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亚军 ...
-
十一月的风裹着细碎的凉意,从半开的窗户溜进高二(3)班教室,却没能吹散课间涌动的热闹。
下课铃刚响,陈燃还没从数学题的演算里抬起头,后颈就被一只温热的手按住,紧接着是周明宇凑过来的声音,带着刻意压低的起哄:
“燃哥,问你个事儿,你最近天天跟在栀姐后面,一会儿帮她搬作业本,一会儿替她占图书馆座位,是不是有啥情况啊?”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周围几个男生瞬间围了过来,挤眉弄眼地附和。
陈燃放下笔,指尖还沾着一点黑色墨渍,他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看向夏栀。
夏栀正低头整理物理笔记,阳光透过窗户,在她发梢镀上一层浅金色,连垂落的发丝都透着温柔。
“什么情况?”
陈燃站起身,椅子腿在地面划出一声轻响,引来更多同学的目光。
他拨开围着的男生,动作自然得仿佛练习过千百遍——右手轻轻揽住夏栀的肩膀,掌心能感受到她毛衣的柔软质地。
全班瞬间安静下来,连翻书的声音都停了。
陈燃清了清嗓子,声音响亮得能传到教室最后一排,还带着几分藏不住的得意:“对啊,我就是在追栀姐,怎么了?有意见?”
夏栀的反应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快,却又慢得恰到好处。
她的脸“唰”地一下红了,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耳尖,像被染上了上好的胭脂。
下一秒,她手肘向后一抬,动作又快又准,精准命中陈燃的肋骨。
“找死啊你!”她的语气凶巴巴的,带着点娇嗔的怒意,可嘴角却控制不住地上扬,形成一个好看的弧度。
更重要的是,她的肩膀依旧靠在陈燃的臂弯里,没有丝毫要推开他的动作——这份默认,比任何回应都更让人心照不宣。
“哦——”教室里的安静只持续了三秒钟,紧接着就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起哄声。
周明宇带头拍起了手,掌声很快连成一片,“在一起!在一起!”的喊声此起彼伏,连坐在第一排的学霸都转过身,笑着加入这场热闹。
陈燃被夏栀戳得闷哼一声,却没松开手,反而把胳膊收得更紧了些,低头看着夏栀泛红的侧脸,眼里的笑意快要溢出来。
与此同时,高二(1)班的教室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安静。
初雪落下的那天,温柠走在路上时遇见了江清池,她习惯性地朝江清池——他的脖子上空空的,那条陪伴了他一天深蓝色围巾,不见了。
温柠的指尖下意识地攥紧了书包带,书包里还放着她自己的那条蓝围巾。
昨天下雪前,她还在走廊里见过江清池戴着那条围巾,风把围巾的边角吹起来,拂过他的下颌线,竟有几分难得的柔和。
可现在,那条围巾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讲台前,林叙老师手里捏着一张白色通知,敲了敲黑板,笑着打破了自习课的安静:
“跟大家说个事,学校要组队参加市级‘文理综合知识竞赛’,每队得有一名文科生、一名理科生。
我和二楼的王莲老师商量好了,直接点了咱们的‘老搭档’——温柠和江清池。”
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一阵小声的起哄。
温柠猛地抬头,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横线。
她和江清池算哪门子“老搭档”?
“别紧张啊。”
林叙老师走到温柠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你们俩一个文史哲扎实,一个数理化拔尖,配合起来绝对是‘王炸’组合。周末就开始培训,我带队,保证让你们轻松备赛。”
温柠还没来得及回应,下课铃就响了。
周末的培训地点设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暖气开得很足,驱散了11月的微凉。
温柠提前十分钟到了,推开门时,江清池已经坐在里面,面前摊着一本厚厚的竞赛题库,指尖夹着一支笔,正低头演算着什么。
听到开门声,他抬起头,目光与温柠相遇,只是微微颔首,又低下头继续做题,没多说一个字。
就在温柠准备找个座位坐下时,林叙老师提着一个黑色的帆布包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和平时在课堂上截然不同的活力。
他把包往讲台上一放,拍了拍手:“两位主角都到了啊!来,咱们先开个小会。”
温柠和江清池都抬起头,看向讲台上的林老师。
只见他双手叉腰,眼神扫过两人,语气带着几分调侃:“我先说一句,这次竞赛,拿不拿奖无所谓,主要是让其他学校看看,我们一楼文科和二楼理科联手,颜值和智商都是顶配!你们俩往那儿一站,就是咱们学校的门面!”
温柠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脸颊微微发烫。
江清池也抬了抬眼皮,嘴角似乎动了一下,又很快恢复了平静。
林老师看着两人的反应,满意地笑了:“好了,不开玩笑了,咱们开始复习。先从历史部分入手,温柠,你给江清池讲讲中国古代史的时间线。”
培训就这样开始了。
林老师完全没了课堂上的严肃,全程“脱线”到底。
上午十点,复习到一半,他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手机,解锁屏幕后晃了晃:
“来来来,两位,看镜头。给我们的‘王牌组合’拍张认真学习照,我要发朋友圈炫耀一下,让王莲老师也看看咱们的备赛氛围。”
温柠有些尴尬,却还是配合地抬起头,对着镜头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江清池则面无表情,眼神依旧落在书本上,仿佛没听到林老师的话。
林老师也不介意,举着手机凑过去,调整了好几个角度,嘴里还念叨着:“江清池,你笑一笑嘛,不然照片拍出来像冷面杀手,不好看。”
直到江清池无奈地皱了皱眉,他才按下快门,心满意足地看着照片:“完美!这张必须配文‘我校最强文理组合,冲刺市级竞赛!’”
