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旧钢笔的密语 ...
-
《被遗忘的答案》带来的波澜渐渐平息,但苏明堂感知中的世界却愈发“喧闹”。升级后的【执念感知】让他接收到的情绪信号更具体、更清晰,也更容易被其侵扰。他像一块过度灵敏的磁石,被动吸附着周遭所有的情感碎屑,唯有靠近温宁远时,才能获得片刻喘息。
周六下午,阴天。苏明堂接到温宁远的电话,请他帮忙去邻居周奶奶家整理其过世先生的遗物。苏明堂几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既能帮忙,又能待在“安宁之所”旁边,这诱惑实在太大。
周奶奶家就在学习中心隔壁的老居民楼,屋子整洁而充满书卷气。老人精神尚可,眉宇间锁着淡淡的哀伤。温宁远熟稔地介绍:“周奶奶,这是我同学苏明堂,他来帮忙。”
“好孩子,麻烦你们了。”周奶奶目光温和地掠过苏明堂,引他们走向书房。
书房里书香弥漫,三面墙都是顶天立地的书架。整理工作琐碎而需要耐心。苏明堂刚抱起一摞厚重的史学典籍,手臂就微微一沉,小声吸了口气:“这些书可真不含糊。”
话音未落,旁边便伸过一只手,温宁远默不作声地将最上面两本最厚的抽走,放到了自己手边的箱子里。苏明堂顿觉轻松,朝他弯了弯眼睛。
过了一会儿,苏明堂从一堆旧杂志里抽出一本牛皮纸封面的笔记,翻开一看,里面竟夹着几张手绘的异国风景速写,线条流畅,充满意趣。
“你看这里,”他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藏,自然地侧身,将笔记本递到温宁远眼前,指尖点在那幅画上,“画得真好,是周爷爷的手笔吗?”
温宁远停下擦拭书脊的动作,目光顺着那根活跃的指尖落在泛黄的纸页上,认真端详了片刻,才轻轻“嗯”了一声,算是回应。周奶奶坐在一旁,看着两个少年,温和地笑了笑,并未打扰。
就在苏明堂搬动一个略显沉重的木箱时,箱角松动,一本厚重的旧《辞海》滑落,从中掉出一支暗红色的老式钢笔,笔身有划痕,金夹暗淡,却保存完好。
“这支笔……”周奶奶的目光被吸引,带着追忆,“好像是那位……姓温的先生落下的。很多年前的事了,他来看望过老先生几次,讨教学问,是个很俊也很……沉默的年轻人。”
“姓温的先生”?苏明堂心中一动,下意识地看向温宁远。他清晰地看到,温宁远原本平稳擦拭书脊的手,几不可查地顿住了,指尖微微收紧。虽然他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那双琉璃般的眸子,瞬间深了些许,像被投入石子的静湖。
苏明堂弯腰拾起钢笔。就在指尖触碰到冰凉笔身的刹那——
一股强烈、深沉、混合着极致温柔、刻骨思念与巨大心酸的情感洪流,如同决堤般轰然涌入他的感知!这情感如此厚重汹涌,远超之前林默老师的“不甘”,瞬间冲垮了他的精神防线。他眼前发黑,耳畔嗡鸣,身体不受控制地晃了晃。
“苏明堂!”温宁远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带着一丝罕见的急促。他迅速上前,不是只扶住胳膊,而是几乎用半边身体支撑住苏明堂瞬间脱力的重量。那强大的“安宁”力场以前所未有的强度笼罩下来,如同最坚固的堤坝,强行阻断了那汹涌情感的继续冲击。苏明堂下意识地抓住了温宁远的手臂,借以稳住自己,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没……没事,”苏明堂脸色煞白,呼吸急促,紧紧握着那支仿佛滚烫的钢笔,对周奶奶勉强挤出笑容,“可能……低血糖。”
周奶奶连忙去倒水。温宁远扶着苏明堂,能清晰感受到他身体的微颤和指尖的冰凉。他的目光紧紧锁在苏明堂手中那支笔上,眉头微蹙,一种混杂着关切、困惑、以及某种被触动的探究情绪,在他惯常平静的脸上闪过。他没有立刻松开支撑着苏明堂的手,直到确认对方能自己站稳。
苏明堂靠在书架上,闭眼平复着呼吸。刚才那惊心动魄的情感碎片里,他捕捉到了模糊却深刻的画面:一个年轻、英俊、眉宇间带着桀骜与深情的男人,在灯下无比专注地书写,眼神是他从未想象过的温柔。紧接着是压抑到极致的、分离的痛苦与决绝……
这支笔,承载着笔主深藏心底、不为人知的炽热情感!
