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潮头立楫,内蕴波澜 ...

  •   北伐胜利的旗帜,如同骤雨初歇后的虹彩,悬挂在省城的上空,带来了短暂的光明与无限的希冀。街道上充斥着“革命”、“共和”、“平等”的新鲜词汇,报童挥舞着刊登新政府成立消息的号外,青年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改天换地的激情。然而,这层光鲜的表象之下,旧时代的沉疴与新秩序的混乱交织,暗流涌动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湍急。

      华昌实业集团,这艘刚刚完成重组、正准备扬帆起航的巨轮,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这股混合着希望与压力的新风向。

      新成立的省府,为了彰显“革命”气象,也为了筹措庞大的军政开支,颁布了一系列新的工商管理条例和税收政策。其中一些条款,对于华昌这样刚刚经历整合、尚在恢复元气的企业而言,显得尤为严苛。一日,税务署的新任官员,一位穿着略显宽大中山装、眉宇间带着几分倨傲的年轻人,带着几名随员,径直来到了华昌总部的办公室。

      “顾总经理,林副总经理,”年轻官员出示了证件,语气公式化,“奉省府令,核查贵公司历年账目及资产情况,以核定新税则下的应缴税额。这是相关公文。”他递过来的文件上,盖着鲜红的省府大印,措辞强硬。

      顾清明接过公文,快速浏览,眉头不易察觉地蹙起。新税则的计算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且追溯既往,若严格按此执行,华昌将面临一笔极其沉重的税负,足以拖慢甚至中断所有的发展计划。

      “王专员,”顾清明神色不变,语气平和,“支持新政府,依法纳税,是我等商民的本分。只是这新税则的某些条款,似乎与鼓励实业、休养生息的精神有所出入,且追溯既往,恐令企业难以承受。不知是否还有商榷的余地?”

      王专员嘴角撇了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顾先生,此言差矣。革命成功,百废待兴,正需各界鼎力支持。新税则乃省府决议,旨在公平税负,充实库帑,以利建设。至于企业承受能力……华昌乃本省实业翘楚,理当率先垂范,做出表率才是。”他话中有话,隐隐带着敲打的意味。

      站在顾清明身侧的林晚玉,静静观察着这位年轻官员的神态语气,心中明了,这已非简单的税务核查,更夹杂着新政权对“旧式”大商人某种不言自明的审视与压力。她上前一步,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语气却不容置疑:

      “王专员说得是,支持政府建设,华昌义不容辞。只是企业运营,牵一发而动全身,骤然加税,恐影响生产,波及数千工人家庭,反于稳定不利。可否请专员宽限些许时日,容我等仔细核算,并备齐材料,再向省府详细陈情,说明其中困难?想必新政府体恤民艰,必会酌情考量。”

      她的话,软中带硬,既表明了配合的态度,又点明了可能引发的后果(工人失业),还将皮球巧妙地踢回给对方,要求“陈情”和“酌情”。王专员显然没料到这位看似温婉的女副总经理如此伶俐,一时语塞,只得悻悻道:“既然如此,便给你们三天时间准备材料!望贵公司好自为之!”

      送走税务官员,办公室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来者不善。”顾清明揉了揉眉心,语气沉重,“新政府初立,急于立威,也急需钱粮。我们这些‘旧商人’,怕是首当其冲。”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林晚玉目光沉静,“硬顶不是办法。我立刻组织账房,连夜核算,务必拿出最详实、也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同时,清明,你需要亲自去拜访几位在新政府中说得上话、且较为开明的人士,陈明利害。华昌倒了,对本省实业界是巨大打击,这个道理,他们应该明白。”

      外部的压力尚未化解,内部的波澜却已悄然涌起,这次的源头,是日益成熟且深受新思潮影响的陈志远。

      随着北伐胜利,各种主义、学说在青年中广泛传播。陈志远本就心怀理想,此刻更是如同海绵吸水般接纳着“劳工神圣”、“阶级斗争”、“彻底革命”等激进观念。他开始对华昌内部的管理模式,尤其是依然存在的等级差别和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工人福利,感到不满。