中午点外卖时,林老师的纠结更是让温柠和江清池哭笑不得。
他拿着手机,翻着外卖软件,一会儿说“这家黄焖鸡米饭看起来不错,就是不知道辣不辣”,一会儿又念叨“要不点披萨?可是两个人吃会不会太多”。
纠结了十分钟后,他突然合上手机,看着两人认真地说:“算了,你俩一看就不会抢着付钱,还是老师请吧,就当投资未来的状元了。”
温柠连忙摆手:“老师,不用了,我们自己付就好。”
“哎,别跟我客气。”林老师摆摆手,语气不容拒绝,“你们专心复习,后勤保障交给我。再说了,要是你们拿了奖,学校给的奖金可比这顿饭钱多多了,到时候你们再请我吃顿好的就行。”
江清池在一旁安静地听着,没说话,却在林老师下单后,默默拿出手机,给温柠发了条消息:“一会儿外卖到了,我转你一半的钱。”
温柠看着手机屏幕,心里泛起一丝暖意,回复道:“不用啦,林老师都这么说了,下次我们再请他就好。”
在林老师制造的轻松氛围里,温柠和江清池的交流渐渐多了起来。
一开始,他们只讨论题目——温柠会耐心地给江清池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江清池则会帮温柠梳理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后来,他们会偶尔聊起其他话题,比如一楼教室窗外的栀子花,比如二楼走廊上能看到的晚霞。
那种因陌生而起的微妙尴尬,在林老师的插科打诨中,一点点被冲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粹的、并肩作战的默契。
竞赛那天,温柠和江清池早早地到了赛场。
市级竞赛的场地设在市一中的大礼堂,里面坐满了来自各个学校的参赛队伍,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温柠深吸一口气,正想给自己打气,就看到林老师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拿着两杯热豆浆,额头上还带着薄汗:“快,刚买的,趁热喝。一会儿比赛紧张,别低血糖了。”
他把豆浆递给两人,又开始叮嘱:“一会儿答题别慌,温柠你负责文史哲部分,仔细点,别因为粗心丢分;江清池你数理化强,但遇到综合题别着急,多跟温柠商量。
记住,你们是一楼和二楼的代表,要互相配合。”
比赛开始后,温柠才真正体会到“高手如云”的含义。
前面的必答题环节,好几所学校都全对,分数紧紧咬在一起。
她握着笔的手有些出汗,转头看向江清池,却看到他眼神平静,正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着什么。
感受到她的目光,江清池抬起头,轻轻点了点头,像是在说“别紧张”。
那一个简单的动作,竟让温柠的心瞬间安定下来。
他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
遇到历史题,温柠能准确报出时间、人物和事件;遇到数学题,江清池能迅速找到解题思路;遇到文理综合题,他们会小声交流,一个说背景,一个讲逻辑,很快就能得出答案。
台下,林老师比他们还紧张,双手攥成拳头,不敢大声加油,就用夸张的嘴型对着他们喊“加油”,还时不时比出“OK”的手势,逗得旁边其他学校的老师忍俊不禁。
到了最后一道风险题,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这道题分值高,难度也大,题目是关于“科技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需要结合历史案例和现代科技知识来回答,正好需要文理思维的极致融合。
主持人报出题目后,倒计时开始——三分钟的时间,决定着最终的名次。
温柠和江清池对视一眼,没有多余的话。
温柠率先开口:“可以从宋代活字印刷术和现代数字出版对比入手,活字印刷推动了文化传播,现代科技则让文化传播更便捷,但也面临着传统文化流失的问题。”
江清池点头,拿起笔在答题纸上快速写下框架:“再加入数据支持,比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果,还有科技手段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这样更有说服力。”
温柠补充道:“还要提到平衡,科技不是取代传统文化,而是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比如故宫文创就是很好的例子。”
江清池点头,拿起笔在答题纸上快速写下框架:“再加入数据支持,比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果,还有科技手段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这样更有说服力。”
倒计时的最后十秒,江清池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温柠快速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
当他们按下“提交”按钮时,全场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
公布结果的时候,温柠的心跳得飞快。
当主持人念出“亚军——云城威中,温柠、江清池”时,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江清池也愣住了,眼神里闪过一丝惊喜,随即转向温柠,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容——那是温柠第一次看到他笑得这么明显,像冰雪初融,格外动人。
领奖台上,温柠和江清池接过奖状,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林老师就从台下冲了上来,抢在主持人前面,一手揽住一个人的肩膀,对着台下的学生方向用力比耶,脸上的笑容比获奖的两人还要灿烂:
“看到没!这是我们一楼和二楼的骄傲!”
回程的车上,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暖洋洋的。
林老师靠在座椅上,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奖状,嘴角还带着笑意,没多久就睡着了,呼吸均匀。
温柠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
她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夏栀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照片里,夏栀和陈燃站在班级联欢晚会的舞台上,手里拿着话筒,陈燃的脸上带着点羞涩,夏栀则笑得眉眼弯弯。
配文是:“看我们家傻狗,今天对唱居然没跑调,是不是进步了?”
温柠忍不住笑了,手指快速回复:“进步很大,下次可以挑战独唱了。”
回复完消息,她下意识地回头,看向后几排的座位。
江清池也正看着手机,屏幕亮着,上面是他们三个人的合影——林老师站在中间,一手揽着她,一手揽着江清池,三人都对着镜头微笑,背景是竞赛现场的横幅。
江清池的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极淡的、如释重负的弧度,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柔和。
车继续向前行驶,载着满车的疲惫与喜悦,也载着属于一楼和二楼的,闪闪发光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