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隔帘相望 ...
-
霜华初凝,广和楼前的石狮披了层银箔。自那夜督军驾临,戏园便添了桩奇景——二楼包厢终日垂着竹帘,任是达官显贵也再难踏足。唯有夜深时,偶见参谋官捧着公文进出,像夜枭掠过檐角。
这日演《霸王别姬》,沈青圭扮虞姬舞剑。双剑交鸣时,他忽觉帘后有人。剑锋微偏,竟将台前烛花削落。火星溅入珠帘,噼啪作响间,隐约见一道身影端坐如钟。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青圭旋身卧鱼,水袖故意扫向帘隙。一枚和田玉扳指从袖中滚出,恰滑入帘底阴影。此乃组织新配的微缩相机,若被察觉,万事皆休。
帘内伸出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指尖轻抚玉质纹路:“沈老板的戏,让顾某想起楚汉相争。”声音不高,却震得青圭耳中嗡鸣。那手将扳指送回帘外,指腹在“玉”字刻痕处重重一压——正是三日前牺牲的联络员代号。
此后十日,青圭夜夜登台。唱《牡丹亭》时,帘后传来咖啡香;演《白蛇传》时,又闻雪茄氤氲。某夜忽降暴雨,他正唱“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帘内竟飘出勃拉姆斯《摇篮曲》的口哨声。钢琴与胡琴的音律在雨声中交织,像两道暗流在深潭下相汇。
琴师老周突然改奏西皮快板,青圭会意——这是警示有特务混入观众。他即兴加段《黛玉葬花》,将“花谢花飞”唱得泣血,趁满座拭泪时,把藏情报的绢花抛向帘内。再谢幕时,那绢花已别在顾瘗胸前,花瓣间多插了支金笔——德国最新款录音设备。
他的唱词里
藏着经纬度
“碧云天”是城东仓库
“黄花地”指西山据点
他的茶香中
飘着布防图
龙井意味增兵
普洱代表转移
每夜谢幕时
掌声如潮涌
唯有那道竹帘
在寂静中
完成一场
不见硝烟的战役
后台妆镜前,青圭对月描眉。笔尖忽顿——镜中映出帘缝间的军靴。那人不知立了多久,靴面凝着夜露,像刚从尸山血海踏归。
“沈老板可曾听过《击鼓骂曹》?”帘外声音带着烟草的沙哑,“祢衡击鼓时,曹操在帘后听曲。”
青圭将螺子黛掷进笔洗:“督军可知,曹操杀祢衡后,悔是不悔?”
竹帘微动,一管口琴滑落台面。银亮琴身刻着德文编号,正是三年前柏林留学生遇害案的证物。两人隔帘静立,窗外忽传乌鸦啼鸣,似为亡魂悲歌。
腊月初八,顾瘗破天荒掀帘而出。军装未佩绶带,只抱着桐木古琴。他径自坐上台口,信手抚弄《广陵散》。琴声激越处,青圭不由自主执剑起舞。剑光琴韵相激相荡,竟似荆轲易水悲歌。
曲终弦断,顾瘗指尖渗血:“此曲该配《霸王别姬》。”
青圭以剑尖挑起断弦:“不如《单刀会》。”
二人相视而笑。此刻园外枪声乍起,日本浪人冲击戏园。顾瘗反手甩出琴台,砸倒为首浪人;青圭剑花飞旋,挑灭全部气灯。黑暗中只听衣袂翻飞,等卫兵冲入时,只见督军与名伶并肩立于残月下,满地狼藉中飘着带血的琴谱。
古琴第七弦
断在最后一个泛音
像他未问出口的
那个名字
剑穗上的红缨
缠住琴轸
在月光里
打成因缘的结
当枪声撕破夜幕
他们终于
在刀光中
看清彼此
瞳孔里
相同的火焰
翌日,督军府送来拜帖,邀青圭教授戏曲。雪夜暖阁,顾瘗习《夜奔》的身段,军装下摆缚着沙袋。青圭以戒尺击节,忽朝他膝窝轻点。顾瘗踉跄转身,恰好将人揽入怀中。
“沈老师好狠的心。”温热气息拂过耳畔。
烛火摇曳间,二人十指相扣,在青砖地上映出交颈鹤影。窗外梅枝积雪坠落,惊飞宿鸟。顾瘗忽然低语:“青鸟该换巢了。”——组织刚获情报,日本特务已识破戏园联络点。
他教他台步
如何在方寸之地
走出万里山河
他教他指法
如何用五个指尖
按住四海波涛
当戒尺变成
交握的手
戏文里的海誓山盟
突然都成了
预言
---
五更时分,青圭掀开督军府暗室。满墙地图标注红蓝箭头,电台指示灯如星闪烁。顾瘗正译电文,肩头披着那日戏台上的猩红斗篷。
“新巢在哪儿?”青圭问。
顾瘗指向窗外火车站:“明早的特快列车,有节包厢总垂着竹帘。”
曙光漫进室内,将两道身影镀成金色。站台传来汽笛长鸣,像为新时代奏响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