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铁盒失信 ...
-
陈小树抱着铁盒一路跑回家,书包在背上颠得“咚咚”响,手心却因为攥得太紧,沁出了一层薄汗。他没顾上跟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打招呼,径直冲进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关上了门,连窗帘都拉得严严实实——他怕被打扰,更怕错过铁盒里任何一个秘密。
房间里只剩下空调的“嗡嗡”声。小树把铁盒放在书桌中央,蹲在椅子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它。铁盒比他想象中沉,表面的铁锈像老人脸上的皱纹,摸上去糙糙的,锁扣是黄铜做的,已经氧化成了暗绿色,扣得紧紧的,没有钥匙孔——看来是需要直接撬开。
他翻出书桌抽屉里的螺丝刀,这是上次爸爸修台灯时落下的,刀头尖尖的,正好能插进锁扣的缝隙里。小树深吸一口气,把螺丝刀对准锁扣,用尽全力往下压——“咔嗒”一声脆响,锁扣弹开了,溅起一点锈渣,落在书桌上。
他小心翼翼地掀开铁盒盖子,里面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绒布上只放着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没有他想象中的钥匙,也没有老照片,只有这张薄薄的、泛黄的纸条,像一片被时光压平的叶子。
小树的心跳得更快了。他用指尖捏起纸条,慢慢展开——纸条是从旧笔记本上撕下来的,边缘还带着毛边,上面的字迹是用蓝黑墨水写的,有些地方因为年代久远,墨水晕开了,显得有点模糊,但还是能看清上面的字:
“1998年7月12日,暴雨。我们没守住粮站的救济粮,雨水灌进粮仓,三袋玉米、两袋面粉都潮了。张奶奶家还等着救济粮下锅,我们却让她失望了。对不起,是我们没做到约定,是我们失信了。
落款:张建军、李梅、王强、赵伟、林晓。”
“张建军?是张爷爷!”小树猛地反应过来——张爷爷的大名叫张建军,社区里的老人有时候会这么叫他。李梅应该就是李奶奶,王强和赵伟是谁呢?还有林晓,就是照片里穿红裙子的女孩!这张纸条,居然是当年“守护小队”五个人一起写的!
他盯着“失信了”三个字,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难怪张爷爷听到1998年的广播会哭,难怪李奶奶提到约定时会那么严肃——他们不是普通的自责,是觉得自己没守住对社区老人的承诺,没完成“守护小队”的使命。
小树想起妈妈说过,1998年的暴雨特别大,连马路都被淹了。那时候的粮站,应该就是现在社区超市的位置,他以前听爸爸说过,超市是后来才盖的。张奶奶……王奶奶提到过的张奶奶,是不是就是那个等着救济粮下锅的老人?她现在还在社区里吗?
一连串的问题像小锤子一样敲着小树的脑袋。他把纸条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又把铁盒盖好,藏在书桌最里面的柜子里——这是他的秘密,也是“守护小队”的秘密,不能让别人随便看到。
晚饭的时候,小树没什么胃口。他扒拉着碗里的米饭,脑子里一直想着纸条上的内容。妈妈看出他有心事,问:“小树,怎么了?是不是今天送鞋子累着了?”
“不是,”小树摇摇头,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妈妈,你知道1998年的时候,社区里有个张奶奶吗?就是需要救济粮的那个。”
妈妈愣了一下,停下手里的筷子,想了想说:“张奶奶……是不是头发花白,总穿一件蓝布衫的那个?她好像住在咱们社区的老楼里,后来听说搬去跟儿子住了,好多年没回来了。”
“那她当年……是不是因为没拿到救济粮,生活很困难?”小树追问。
妈妈叹了口气:“应该是吧。那时候咱们社区穷,救济粮都是居委会好不容易筹来的,就盼着能帮到最困难的家庭。听说张奶奶的老伴走得早,儿子又在外地打工,就她一个人在家,全靠救济粮过日子。”
小树的心里更沉了。他好像能看到当年的场景:暴雨哗哗地下着,张奶奶坐在家里,等着“守护小队”送救济粮来,可等来的却是粮食受潮的消息。她该多失望啊?而张爷爷他们,又该多自责?
“那后来呢?”小树问,“张奶奶最后拿到救济粮了吗?”
