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山雨欲来,家国同舟 ...

  •   新政府的税务风波,在林晚玉的斡旋和顾清明的多方奔走下,最终以一份双方都能接受的“过渡期税收优惠方案”暂告段落。华昌实业得以喘息,但这次交锋也让顾林二人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权力格局下,实业家的话语权已被大幅削弱,如履薄冰成为了他们处境的真实写照。

      然而,未等他们从这场政商博弈的疲惫中完全恢复,一片更为浓重、带着血腥味的战争阴云,已从中国的东北方向,挟着凛冽的寒风,滚滚而来。

      民国二十年,九月初。

      省城的报纸,头版头条不再是关于新政府举措或工商消息,而是触目惊心的粗黑字体——“日军炮轰北大营,东北军奉命不抵抗!”、“沈阳沦陷!国难当头!”、“倭寇野心,昭然若揭!”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炸响了整个中国,也瞬间将省城表面那层脆弱的平静撕得粉碎。街头巷尾,群情激愤。学生、工人、市民,挥舞着标语,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东北!”“抗日救国!”的口号,游行示威的队伍堵塞了主要街道。报童嘶哑的叫卖声,民众愤怒的议论声,以及不时响起的、带着悲怆的救亡歌曲声,交织成一曲乱世悲歌。

      华昌实业总部的办公室内,收音机里播放着关于时局的最新报道,声音沉重而压抑。顾清明关掉了收音机,双手撑在铺满地图的桌面上,目光死死盯着东北那片已然变色的区域,脸色是从未有过的凝重。林晚玉站在他身旁,同样面色沉郁,手中无意识地攥紧了一份刚刚送来的、关于日军继续在东北扩大侵略的电文。

      “狼子野心,绝非仅止于东北。”顾清明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华北,华中……恐怕都难以幸免。”

      林晚玉的心不断下沉。她经历过军阀混战,经历过溃兵劫掠,但那种混乱,与眼下这种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危机感截然不同。这是一种亡国灭种的恐惧,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华昌……该怎么办?”她轻声问,像是在问顾清明,也像是在问自己。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难当头,任何个人与家族的命运都已与国家的存亡紧密捆绑。

      顾清明和林晚玉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做出了决定。他们迅速召集了华昌实业所有分公司的主管、骨干,以及林家与顾家的核心成员,在总部召开了一次气氛肃穆的紧急会议。

      会议上,顾清明摒弃了所有商业术语,他站在众人面前,声音沉痛而坚定:“诸位同仁,诸位家人!日寇犯我河山,占我土地,杀我同胞!此乃五千年未有之国难!我辈商人,平日汲汲于锱铢,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若亡,我等纵有万贯家财,亦不过是倭寇砧板之鱼肉!”

      他环视在场每一张或愤怒、或惶恐、或坚毅的脸,继续说道:“华昌实业,取之于社会,今日国难当头,自当倾力报效!我决定,即日起,华昌旗下所有企业,调整生产方向,竭尽全力,支援抗战!”

      他宣布了几项紧急决议:第一,华昌纺织厂停止部分高档布料生产,全力转产前线急需的纱布、绷带、军服布匹;第二,矿业公司加大开采力度,所产矿石优先、低价供应政府指定的兵工厂;第三,贸易公司利用所有渠道,不计成本,从海外抢购药品、五金、汽油等战略物资;第四,集团账目下拨专款,设立“华昌抗战基金”,用于购置军需,抚恤出征将士家属。

      “此举,或许会令华昌伤筋动骨,甚至一蹶不振。”顾清明最后沉声道,“但国若不在,要华昌何用?望诸位同仁,能与顾某、与林副总,同心同德,共赴国难!”

