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金山旧梦,挥别重生(上) ...


  •   十一月的旧金山,干燥的秋风卷着悬铃木的黄叶,在夕阳下翩跹。远眺之处,金融区的玻璃幕墙将橘色光晕反射成一片碎金,旧金山便这样的景象下,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城”。

      坤泰集团顶层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将这幅画卷框设于周怀砚的眼前。近一米九的身高被拉出一道长长的剪影,勾勒出宽肩窄腰的流畅线条,那是他常年自律的痕迹。

      他静立窗前,深邃的眼眸凝望着太平洋彼岸的方向,指节分明的手无意识地摩挲着线条分明的下颌——

      他在等一通电话,一通可能撬动他人生轨迹、关乎家族百年期盼的电话。

      作为周家第四代接班人,他肩负着不同于姐姐和弟弟的家族责任。“根”的概念于他而言,要比财富和地位更为重要。从祖父那一代起,周家便逐步发迹;而父母更是在九十年代的华尔街缔造过多个传奇,将家族企业扩张为全球排名前二十、横跨多领域的坤泰集团;由姐姐周怀璧创立的穹宇资本更是跻身顶尖投行之列。但无论多么辉煌的家族,总有难偿的夙愿。

      高中时期,周怀砚结识了许多来自中国的富家子弟。他们羡慕他天生美国籍,不必为身份挣扎,却不知他心底深处,更羡慕他们有祖国的庇护和种族的认同。

      从幼年起,他便会随父辈回乡祭祖,大洋彼岸那片古老土地的脉搏,便无声地嵌入他的生命轨迹。秦俑的恢弘,博物馆文物的璀璨,尤其是得知祖国诸多佛窟壁画因技术所限而岌岌可危时,一个念头破土而生——

      为此,他毅然中断了自己在斯坦福商科的学习,申请了麻省理工的电子工程专业,并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还未毕业,他又与几个同窗创立像素迹源 AI修复实验室。为更好的运营,他重回斯坦福,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商学院的所有课程。

      那段时间,他全身心的投入,连交往两年多的女友离去也未能挽留。他一心要将实验室打造成UNESCO的高级合作实验室,得以用更丰富的经验回归祖国,为濒危国宝提供技术修复。

      九年拼搏,凭借家族庞大的人脉、资本和团队过硬的技术,他们终于拿下UNESCO首席合作排位。得知消息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那些不眠之夜,那份不变执念,终于开花结果!

      《Man in the mirror》的铃声划破静谧——

      “Edward,成功了!我们可以回国,为‘中国14世纪宗教建筑与壁画典范’的申遗提供技术支持了!”电话那头,伙伴兴奋难抑。

      “是‘评判’。”周怀砚轻声纠正,嘴角却已扬起微不可查的弧度。

      “对对,评判!但咱们心里清楚,咱们的技术,就是为守护自家国宝而生的!”伙伴语速飞快,愤愤又自豪。

      “好,是助力。”周怀砚低笑附和,心早已飞越重洋。他无心多言,简短交代后续安排后便挂了电话。

      终于,能回去了。

      240个小时?十天?这是他飞了近十四个小时的结果?

      周怀砚看着手中的美国护照和联程客票,在周遭熟悉的乡音中,竟生出几分近乡情怯的怅惘。同为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他却必须凭证而入。三十多年来引以为常的冷静自持,竟在归国的兴奋中泄了缝隙,他为自己那片刻的“冲动”感到些许懊恼。

      走出航站楼,凛冽的风裹挟着干燥的气息向他袭来。他拉紧身上的黑色羊绒大衣,紧握行李箱,等待着助理孙澈给他安排的接机车辆。

      十一月份北京的傍晚,让他莫名地感觉心安。但突出的身高,英俊的外表和潇洒的身形,却为他引来了过多的关注。周围等车的姑娘,总有几个会微笑着看向他,她们的眼神热切而直白,大胆一点的还向前问他要微信,显示出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赋予她们的朝气、自信和底气。礼貌的回绝后,他退到航站楼左侧的不显眼处继续等车。

      目光逡巡时,却在不经意间,落在不远处的一个身影上。

      那是一个身着黑色长袍的娇小女子。天然的栗色长发利落的绾起,露出线条优美的天鹅颈,而酒红色的高领毛衣则更衬得她肌肤胜雪。她的面庞是极具东方气韵的高级骨相,下颌线清晰利落,樱唇微启,带着几分无辜。最吸引人的是她那双澄澈的栗色眼眸,正机警地观察四周,随即定格在远处的机场大巴,继而轻盈跑去,如一幅流动的古典画卷。

      周怀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她牵引,直至她的身影消失在车门后。

      她的出现那般突兀,却又奇异地,在他的心湖投下一颗石子。

      《Man in the mirror》的铃声响起,他的车到了。伸手示意司机师傅停到他面前,在上车之前,他又深深地朝那女子看了一眼,便也坐车离开了。

      在助理的安排下,他住进了东方君悦,这里去哪儿都很方便。仔细地洗了一个热水澡,他穿着休闲睡衣,站在夜幕降临的窗前。不远处故宫的亮化工程闪现出夺目的光辉,让他内心一阵激动。随后,他拨出一通电话——

      “周总,我正在候机。”助力孙澈很快接起电话,开始给老板汇报行程。

      “明天下午的三点二十五分左右到达北京,大概晚上六点就能和您汇合,可以和您一同参加后天上午九点的文旅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召开的座谈会。明天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帮您约了文物局壁画研究所的刘毓琛所长,他会带您了解国内目前壁画的修复技术。明天中午12:00,你还要赴文枢观物的孟维嵩孟总,携家人为您准备的接风宴,还请不要失约。”

      “文枢观物?”他脑中迅速做着检索。

      “对,他们有国资背景,符合我们的合作必要条件。孟总父亲是国家文物局的退休老领导,对我们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或有助益。另外,茂渊半年前就曾邀请穹宇资本进行战略投资洽谈,怀璧姐建议您可借此机会初步接触,做个背调。”

      “好,你来安排。”周怀砚挂了电话,对孙澈的成长感到骄傲,也只有这样的事无巨细,才能在未来的高强度工作中与他天衣无缝的配合。

      他躺进暖暖的床中,未来必要的工作方式让他思绪纷杂。他十分明白,实验室要参与国宝修复,必须要与有政府背景的公司深度合作。否则连项目大门都进不去。这些关乎国家文脉传承的工作,外籍身份确实很难参与。但他要的不是UNESCO派遣到中国的追溯佐证,而是用他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帮助祖国突破修复技术的难关。

      倦意袭来,他从得到消息后就兴奋的未能合眼,冗长的飞行和繁琐的入关手续,让他省去了倒时差的难题。终究,他还是抵不住疲倦,进入了深度睡眠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