“好像是拿到了,”妈妈回忆道,“听说有个小姑娘,冒雨去镇上买了粮食,送给了张奶奶。不过那姑娘好像淋了雨,后来生病了,没多久就搬家了。具体的我也记不清了,那时候我还没嫁到这个社区呢。”
小姑娘?难道是林晓?小树心里一动——王奶奶说过,林晓搬家是因为生病了,张爷爷也提到过林晓冒雨买粮的事。这么说,当年是林晓弥补了“守护小队”的失误,帮大家守住了对张奶奶的承诺?
吃完饭,小树回到房间,把纸条拿出来,又看了一遍。落款的五个人里,只有林晓的名字后面,画了一个小小的星星。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她后来弥补了失误,还是有其他原因?
他决定明天再去问问张爷爷。张爷爷肯定知道更多细节,也肯定知道王强和赵伟是谁。
第二天一早,小树先去了修鞋铺,告诉李奶奶他已经打开了铁盒,看到了纸条。李奶奶听了,沉默了一会儿,说:“那是我们心里最愧疚的事。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想跟张奶奶道歉,可她早就搬走了,连联系方式都没有。”
“李奶奶,”小树问,“王强和赵伟是谁啊?他们现在还在社区里吗?”
“王强就是社区理发店的王师傅,”李奶奶说,“他现在还在开店呢,你平时没注意过吗?赵伟是社区医院的赵医生,不过他去年退休了,搬去跟女儿住了,偶尔会回来看看。”
小树恍然大悟——理发店的王师傅,他见过好几次,总是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手里拿着剪刀,剪头发特别快;社区医院的赵医生,他小时候生病去过几次,赵医生总是笑眯眯的,一点也不凶。原来他们都是“守护小队”的成员!
“那林晓呢?”小树问,“当年是不是她冒雨去买粮,送给张奶奶了?”
李奶奶点点头,眼里泛起了泪光:“是她。那时候我们都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林晓说‘不能让张奶奶失望’,然后就拿着自己的压岁钱,冒着大雨去镇上买粮。她回来的时候,浑身都湿透了,嘴唇冻得发紫,还笑着说‘粮食买到了’。可第二天,她就发烧了,烧得很厉害,医生说可能是淋了雨引发的肺炎。她爸妈心疼坏了,没多久就带她搬走了,说是去大城市治病。”
小树的鼻子酸酸的。他好像能看到那个穿着红裙子的女孩,顶着大雨,抱着粮食,一步一步地走回社区。她一定很冷,很害怕,可她还是坚持把粮食送到了张奶奶家。林晓真是个勇敢的女孩,比他勇敢多了。
“那你们后来联系过林晓吗?”小树问。
“联系过几次,”李奶奶说,“刚开始的时候,她还会给我们寄信,说她的病情,说她在新城市的生活。可后来,信就越来越少了,最后就断了联系。我们都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过得好不好。”
小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他一定要找到林晓,让她知道,当年的事,大家都没有怪她,反而很感谢她。他也要帮“守护小队”找到张奶奶,完成他们多年来的心愿——跟张奶奶道个歉,说一声“对不起”。
离开修鞋铺,小树去了社区医院。张爷爷今天要出院,他答应了要去接张爷爷。
他到医院的时候,张爷爷已经收拾好了东西,正坐在床上等他。看到小树来,张爷爷笑得特别开心:“小树,你来了!爷爷还以为你忘了呢。”
“怎么会忘!”小树帮张爷爷拎起行李,“爷爷,咱们回家!”
路上,小树把纸条的事跟张爷爷说了,也说了他从李奶奶那里听到的关于林晓的事。张爷爷听了,眼眶又红了:“是我们对不起林晓。如果当年我没有贪玩,没有离开粮站,就不会让粮食受潮,林晓也不会冒雨去买粮,更不会生病搬家。这十几年来,我每天都在想,如果能再见到林晓,我一定要跟她说声‘对不起’。”
“爷爷,您别自责了,”小树安慰道,“李奶奶说,林晓从来没有怪过你们。而且,您这些年一直在帮社区的老人做事,帮张奶奶修水管,帮李爷爷买东西,这都是在弥补当年的失误啊。”
张爷爷愣了一下,然后笑了:“你这孩子,懂得还挺多。是啊,爷爷是想弥补,可总觉得做得还不够。”
回到张爷爷家,小树帮张爷爷把东西收拾好,又给张爷爷倒了杯水。张爷爷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老梧桐树,突然说:“小树,你想不想知道更多关于‘守护小队’的事?”
