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鱼汛将临 ...
-
体育课后的傍晚,林晓和陈默坐在操场看台上啃着冰棍。远处海平面泛着橘红色的余晖,几只海鸟正沿着海岸线低飞。
“你看那边。”陈默突然用冰棍指向海鸟飞行的轨迹,“它们今天飞得特别低,而且队形很乱。”
林晓眯起眼睛,发现那些海鸟确实不像平日那样从容,翅膀拍打得急促而焦躁。她胸口的珍珠传来一阵轻微的温热,像是什么东西在轻轻叩击。
“可能要变天了。”她随口答道,却不由自主地多看了几眼那些反常的海鸟。
第二天清晨,林晓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
“我爸的船昨晚回来得特别早,说外海的鱼群突然都不见了。”
“我家也是,收成只有平时的一半。”
“听说鬼角屿那边更糟,撒网捞上来的全是海草和陈年垃圾。”
林晓放下书包,目光掠过窗外灰蒙蒙的海面。她想起昨天海鸟的异常,又想起云昭曾说过的“水脉阻滞”。指尖无意识地抚过校服口袋——那里装着珍珠吊坠,此刻正持续散发着稳定的暖意。
课间她特意绕到教师办公室,假装请教地理题,实则快速瞥了一眼桌上的海洋气象报告。几个醒目的红色标记标出了异常洋流区域,正好覆盖了渔民们抱怨的渔场。
“怎么了?”陈默从后面拍拍她肩膀,“你也关心起渔业来了?”
“随便看看。”林晓转身,注意到陈默手上沾着未干的颜料,“你又去画画了?”
“嗯,早上在码头写生。”陈默擦着手,“不过今天画得不太顺,总觉得海水颜色不对劲,调了好几次色都不对。”
林晓心中一动。陈默对色彩的敏感度一向是班里公认的,如果连她都觉得海水颜色异常……
放学后,林晓独自来到码头。空气中弥漫着比往常更浓的鱼腥味,夹杂着渔民们焦虑的议论声。
“再这样下去,这个月贷款都还不上了。”
“说是海洋部门下周来检测,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林晓站在堤岸上,海风吹起她的校服裙摆。她悄悄握住口袋里的珍珠,尝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到海面上。起初什么都感觉不到,只有咸湿的海风和浪花拍岸的声响。但渐渐地,一种奇怪的“滞涩感”从海面传来,仿佛整片海域都被无形的胶质包裹,不再像往日那样自由流动。
“你也感觉到了?”
云昭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林晓吓了一跳,转身看见他不知何时站在不远处,依旧穿着那件浅灰色连帽衫,双手插在口袋里。
“感觉什么?”她故作镇定。
“海在窒息。”云昭走到她身边,目光投向远方,“过度捕捞破坏了生态,污水改变了水质,贪婪扰乱了自然的韵律。”
林晓沉默片刻:“那该怎么办?渔民们需要生计......”
“平衡。”云昭的声音平静无波,“不是停止捕鱼,而是学会如何与海共处。妈祖的护生,从来不是一味地禁止,而是指引正确的方向。”
就在这时,几个渔民抬着几个泡沫箱从船上下来,箱子里装满了还未长大的小鱼苗——这些本该被放回海中的幼鱼,显然是因为捕不到大鱼而被当作了替代品。
林晓胸口一紧,一股莫名的愤怒和悲伤涌上心头。她几乎要冲上去阻止,但脚步刚迈出又停住了。
“我为什么要管这些?”她攥紧拳头,低声自语,“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可当她看见那些小鱼无力张合的鳃盖,一种深植于骨髓的责任感让她无法转身离开。最终,她还是走上前去,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下了那几箱鱼苗,在渔民不解的目光中,将它们全部倒回了海里。
小鱼们入水的瞬间,珍珠突然在她口袋里剧烈发烫。她隐约感觉到,那些重获自由的小生命带起了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正缓缓荡开,与更深远的海域产生着某种共鸣。
“你做出了选择。”云昭不知何时来到了她身后。
“我只是......看不下去。”林晓别过脸去。
云昭没有反驳,只是递来一张折叠的纸条:“下周此时,月圆之夜,潮水将带来转机。若你想为这片海做点什么,就到鬼角屿来。”
说完,他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码头的人群中。
林晓展开纸条,上面只画着简单的潮汐图。她回头望向重归平静的海面,那些被放生的小鱼早已不见踪影。
当晚,她梦见自己漂浮在深海中,无数细小的光点围绕着她旋转——那是海洋中微弱的生命之火,有些在茁壮成长,有些正在熄灭。醒来时,她发现自己掌心不知何时沾着几粒细沙,散发着淡淡的海水气息。
窗外,初升的朝阳正将金光洒向海面。林晓握紧珍珠吊坠,第一次认真思考:如果这一切不是玩笑,她究竟该如何在守护这片海的同时,也不失去属于“林晓”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