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圈套 ...

  •   那家咖啡馆不大,落地窗外就是车水马龙的街口。推门进去,一股混合着烘焙香和牛奶甜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木质桌椅有些旧了,表面留下了岁月的磨痕;墙角堆着几盆绿植,生机勃勃,却略显随意。吧台后,店员熟络地同常客打着招呼,奶泡打发的声音和外头的喇叭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热闹的背景。

      林越已经在里头。白衬衫,袖口卷起,面前是一杯冰美式。见到她,他微微一笑,起身打招呼。

      两人坐下,简单寒暄。盼秋问起他的实习。

      “在一家科技公司,”林越笑道,“挺忙的,但收获不少。正好听说你也回国了,我就想着一定要找你聚一聚。”

      “你在上海住哪儿?”盼秋随口问。

      “浦东那边,公司安排宿舍。其实挺远的。”他耸耸肩,“所以今天要麻烦你了,算是我逃离宿舍的一天。”

      盼秋点点头,顺势笑着补一句:“我就轻松多了,在家待着,看书,偶尔见见同学和亲戚。”

      林越抬眼看她:“听起来很悠闲。”

      “嗯,”她顿了顿,又补上一句,“但也正好静下来想些事。”

      他忽然认真:“中午我想去你经常去的地方吃饭,带我体验一下上海本地人的生活。”

      盼秋愣了一下,下意识想起家门口常去的小餐馆。大多数人来上海,总要奔着外滩、法租界、小资餐厅而去;而林越——似乎并不急着打卡风景。

      他又补了一句:“下午我们再去看看你的高中,或者大学。你带我走一遍你熟悉的地方。”

      盼秋心里微微一震。——这可不是典型的游客攻略。她忽然意识到,他不是在“游上海”,而是想顺着她的轨迹走一遍,看看她成长过的风景。

      两人顺着实习与暑假的日常聊开:从公司食堂聊到近期天气,再从地铁早晚高峰聊到哪家奶茶新开张。话题轻飘飘地散开,又轻飘飘地落下,没有重要内容,却悄悄让时间流走。

      咖啡一点点见底,窗外阳光愈发炽烈。直到林越听见自己肚子“咕咕”叫了一声,才忍不住笑:“看来是午饭时间到了。”

      盼秋也笑,点头:“走吧,我带你去常去的一家小馆子。”

      ?

      那家家常菜馆地方不大,木门一推,熟悉的蒜香和热油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着略泛黄的手写菜单,几张方桌擦得发亮,老式电风扇呼啦啦转着。

      老板娘抬头一看,眼神里带着几分惊讶,随口打趣:“哟,盼秋,带男朋友回来了呀?”

      盼秋“唰”地一红,连忙摇手:“不是,不是。”

      林越没接话,只是盯着她笑,眼底藏着几分意味。

      两人坐下,点了她最熟悉的几样:清炒空心菜、红烧肉、鸡蛋羹。林越夹了一口,认真嚼了嚼,随即笑道:“这才是地道的上海生活吧?比我自己搜攻略靠谱多了。”

      盼秋被逗笑,心里却有一丝微妙——他并不是为了看这座城的风景而来,而是想透过她的日常,去触摸属于她的那一部分生活。

      ?

      午饭后,他们转乘地铁去了盼秋的大学。夏日午后的校园绿荫繁盛,草木气息清新。校门口依旧有学生三三两两进出,手里拎着奶茶,背着电脑包,神情轻快。

      踏进校园的一刻,盼秋心头升起一种熟悉又疏离的感觉。明明毕业了,却仿佛还没走远。而与林越并肩走着,那画面竟意外自然——像两股从不同方向流来的溪水,在此刻汇入同一片海面,不见违和。

      林越环顾四周,忽然问:“你上课最常走哪条路?是这条林荫道吗?”

      盼秋点点头,指向前方的教学楼:“嗯,几乎每天都要经过。大一时还新鲜,后来就习惯了。”

      林越笑:“对你是习以为常,对我是第一次。感觉挺有意思,好像能顺着这条路看到你那时候的样子。”

      这句话让盼秋心里微微一震。她敏锐地意识到,这不是“游客式”的好奇,而是更接近心理投射的动作——他不是在看校园,而是在透过这些空间,寻找她的印迹。按心理学直觉,这是一种典型的“靠近策略”,以“你的过去”为路径,建立更多情感连接。

      她既有些动容,也带着几分警惕。因为这意味着,他想要的不只是普通的同行,而是以她的成长轨迹为入口,走进她的世界。

      走到图书馆门口,林越半开玩笑:“要不要进去坐坐?我可以假装在复习期末。”

      盼秋笑,摇头:“别了,里面没空调,会热得你受不了。”

      两人说说笑笑,氛围轻松得仿佛回到大学时光——直到一声熟悉的呼唤打断了她的思绪:“盼秋?”