      这一日,他在矿业分公司,看到赵铁山因为一名矿工操作失误导致机器轻微损坏,而按照规章扣罚了其当月部分奖金时,终于按捺不住,与赵铁山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赵叔!现在是什么时代了?你怎么还能用这种老派的方法管理工人?一点小失误就扣钱,这跟旧社会的工头有什么区别?我们要讲道理,要教育!劳工是人,不是机器!”陈志远语气激动,脸上因愤怒而泛红。

      赵铁山被他劈头盖脸一顿指责,愣在当场,随即古铜色的脸上涌起一股血气,那道疤都显得更红了。他瞪着陈志远,声音粗嘎,带着压抑的火气:“志远少爷!你读了几天新书,就回来教训我老赵了?矿上的规矩,是夫人和顾先生定的,是为了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无规矩不成方圆!今天他失误扣点钱是小事,若因此酿成大祸,丢了性命,谁负责?你那些大道理,能当饭吃,能保命吗?!”

      “你……你这是顽固!是跟不上时代!”陈志远气得口不择言。

      “我顽固?我老赵跟着夫人从清水镇尸山血海里杀出来,护着矿场,护着大家的时候,你小子还在学堂里之乎者也呢!”赵铁山也动了真怒,胸口剧烈起伏。

      眼看冲突升级,闻讯赶来的林晚玉及时喝止了两人。

      “都住口!”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目光先看向陈志远,“志远,关心工人没错,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赵叔是矿场的元老,他的经验和管理,是保障矿场正常运转的基石,岂容你如此无礼质疑?”她又转向赵铁山,语气稍缓,“铁山兄弟,志远年轻气盛,心是好的,你多担待。不过,他提出的问题,关于如何更好地调动工人积极性,减少对立,我们也可以适当听取,看看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她各打五十大板,又各自给了台阶,将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暂时压了下去。但林晚玉心中清楚,这绝非个案。新旧观念的冲突,随着时代剧变,已然渗透到了家族的内部,成为了比外部压力更为棘手的问题。

      **\---**

      夜深人静,顾清明与林晚玉在书房对坐,桌上摊开着核算了一半的账册和几份新政府的政策文件。

      “外有税务之困,内有观念之争。”顾清明叹了口气,眉宇间带着深深的疲惫,“这新局面,比想象中更难应对。”

      林晚玉为他续上一杯热茶,灯光下她的侧脸沉静如水:“自古以来,变法图强,无不伴随着阵痛。新政府有其理想,我们也有我们的坚持和底线。关键在于,如何在潮头立稳,既不随波逐流,也不被浪潮拍碎。”

      她拿起一份文件,指尖轻轻点在上面:“税务之事,关键在于沟通和举证,让新政府看到华昌存在的价值,远高于那点税款。至于志远……”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的想法,代表了新一代的声音。我们不能一味压制,需要引导。或许,可以在厂里试行一些改良,比如设立工人建议箱,定期召开劳资协商会议,让工人有机会发声,也让志远看到,变革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兼顾各方利益。”

      顾清明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掌心传来的温暖与力量,心中的烦扰似乎消散了不少。“幸好,有你在我身边。”他由衷道。

      林晚玉微微一笑,反握住他的手:“风雨同舟,本就该如此。”

      窗外,省城的夜色依旧深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火车的汽笛,象征着这个时代不可阻挡的前行步伐。华昌实业这艘航船,载着过往的荣耀与伤痛,也载着对未来的期望与迷茫,正行驶在一条布满明礁与暗涌的新航道上。掌舵的两人深知,前路绝不会平坦,但他们唯有紧握彼此的手,凭借着智慧、勇气与那份历经磨难而愈发坚韧的信任,方能在这历史的转折点上,寻找到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家族的航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