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无人知晓的秘密 ...

  •   暑去秋来,江起所在的校园被染上了一片绚烂的金红。

      枫叶如火,银杏如金,秋高气爽的天气让人心旷神怡。

      他的暑期研究项目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赢得了导师的赞赏。

      生活似乎又回到了那种充实而有序的轨道上。

      然而,那封未完成的信以及随后短暂的沉默,像一粒被无意间带入沃土的种子,即便表面被新的落叶覆盖,其根系却已在江起内心的土壤里悄然扎下,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悄然冒出一点芽尖。

      九月下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全球留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上,无意中看到了一个来自星城一中的校友发布的动态。

      那是一张集体合影,似乎是国内大学刚开学不久的社团招新活动,照片里是几张江起有些熟悉的高中同学面孔,他们笑着,挤在一起,背景是热闹的校园。

      江起的手指习惯性地滑动,目光扫过那些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脸庞。

      忽然,他的动作停住了。

      一种莫名的冲动,驱使他放大了照片,仔细地、一个个地辨认着那些面孔。

      没有听颂。

      这本身并不奇怪。

      听颂性格喜静,不参加这类喧闹的社团活动是很正常的事。

      但不知为何,江起的心底,那根关于听颂的、细微的神经,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他退出图片,鬼使神差地,点开了那个发布动态的校友的私信窗口。

      他和这位同学不算熟络,仅限于认识的程度。

      他斟酌着用词,尽量显得随意而不经意:

      “嗨,看到你发的照片了,看起来国内开学很热闹。最近有跟听颂联系吗?他怎么样?”

      发送之后,他放下手机,继续他手头的工作,试图将这点小小的插曲抛诸脑后。

      几个小时后,他收到了回复。

      “江起?哇,好久不见!听颂啊……说起来,好像毕业后就没怎么听到他的消息了。班级群里他也几乎不发言,私聊也没回复过。可能换了联系方式,或者在新环境里比较低调吧?大家都各忙各的,也没太在意。”

      校友的回复很自然,带着点毕业后人际关系必然疏离的感慨,没有任何不同寻常之处。

      可这看似平常的回复,却像一滴冰水,滴入了江起那杯看似平静的心湖之中,漾开了一圈冰冷的涟漪。

      没怎么听到他的消息,几乎不发言,私聊也没回复……

      这些词语,与他邮箱里那些定期抵达的、充满生活细节的邮件,形成了某种诡异的矛盾。

      一个在现实中几乎与所有旧日同学断绝联系的人,为什么会独独给他,这个关系算不上最亲密的人,如此规律、如此细致地写信?

      这不合理。

      理性开始试图寻找解释:或许听颂只是不喜欢在群里聊天?或许他只是换了主要的社交账号,但保留了旧邮箱与极少数人联系?自己,或许就是那“极少数”之一?

      这个解释似乎说得通。

      但那个在机场咳得撕心裂肺的苍白面容,那封戛然而止的信,以及此刻得到的“失联”信息,像几块无法严丝合缝拼接的拼图,在他的脑海里混乱地碰撞。

      他再次点开听颂的邮件记录,从头开始,一封一封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审视的目光重新阅读。

      这一次,他注意到了更多之前被忽略的细节。

      这些信,几乎从不提及任何具体的、可以验证的“当下”事件。

      没有提到任何一位大学同学的全名,没有提及任何一门课程的具体名称或教授,没有描述过任何一次确切的、有日期可考的校园活动。

      所有的描述,都停留在一种泛泛的、关于季节、天气、心情和模糊“近况”的层面。

      它们像一篇篇精心构思的散文,优美,流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却唯独缺少了可以锚定在真实时间线上的“坐标”。

      而且,信中所描述的“季节”和“生活状态”,与他这边实际经历的时间,仔细对照起来,确实存在着一种系统性的、大约两到三个月的“延迟”。

      之前他将其归因于气候差异和沟通的不及时,但现在,这种“延迟”显得如此刻意和规律。

      一个可怕的、他一直以来拒绝去深入思考的猜想,此刻如同黑暗中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带着彻骨的寒意,清晰地呈现在他的意识中——

      这些信,可能根本不是“当下”写的。

      它们可能是提前写好的。

      为什么?

      为什么要提前写好这么多信,然后定时发送给他?

      除非写信的人,无法在“当下”亲自执笔。

      除非有什么事情,阻止了他。

      江起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骨窜起,瞬间蔓延至四肢百骸。

      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试图驱散这个荒谬而令人不安的念头。

      这太疯狂了。

      听颂没有理由这样做。

      这一定是巧合,是他自己想多了,是压力导致的过度解读。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秋意浓郁的校园,试图用现实的景色来安抚自己混乱的思绪。

      可是,那颗名为疑虑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疯狂地汲取着他内心所有的不安与困惑,开始茁壮生长。

      他需要知道答案。

      他不能再这样被动地等待,不能再这样自我欺骗。

      他回到电脑前,深吸一口气,再次点开了给听颂的邮件编辑界面。

      这一次,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更久,最终,他敲下了一段与以往风格截然不同的话:

      “听颂,最近收到一些老同学的消息,似乎大家都很少你的近况。你一切还好吗?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者只是想聊聊,我一直都在。另外,我可能明年夏天有机会回国一趟,或许可以见一面。”

      他刻意提到了“同学的消息”和“回国见面”,这是一种试探,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他不再满足于那种隔着屏幕的、单向度的信息接收,他需要真实的、当下的回应。

      他按下了发送键。

      这一次,他的心情不再是之前的困惑与些许不满,而是带着一种清晰的、沉重的担忧。

      他盯着发送成功的提示,心中隐隐有一种预感——这封邮件,或许依然会石沉大海。

      而如果真是那样,那么,那个他不敢去触碰的真相,恐怕将比他想象的,还要残酷。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户,在他身上投下长长的、孤独的影子。

      书桌角落,那只深蓝色的千纸鹤,在光线下沉默着,仿佛守护着一个早已无人知晓的秘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