      她抬头,是大学辅导员。对方一脸惊喜,快步过来寒暄,很快目光落到林越身上,眼神多了几分打量与意味。

      “带男朋友回母校看看呀?”辅导员笑问。

      盼秋一愣,赶紧摆手:“不是,不是的。”她意识到这已经是今天第二次窘迫地否认同一个问题。她意味深长地看了林越一眼——他的表情很耐人寻味。她忽觉自己像是踏进了林越的“剧本”:在人际互动中,第三方的提问往往具有强暗示。一旦“社会角色人物”(老师、长辈)用“男朋友”为他命名,就会触发身份推定。此刻她被不由分说地拉入一场“默认的关系叙事”,而林越并没有急于否认,只在一旁安静地笑。

      辅导员神色微顿,随即转向林越,像是在鼓励:“小伙子,加油啊。”

      她又笑道:“她可不容易追呢。以前大班里,也有不少小伙子对她有好感,可没见她和谁走得近。”

      盼秋只觉脸上发热,心跳稍快,轻咳一声想转开话题。余光里,林越微微侧头看着她,眼神安静,却像得到了某种印证。

      ?

      告别后,他们往操场方向走。阳光下,篮球场正热闹。一个球忽然飞来,打断了步伐。

      林越伸手一接,被场上人喊去加入。几分钟里,他动作敏捷,投篮干脆,汗水在阳光下闪光。围观的女生小声笑着,目光追随。那一幕,确实像青春小说里最容易让人心动的瞬间。

      盼秋静静站在场边,眼神却渐渐飘远。她知道,这样的场景很迷人,甚至替别人感到心动;但落到自己身上,只觉得有点吵闹,甚至幼稚。她微微一笑——这正是典型的荷尔蒙式求偶手段:热血、张扬,用一时的冲劲取悦旁观者。大学时她也被邀去看过类似的“帅气表演”,那时没被打动,如今更不会。对她而言,好看的外表当然值得欣赏,但要走到心里,需要另一种东西——理解、共鸣,以及能在思维里与她并肩的力量。

      不一会儿,林越回到她身边,随手用纸巾擦汗,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两人重新并肩踏上林荫道。午后的校园渐渐安静,枝叶间漏下斑驳光影,脚步声落在石板路上,气氛又回到轻松而微妙的节奏。

      走出校园时,天色仍明。夏天的白昼像被无限拉长,太阳迟迟不退。林荫道上的行人渐稀,蝉声却愈发聒噪。

      盼秋看了看时间,已是四点多。她以为行程差不多要结束时,林越忽然开口:“晚上我订了江上的邮轮,两小时自助。”

      盼秋怔了一下,还是免不了走上“游客行程”。她上一次坐江轮,还是初中时与父母亲戚同游——那时她吃得心不在焉,只顾在甲板上吹风。

      正想着,林越笑了笑,补上一句:“这样安排,是为了能多把你‘困’在我身边两个小时。”

      盼秋怔了怔,很快在心里翻译出这句话的含义——典型的“玩笑式试探表白”。用幽默当缓冲:若她不回应,就能收回去当作调侃。心理学里,这类带暧昧的幽默,本质是一种低风险表达:既暴露心意,又留好退路。

      她并不否认,和高大帅气的林越坐游船看江景,确实自带某种浪漫。虽然不是自己的偏爱,但在夏夜氛围里,她也想暂时放下理性,去体验一次。某种程度上,她也在对自己做个小测试:自己真的完全不动心吗?还是会在这样的场景里被触动?答应去,也是她在与自己确认与探索。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8章 圈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作者决定努力日更 周一到周五日更,北京时间5am,美东时间5pm。 周六周天休息,修订读者建议,不更新。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阅读体验,还有你的建议(但我不能保证都采纳)。 最近有两位读者反映,封面可以换一下,太阴暗,太古早。 老阿姨尽力换了个新的。。。大家看看怎么样,是你心中的故事氛围吗?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