“这笔……”苏明堂声音沙哑,看向温宁远,眼神带着探寻与一丝他自己都没察觉的怜惜,“好像……有很重的念想。”
温宁远沉默地看着他,又看了看那支笔。关于父亲,他知道的极少。母亲许宁很少主动提及,他仅有的印象,来自家里那张被母亲珍藏的、已经泛黄的旧照片,以及母亲偶尔夜深人静时,对着窗外凝望的、他看不懂的复杂眼神。他知道父亲叫温翎,知道他们被迫分离,知道母亲独自抚养他的艰辛,也知道母亲内心深处从未真正放下。但“父亲”这个词,对他而言,更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让母亲沉默的背景音。
此刻,这支冰冷的钢笔,却仿佛让那个模糊的概念有了一丝诡异的温度。他犹豫了一下,向苏明堂伸出手,不是去拿笔,而是轻声说:“给我看看。”
苏明堂将笔递过去,小心地避免再次直接接触。
温宁远接过钢笔,握在掌心。那冰凉的触感顺着皮肤蔓延。起初,似乎什么都没有。但当他下意识地用指腹摩挲着笔身上一道细微的划痕时——
一种微弱却无比清晰的悸动,如同心弦被轻轻拨动,透过笔身,传递到他的指尖,进而共振到他的心底。
不是苏明堂那种外来的、汹涌的情感洪流,而是源于他自身血脉的、迟来的共鸣。
他眼前没有出现具体的画面,却仿佛“听”到了一声极轻的、压抑的叹息;感受到了一种站在远处,长久凝望的、混合着渴望与克制的目光;捕捉到了一种深埋的、与他记忆中母亲偶尔流露的忧伤同源的……痛苦。
这感觉转瞬即逝,却无比真实。
温宁远的手微微颤了一下。他猛地握紧了钢笔,指节泛白。他一直以为自己对那个缺席的父亲并无太多感觉,最多是出于对母亲心痛的体谅。但这一刻,这支笔像一把钥匙,猝不及防地打开了他内心深处一扇从未察觉的门,门后是属于他另一半血脉的、沉重而真实的情感废墟。一种陌生的酸涩感,毫无预兆地涌上他的鼻腔。
他迅速垂下眼睑,浓密的睫毛掩盖了眸中翻涌的情绪。他不能失态,尤其在周奶奶和苏明堂面前。
苏明堂敏锐地捕捉到了温宁远那一瞬间的僵硬和气息的变化。尽管没有刻意动用通感,但他就是能感觉到,身旁这人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石子,泛开了无声的涟漪。
他看到了。或者说,他感觉到了。
苏明堂的心也跟着揪紧。他忽然明白,这支笔对温宁远的冲击,可能远比对他更大。他触碰的是别人的故事,而温宁远触碰的,是自己缺失的另一半根源。他没有说话,只是不着痕迹地向温宁远靠近了半步,肩膀几乎要碰到对方的,以一种沉默却坚实的姿态,构成了一个无形的支撑。
周奶奶端水回来,看着两个神色各异的少年,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不明白,只是温和地叹了口气。
“那位温先生……后来还有来过吗?”苏明堂替依旧沉默的温宁远问出了这个问题。
周奶奶摇摇头:“就那几次。后来……就再没见过了。老先生还念叨过,说小温心思重,有才华,就是命途多舛的样子。”她看向紧握着钢笔、低着头的温宁远,目光充满了慈爱与怜惜,“宁远小时候,那位温先生好像……远远来看过一次,就站在楼下那棵梧桐树底下,看了好久,也没上来。老先生在窗边看见了,下来想叫他,人已经走了。这支笔,大概就是那之后不见的,估计是那回落下的吧。”
远远来看过一次!
