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月港离帆,归期何许? ...


  •   1925年的海澄县,咸腥的海风裹着硝烟味掠过月港的码头。

      十四岁的周平玺攥着叔叔递来的粗布行囊,不舍得抹着眼中快要落下的眼泪——他脚下的福船即将启航,船头雕刻的鳌鱼鳞甲在暮色里泛着冷光,像一头载着求生者奔赴未知的巨兽。

      不是所有人远行,都为追逐洋场的荣华。周平玺记得出发前,母亲把最后半袋糙米塞进他怀里,枯瘦的手反复摩挲他的袖口:“赚了钱就回家,娘还等着给你蒸年糕。” 那时他不懂,所谓“回家”,会在往后的岁月里,变成一道跨不过的海、越不过的山。

      彼时的中华大地,早已被列强与军阀撕得千疮百孔。有钱人携家带口往国外逃,行李箱里塞满金条与绸缎;穷人则在苛捐杂税里挣扎,为一碗掺了沙子的米粥,能把亲生骨肉卖给人贩子。

      周平玺跟着叔叔下南洋,原以为靠力气能挣出一家人的生计,可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年,日本鬼子的枪炮就轰碎了他的念想——家乡成了沦陷区,东南亚的港口也被日军占领。

      随后,在1941年的那个冬天,回家的路,也被彻底的切断了。

      他懵懂着,恍恍惚惚地跟着船友在太平洋上漂泊,像无根的浮萍,最后被战火推搡着,停在了旧金山湾区的港口。

      他随着船友下船,躲过了排华法案,躲过了牢狱监禁,却为了每天能得到一片面包,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中卖命……还好,他凭借着聪慧的头脑,旺盛的精力和亡命的姿态,得到了爱尔兰矿主的赏识。后来,更是在抢夺矿坑的械斗中以命相救,并得以做了矿主的女婿……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却没有一步出自自愿。

      1962 年的旧金山,天空阴沉得像浸了水的棉絮。弥留之际的周平玺,枯槁的手死死攥着他十八岁的儿子的手腕,血红的眼睛里满是不甘:“我…… 这一生…… 最放不下的…… 是没能回家……”

      他下葬的时候,天空阴沉。墓碑上有一点点赃污,他的儿子蹲下身子,用干净的手帕一点一点地擦拭着,滂沱的雨便在这个时候落下。大雨裹挟着青草的香,卷上那块大理石墓碑,那碑上金色的中文刻字在大雨的冲刷下显得格外醒目:

      周平玺
      (1911——1962)
      中国福建省海澄县人
      1942年来到旧金山
      一直在努力地活着
      最大的愿望是回家

      没错,周平玺一直努力地活着,即使妻子家惨遭灭门,他仍然只会抱着襁褓中的儿子,躲在老乡餐馆的地下室中。他不是不痛心,也不是不负责,只是经历了这样多,他唯一想做的只有——活着,因为活着才能回家。

      而周平玺不知道是,他没能走完的回家路,会成了周家四代人的执念。

      多年后,他的后世子孙站在异国的土地上,望着东方的方向,心里始终记着:家里的后山上,茶香该漫过石阶了;屋头上的燕尾脊,还在翘首盼着游子归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