      没有掌声,会场一片寂静,但一种悲壮而坚定的气氛在无声中弥漫。所有人都明白,这不是商业决策,这是生死抉择。

      林晚玉站起身,补充道:“各厂、各公司,立刻着手安抚工人情绪,组织护厂队,防止敌特破坏。同时,鼓励员工量力而行,捐款捐物。我们不仅要出钱出力,更要稳住后方,保障生产不辍!”

      国难的消息,同样在家族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晚饭时分,家里的气氛异常沉闷。连最小的石头都似乎感受到了大人们的沉重,安静地扒着饭,不敢出声。

      突然,陈志远放下碗筷,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顾清明和林晚玉,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爹,娘!日军侵我中华,身为青年,岂能安坐书斋?我……我和青年会的几位同学商量好了,我们打算去报名参军,北上抗日!”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胡闹!”顾清明脸色一变,厉声喝道,“战场岂是儿戏?你可知前线战况何等惨烈?你去了又能做什么?”

      “我知道危险!”陈志远梗着脖子,脸上是年轻人特有的、混合着理想与冲动的执拗,“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么多热血青年都去了,我为什么不能去?难道要等日本人打到家门口,我们才反抗吗?”

      “志远!”林晚玉的心猛地揪紧,她了解儿子,知道他此言绝非一时冲动。她强压下心中的恐惧与不舍,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你有报国之心,娘……理解。但是,报国并非只有参军一条路。华昌现在全力转产,支援前线,同样是在抗日。你留在厂里,发挥你的才能,组织生产,保障物资供应,其重要性,不亚于上前线拼杀。”

      “可是娘!”陈志远急切道,“日寇凶残,国家危在旦夕,我辈青年,正当执干戈以卫社稷!躲在后方,我心难安!”

      “你若走了,矿场那边谁來协调?与政府的对接谁来做?”顾清明语气稍缓,但依旧严肃,“志远,打仗需要枪炮,也需要粮食、药品、衣物!后方稳,前线才能安。你的战场,就在这里,在华昌!”

      招娣和来娣也放下了碗筷,招娣鼓起勇气道:“大哥,爹娘说得对。我们学校组织女生成立了救护队,学习包扎护理,我们也可以为抗日出力!”

      盼娣虽不能言,却紧紧抓住了陈志远的衣袖,用力摇头,大眼睛里充满了哀求。

      看着家人担忧、劝阻的目光,陈志远紧握的拳头微微颤抖,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最终,他颓然坐回椅子上,双手抱住头,痛苦地低吼一声:“难道我就只能这样看着吗?!”

      林晚玉走到儿子身边,轻轻将手放在他紧绷的肩膀上,声音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志远,记住,真正的勇敢,不是只有冲锋陷阵。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支撑起这个危难中的国家,同样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你的责任,在这里。”

      陈志远沉默了许久,终于重重地点了点头,但眼中的火焰并未熄灭,只是暂时被责任压下。

      夜色深沉,省城失去了往日的灯火,实行了灯火管制,一片晦暗。顾清明和林晚玉并肩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黑沉沉的、仿佛隐藏着无数危险的世界。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顾清明的声音里带着无尽的疲惫与忧患。

      林晚玉将头轻轻靠在他肩上,感受着那份坚实的依靠。“还记得我们在清水镇,面对周扒皮,面对溃兵,总觉得闯过一关就能安稳度日。如今才知道,那些不过是小沟小坎。眼前这才是……真正的惊涛骇浪。”

      “怕吗?”顾清明握住她微凉的手。

      林晚玉沉默片刻,轻轻摇头:“怕。但更多的是……不甘心。我们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这个家,这份事业,绝不能让日本人毁了去。”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钢铁般的意志。

      “是啊,不甘心。”顾清明将她搂得更紧了些,“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撑下去。为了这个家,也为了这个国。”

      窗外,远处隐约传来几声凄厉的防空警报演习的哨音,尖锐地划破寂静的夜,预示着更加残酷的考验,即将来临。

      山雨已来,狂风满楼。家与国的命运,在这一刻,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连,同舟共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