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亲手推开的路 ...
-
文理分科的选择,像一片沉重的阴云,笼罩在原本晴空万里的高一(三)班上空。
课间休息时,讨论的话题不再是游戏和明星八卦,而是变成了对未来模糊的勾勒和权衡。
“我爸说学理科好找工作,选择面广。”“我妈想让我学文,觉得女孩子学文安稳些。”“我物理化学实在不行,只能选文科了。”“我想学计算机,肯定是选理啊。”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迷茫、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青春的岔路口,第一次如此清晰而残酷地横亘在每个人面前。
予池变得更加沉默了。
他常常一个人对着那张空白的意向调查表发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纸张边缘,仿佛那薄薄的一张纸有着千钧重量。
他的理智很清楚,以他的学科优势和兴趣倾向,文科是最合适、也是最理所当然的选择。
可是,他的情感却在疯狂地叫嚣着,拉扯着他,让他无法轻易落下那支笔。
他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身旁的成渊。
成渊似乎已经笃定了方向,他甚至已经开始兴致勃勃地翻阅起一些建筑类的科普读物,和几个同样打算选理科的同学讨论着未来的专业,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
那种笃定和光芒,刺痛了予池的眼睛。
“予池,你还在犹豫吗?”
一次课间,成渊凑过来,看着他依旧空白的表格,有些不解地问道,“你文科那么好,历史政治几乎次次接近满分,语文作文也总是被当范文,选文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他的语气很自然,带着纯粹的疑惑,仿佛这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选择题。
他丝毫没有察觉到,这道题对予池而言,有多么艰难。
予池抬起头,对上成渊清澈坦荡的目光,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想问:“如果我选理科呢?”
他想知道,如果他愿意付出加倍的努力,去啃那些晦涩的物理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如果他选择留在有理科的班级,哪怕不能继续同桌,至少还能在同一个空间里,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感受着同样的节奏,成渊会怎么想?会觉得他奇怪吗?还是会有一点点高兴?
但他不敢问。
他害怕听到那个理所当然的、带着诧异的回答:“啊?你选理?为什么啊?你理科又不是很拔尖……”
他害怕看到成渊脸上可能出现的那一丝不解,甚至觉得他不可理喻的表情。
那会比任何物理难题都更让他感到无力和绝望。
“嗯……还在想。”
予池最终只是含糊地应了一声,避开了成渊的视线,低下头,将那份沉重的表格折好,塞进了书包最里层。
他的犹豫和沉默,像一层无形的薄膜,隔在了两人之间。
虽然成渊依旧会像以前一样,自然地揽着他的肩膀,跟他分享趣事,讨论问题,但予池回应时,总带着一丝心不在焉的恍惚。
他贪婪地收集着与成渊相处的每一个瞬间,仿佛这些瞬间都是即将告别的倒计时赠礼。
这天放学后,他们没有立刻去食堂,而是不约而同地走到了操场上。
夕阳将天空渲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跑道上还有零星锻炼的学生。
他们并肩坐在看台的最高处,看着下面空旷的草坪。
“予池,”
成渊忽然开口,声音在傍晚的风中显得有些轻,“你说,我们以后,还会是好朋友吗?”
予池的心猛地一紧,侧过头看向他。
成渊没有看他,目光望着远处沉落的夕阳,侧脸在余晖中显得有些朦胧,带着一种难得的、与他平日气质不符的沉静。
“为什么这么问?”
予池的声音有些干涩。
“就是突然想到的。”
成渊踢了踢脚下的一个小石子,语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怅然,“分了科,不在一个班了,见面时间肯定就少了。你会不会就跟我生疏了?毕竟,你性格这么安静,又不爱主动找人……”
原来,他并非全然无知无觉。
他也感觉到了那即将到来的距离,并且,在意着。
一股强烈的冲动涌上予池的心头。
他想告诉他:不会的!永远不会!无论我们在不在一个班,无论未来我们去了哪里,你都是我生命里最重要、最无法替代的人。我怎么可能会跟你生疏?
他甚至想,就在这一刻,把心底所有隐秘的、汹涌的情感,都倾诉出来。
不管结果如何,不管会不会吓到他,不管会不会连朋友都没得做。
可是,当他对上成渊转过头来,那双带着些许不确定和依赖的眼睛时,所有的勇气再次溃不成军。
那双眼睛太干净了,干净得让他自惭形秽,让他觉得自己的感情是一种玷污。
他只能用力地、几乎是咬着牙,压下喉咙口的哽咽,轻声却坚定地说:“不会的。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真的?”
成渊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像是得到了最重要的保证,脸上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用力拍了拍予池的后背,“那就说定了!不许反悔!以后就算不在一个班,你也得随时接我电话,回我信息,帮我讲题!不对,是必须主动找我!”
看着他瞬间阴转晴、恢复活力的样子,予池心里既酸楚又感到一丝可怜的慰藉。
至少,成渊是在乎他的,在乎他们之间的友情。
这对他来说,或许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嗯。”
予池点了点头,嘴角努力向上弯起一个浅浅的、却带着无尽苦涩的弧度。
夕阳终于完全沉入了地平线,天际只剩下一抹绚烂的晚霞,如同他们即将逝去的、朝夕相处的时光。
予池知道,他必须做出选择了。
为了成渊那声“永远都是好朋友”的约定,他不能让自己变得奇怪,不能去冒险打破这份来之不易的亲近。
他最终,在那张意向调查表上,在“文科”那一栏,轻轻地、却又无比沉重地,打上了一个勾。
这是一个理智的、正确的,却让他心碎的选择。他亲手,将自己推向了与成渊不同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