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契机 ...
-
五月的风,终于彻底驱散了北半球最后一丝寒意,带来了真正温暖甚至有些灼热的气息。
江起所在的大学校园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到处是穿着短袖短裙、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学生。
期末季的紧张氛围开始像无形的潮水般蔓延,图书馆的座位变得一位难求,通宵自习室的灯光彻夜不熄。
江起像一部精密仪器,高效地运转着。
他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课程、小组讨论、实验、论文。
时间被切割成无数细小的碎片,每一片都被赋予了明确的任务。
他几乎没有什么闲暇去感受季节的更迭,或者去品味那些定期抵达的、来自遥远东方的信件。
听颂的邮件依旧如期而至。
内容似乎也随着季节“变化”着,提到了星城初夏的闷热,提到了傍晚聒噪的蝉鸣,甚至“抱怨”了一下大学宿舍还没有安装空调,只能靠电风扇勉强度日。
信里的语气依旧平和,带着听颂特有的、那种淡淡的、仿佛对一切都保持着适度距离的观察口吻。
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
然而,某种极其细微的、难以捕捉的异样感,却像水面下潜藏的暗流,开始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轻轻搅动江起平静的心绪。
第一次,是在四月底。
他收到听颂那封关于“春天短暂”的信后,按照习惯回复了过去。
当时他正忙于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构建,回复得比较简短。
按照以往的规律,听颂的回信不会这么快。
但奇怪的是,仅仅过了三四天,他就收到了新的邮件。
信里,听颂并没有直接回应他上次简短的回复,而是另起话题,描述了一次“最近”去学校附近书店淘书的经历,语气轻松自然。
江起当时只是略感意外,心想或许听颂刚好有时间,顺手就回了。
他将这归结为巧合,并未深究。
第二次,是在五月中旬。
他无意中翻看之前的邮件记录,发现听颂最近几封信的写作风格,似乎过于稳定了。
用词,句式,甚至那种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都像是一个固定的模板,缺少了之前那种细微的、随着心情和经历而波动的变化。
以前的听颂,会在信里偶尔流露出一点对晦涩课程的无奈,或者对某本读到的好书的欣喜,情绪是流动的。
而现在,所有的信件都维持着一种近乎完美的、温和的平静。
这种感觉很模糊,江起甚至无法准确地向自己描述。
他只是觉得,这些信读起来,像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工艺品,完美,却少了点生气。
第三次,也是让他隐隐感到一丝不安的一次,发生在一个深夜。
他刚结束一个漫长的视频会议,疲惫地靠在椅背上,顺手点开了听颂最新到达的邮件。
信里,听颂提到了“最近”星城下了一场暴雨,雨后空气清新,彩虹横跨天际。
他还写道:“时间过得真快,感觉距离你去机场,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情。”
“机场”这两个字,像一根细小的针,猝不及防地刺了江起一下。
他脑海中瞬间闪回那个阳光刺眼的机场大厅,听颂穿着不合时宜的高领线衫,脸色苍白得像纸,那个仓促的、几乎不存在的微笑,以及最后近乎崩溃的剧烈咳嗽……
这个画面,与他正在阅读的、这封语气平静、描述着雨后彩虹的信件,产生了强烈的违和感。
那个在机场脆弱得仿佛随时会碎裂的听颂,与信中这个能平静回忆过去、欣赏雨后彩虹的听颂,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一种荒谬的、毫无来由的猜测,像冰冷的蛇,倏地钻入他的脑海:这些信……会不会……
但这个念头刚一冒头,就被他理智地按压了下去。
怎么可能?
他立刻否定了自己。
听颂没有理由这样做。
这些信的内容如此具体,如此日常,充满了生活的细节,怎么可能是伪造的?
或许,只是听颂性格使然,不喜欢在信里过多表露负面情绪,所以将生病的事情轻描淡写,或者已经彻底康复了。
又或许,是自己太过疲惫,产生了错觉。
他将这归咎于期末的压力和思乡的情绪。
他关闭邮箱,起身去冲了一杯黑咖啡,试图用苦涩的液体驱散那莫名的不安。
他没有去求证。
他没有给听颂发邮件直接询问他的健康状况,也没有尝试通过其他同学侧面了解。
在他的认知体系里,这种毫无根据的猜测,是对远方朋友的一种冒犯,也是一种不必要的、情绪化的内耗。
他选择相信那些白纸黑字,选择维持这种平静而省心的交流模式。
他甚至下意识地开始回避去仔细审视那些信件。
每次收到邮件,他依旧会点开阅读,但目光只是快速地掠过那些文字,获取“一切安好”的信息,然后便关掉窗口,将精力重新投入到无穷无尽的学业中去。
那个深蓝色的千纸鹤,依旧静静地待在书桌角落。
某天夜里,他熬夜写代码到凌晨,抬头间再次看到它,鬼使神差地拿了起来,在指尖轻轻转动。
台灯下,星空纸泛着幽冷的光泽。
他忽然想起,自己好像从未问过听颂,为什么要送他这个。
为什么是一只千纸鹤?
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这个疑问也只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即被更紧迫的代码逻辑所取代。
他将千纸鹤放回原处,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继续奋战。
他并不知道,他指尖触碰的,不仅仅是一张折纸,而是一颗曾经为他热烈跳动、最终沉寂下去的心的无声呐喊。
他活在一个由谎言构筑的宁静港湾,却忽略了海平面之下,那早已堆积如山的、冰冷的真相。
那些被他忽略的蛛丝马迹,如同散落在时光里的拼图碎片,只等待一个契机,便会拼凑出足以摧毁他整个世界的、残酷的图景。
而那个契机,正在一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