漕帮、以及商队遇袭的真相,通过可靠渠道巧妙地透露给了几位素以刚正不阿著称的御史,引导他们将此事解读为“义商因坚持原则、核查商路而遭恶势力报复”,悄然扭转舆论风向。
      而在靖王府这边,萧执更是雷厉风行。他直接面圣,将商队遇袭之事与近期流言联系起来,直言此为“有人因边军冬衣旧案,恐东窗事发,故构陷忠良,杀人灭口”,并呈上了一些军方初步查到的、关于当年部分军资转运与漕帮往来间的疑点。
      皇帝并非昏庸之主,此前种种,心中早有疑虑。如今见萧执言辞恳切,证据虽不充分却指向明确,又联想到齐王近日小动作不断,心中天平已然倾斜。他下旨严查商队遇袭一案,并申饬都察院,办案需重实证,不可听信风闻奏事。
      一场针对林微熹的危机,在两人的同心协力、各自运用手中资源与智慧下,再次被成功化解。虽然未能直接揪出幕后黑手,却也将对方的猖獗气焰打压了下去,赢得了喘息之机。
      夜深人静,林微熹于灯下翻阅着各地汇集来的商业信息,试图从中寻找线索。萧执推门而入,将一件玄色披风轻轻披在她肩上。
      “还在忙?”他声音低沉。
      林微熹抬头,揉了揉微涩的眼角,露出一丝倦怠却坚定的笑:“总要多找些线索,才能帮到你。”
      萧执看着她清减几分的面庞,心中涌起一股混杂着心疼、赞赏与无比确定的情愫。他伸出手,握住她微凉的手,低声道:“不必过于忧急。狐狸尾巴既已露出,擒住它,只是时间问题。你……比什么都重要。”
      他甚少说如此直白的话,林微熹微微一怔,随即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反手轻轻回握了他一下。
      窗外月明星稀,室内灯火温馨。前路依旧险阻,暗敌环伺,但这一刻,他们执手相望,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变的信任与携手共进的决心。
      暗渡陈仓,虽险,然心在一处,便无惧风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