“想!”小树连忙点头,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张爷爷旁边。
张爷爷喝了口水,慢慢说起了当年的事:“那时候,我、李梅、王强、赵伟和林晓,都是住在这个社区的孩子,年龄差不多大,经常一起玩。居委会的刘主任看到我们总在一起,就说‘你们成立一个“守护小队”吧,帮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特别开心,还一起做了铜钥匙,作为小队的信物。”
“我们做过很多事,帮居委会发通知,帮老人提东西,还在社区里巡逻,防止有人偷东西。粮站的事,是我们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刘主任说,救济粮很重要,让我们一定要看好,不能出任何差错。”
“那天本来是我和林晓值班,可我看到粮站后面的草丛里有蟋蟀,就想抓几只回来玩,让林晓先看着。我走的时候,还跟林晓说‘我很快就回来’,可没想到,我一玩就忘了时间,等我想起粮站的时候,雨已经下得很大了。”
“我跑回粮站,看到粮站的窗户没关,雨水都灌进去了,林晓正拿着扫帚,想把雨水扫出去,可根本没用。粮食已经受潮了,袋子都湿了。林晓看到我,没骂我,只是说‘我们得想办法弥补’。后来,她就想到了用自己的压岁钱去镇上买粮。”
张爷爷的声音越来越低,像在说给小树听,又像在说给自己听:“林晓走的时候,把她的铜钥匙留给了我,说‘等我回来,咱们再一起守护社区’。可我等了十几年,也没等到她回来。”
小树看着张爷爷难过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纸条,说:“爷爷,你看,这张纸条上,林晓的名字后面画了一个星星。这是什么意思啊?”
张爷爷接过纸条,看了一眼,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是我们小队的约定。如果谁做了对社区有贡献的事,就在名字后面画一个星星。林晓当年帮张奶奶买粮,弥补了我们的失误,我们就一起在她的名字后面画了一个星星。她说,这颗星星是给‘最勇敢的守护者’的。”
小树明白了。林晓不仅是勇敢的守护者,还是一个善良、宽容的女孩。她没有因为大家的失误而责怪他们,反而用自己的行动,帮大家弥补了过错。
就在这时,小树的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让他回家吃饭。他跟张爷爷道别,准备回家。
走到楼下的时候,小树突然看到社区公告栏前围了很多人,大家都在议论着什么。他好奇地走过去,挤进去一看——公告栏上贴着一张匿名纸条,上面的字迹很眼熟,跟铁盒里纸条的字迹有点像。
纸条上写着:“想知道1998年粮站的全部真相吗?想知道林晓离开前留下的秘密吗?明天上午九点,到老粮站旧址来找第二件东西。记住,只能一个人来,不能告诉任何人。”
小树的心跳一下子加快了。这张纸条是谁贴的?是“守护小队”的成员吗?还是其他人?老粮站旧址,就是现在的工地,那里能有什么东西?
他仔细看了看纸条的边缘,发现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桐”字印记——跟他捡到的铜钥匙上的“桐”字一模一样!
难道是林晓?还是知道“守护小队”秘密的人?
小树把纸条偷偷撕下来,折好放进兜里。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张爷爷和李奶奶——纸条上写着“只能一个人来”,他不想违反这个要求,也不想让别人担心。
回到家,小树把纸条拿出来,反复看了好几遍。老粮站旧址,明天上午九点。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但他知道,这一定是找到真相的重要线索。
他想起了林晓,想起了“守护小队”的约定,想起了张爷爷的愧疚。他握紧了拳头,心里暗暗说:“不管明天会遇到什么,我都要去。我要找到真相,帮张爷爷他们解开心里的疙瘩,也要找到林晓,完成‘守护小队’的约定。”
晚上,小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象着明天在老粮站旧址会遇到的场景:会不会找到第二把铜钥匙?会不会看到林晓留下的其他东西?会不会知道更多关于1998年的秘密?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照在书桌上。书桌上,放着那把刻着“桐”字的铜钥匙,在月光下闪着淡淡的光,像一颗星星,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小树知道,明天会是充满挑战的一天,但他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张爷爷、李奶奶、王奶奶,还有“守护小队”的成员们,都在背后支持着他。他要成为真正的守护者,守护社区的记忆,守护大家的心愿。
他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老粮站,我明天一定会来的。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