苏明堂心脏猛地一缩。他瞬间明白了。这位“温先生”并非彻底消失,他曾在某个无法抑制思念的时刻,偷偷来到海市,像个影子一样,在安全的距离外,贪婪地看一眼他所守护的一切。拜访周奶奶的先生,或许是真心的讨教,或许也是一种……能更近一点感知到与宁远相关生活气息的方式。这支笔,是他那次克制又冲动的探望中,不小心遗落的、饱含情感的信物。
这个认知,让“温先生”的形象在苏明堂心中变得复杂起来。他不再是背景故事里一个模糊的、被迫分离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在某种无形压力与个人情感间痛苦挣扎的、活生生的人。
温宁远依旧沉默着,但紧握着钢笔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更加分明。周奶奶的话,像最后一块拼图,印证了他刚才那瞬间血脉共鸣的感受。那个他只在照片里见过的男人,真的来过。在他不知道的岁月里,曾那样悄无声息地、痛苦地靠近过。一股巨大的、混杂着委屈、愤怒、不解和一丝连他自己都厌恶的渴望的复杂情绪,在他心口翻腾,却被他死死压在平静的表象之下。他不能,也不会,在外人面前失控。
整理工作接近尾声。周奶奶看着那支被温宁远紧紧握着的钢笔,温和地说:“宁远,这笔……你收着吧。也算是……物归原主,或者,留个纪念。”
温宁远没有立刻回应。他沉默了几秒,然后,极其缓慢地,将那只紧握着钢笔的手,放进了自己的外套口袋裏。一个简单至极的动作,却仿佛用尽了他此刻全部的力气。
“谢谢周奶奶。”他的声音比平时更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回去的路上,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两人并肩走着,气氛比来时沉重了无数倍。温宁远一只手始终插在外套口袋里,紧紧握着那支笔,仿佛握着一段刚刚被强行塞进他生命里的、沉重而滚烫的过去。苏明堂沉默地走在他身侧,没有像往常一样寻找话题,只是偶尔会偏头看他一眼。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身旁之人那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惊涛骇浪。他想说些什么,却发现任何安慰都显得苍白。
“你……”他最终只是轻声开口,带着询问。
温宁远目视前方,过了好一会儿,才很低地说了一句:“我没事。”声音轻得像叹息,更像是在说服自己。他插在口袋里的手,握得更紧了。
将温宁远送到学习中心门口,苏明堂看着他推开那扇玻璃门,背影依旧挺直,却莫名透出一种孤寂感。他知道,有些情绪,只能自己消化。在门完全合拢前,温宁远脚步微顿,极快地回头看了苏明堂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辨,随即又迅速转了回去。这一眼,让苏明堂更加确信他内心的不平静。
回到清冷的公寓,苏明堂站在落地窗前,脑海中回荡着钢笔里感受到的炽热深情,周奶奶描述的梧桐树下的身影,以及温宁远接过笔时那细微的颤抖和紧抿的唇线。
他原本以为“沉默的证物”揭露的是一场不公,但现在,他隐约感觉到,温宁远家庭背后的阴影,可能比单纯的学术掠夺更深,更沉,更……伤人。那是一种能迫使骨肉分离、让人只能像影子一样存在的巨大压力。这股压力的来源是什么?它究竟有多可怕?
系统的界面无声浮现,【主线线索推进】的提示依然在目。他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卷入一个远比想象中更幽深的故事里。而故事的中心,是他此刻最想守护的、那个看似平静却背负着沉重过往的同桌。
他拿出手机,给温宁远发去信息:
“下周末,市美术馆有个新展,听说不错。一起去吗?”
他需要确认他的“锚点”是否安好,也需要在那片越来越浓的迷雾中,紧紧抓住这缕真实而温暖的光。他发出的不仅是一个邀约,更是一份无声的陪伴承诺。
片刻后,屏幕亮起。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