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省城立足,另辟蹊径 ...

  •   迁徙的队伍历经十余日的艰苦跋涉,躲过溃兵,绕过战区,风餐露宿,终于在一个黄昏,望见了省城那高大却布满斑驳弹痕的城墙。城门口戒备森严,进出盘查极其严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肃杀之气,与昔日清水镇的宁静判若两个世界。

      顾清明早已接到孙管事提前送到的消息,亲自在城门内等候。当他看到那支风尘仆仆、面带菜色却眼神坚毅的队伍,尤其是看到走在最前方、虽憔悴却脊背挺直的林晚玉时,一直悬着的心才重重落下,眼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与疼惜。

      “晚玉!你们……总算到了!”他快步迎上,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清明兄,劳你挂心了。”林晚玉微微屈膝,声音平静,却掩不住长途劳顿的沙哑。她身后,陈志远、赵铁山等人也纷纷上前见礼,孩子们则好奇又畏惧地看着这座庞大的城市和衣着光鲜的顾清明。

      顾清明将林家一行人暂时安置在城西一处相对僻静、带有前后两进院落的宅子里。这里本是他一处别业,虽不算豪华,但房间充足,也提前备好了米面粮油等基本生活物资,足以暂时栖身。

      “暂且在此安顿,一切等休整好再从长计议。”顾清明看着面露疲惫的众人,温声道,“外面局势还不稳,尽量不要单独外出。”

      接下来的几天,林家上下都在忙碌的安顿中度过。清理院落,分配房间,熟悉周边环境。省城的喧嚣与复杂,让刚从山野中出来的他们颇感不适,连空气都仿佛带着一股硝烟和焦虑的味道。

      林晚玉没有让自己沉溺于背井离乡的伤感中。她深知,在这人生地不熟的省城,依赖顾清明的庇护绝非长久之计,林家必须尽快找到自己的立足之道。她让陈志远和赵铁山带着几个机灵的护矿队员,以“投亲靠友”的名义,在城内谨慎地走动,打探各种消息——物价、行市、各方势力格局,尤其是与绣品、矿产相关的信息。

      反馈回来的情况不容乐观。持续的战乱严重打击了工商业,许多店铺关门歇业,市面萧条。洋货凭借不平等条约的优势依旧大行其道,挤压着国货的生存空间。顾清明的华昌纺织厂虽已部分复工,但也面临着原料短缺、销路不畅的困境。至于矿业,省城周边并无大型矿场,相关信息寥寥。

      “娘,情况比我们想的还要难。”陈志远眉头紧锁,“绣品方面,高端市场被几家老字号和洋行把持,低端市场利润微薄,竞争激烈。我们‘如玉绣坊’的名头,在这里无人知晓。”

      林晚玉沉吟不语。她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正在帮忙晾晒衣物的盼娣。女儿安静地踮着脚,将一件粗布衣衫搭上竹竿,动作细致而专注。阳光洒在她沉静秀美的侧脸上,仿佛自带光芒。

      忽然,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划过林晚玉的脑海。

      她转身,目光炯炯地看向儿子:“志远,我们为何一定要重复过去的路径?清水镇的‘如玉绣坊’是清水镇的,省城的林家,需要一条新路!”

      她快步走到书桌前(顾清明已为她备好了基本的文房四宝),铺开纸张,一边思索一边说道:“我们现有的优势是什么?第一,我们有一定资金,虽然不多,但足以启动。第二,我们有盼娣!她的画,独一无二,充满灵性,这是任何绣坊都没有的核心!第三,我们有在清水镇管理绣坊和矿场的经验,懂经营,能吃苦!”

      陈志远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娘,您的意思是……”

      “我们不做大路货,也不直接去碰那些被垄断的高端定制。”林晚玉笔尖在纸上重重一点,“我们做‘新式艺术品’!将盼娣的画,以刺绣、缂丝甚至新兴的印刷技术,表现出来,装裱成挂画、屏风、甚至是女士手袋、扇面等实用又雅致的物件!目标,就是那些追求新奇、崇尚风雅的新派学生、文人、乃至洋人!”

      这个想法大胆而新颖,跳出了传统绣品的范畴,将艺术与实用结合,直接瞄准了一个尚未被充分开发的细分市场。

      “可是……盼娣的画,虽好,但省城的人会认吗?”陈志远仍有疑虑。

      “酒香也怕巷子深。”林晚玉眼中闪烁着商人的锐利光芒,“所以,我们需要借势,也需要造势。”

      她立刻修书一封,请顾清明过来一叙。

      顾清明看到林晚玉短短几日便恢复了精神,并且提出了如此清晰可行的计划,心中又是惊讶又是赞赏。他仔细听了林晚玉的想法,沉吟道:“此法甚妙!盼娣姑娘的画作我素有了解,意境高远,笔法灵动,确实与众不同。借势之事,包在我身上。省城美术专科学校的校长与我有旧,我可请他前来品鉴,若得他一句赞誉,便抵得千金。另外,几家报馆我也有熟人,可以安排采访,为‘林家画绣’造势。”

      有了顾清明的鼎力支持,计划迅速推进。

      数日后,美术专科学校的白发老校长应邀前来,当他看到盼娣那些或气势磅礴、或清雅秀润的画作时,惊为天人,连连赞叹“此女有天授之才,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他当即表示,愿意在学校内为盼娣举办一个小型的内部观摩展,并亲自撰文推荐。

      与此同时,在顾清明的安排下,省城几家颇有影响力的报纸,也以“乱世才女,画绣双绝”、“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等为题,报道了林家母女的故事和她们独创的“画绣”艺术。文章写得极具感染力,将林晚玉的坚韧、盼娣的灵秀与她们作品的独特魅力紧密结合,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借此东风,林晚玉雷厉风行,在城西相对安静、租金尚可承受的地段,租下了一个临街的铺面,挂上了“如玉·华昌艺品阁”的崭新牌匾。店铺装修清雅,陈列的作品并不多,但件件精品——有盼娣原画的缩小精绣版,有以她的花鸟画为蓝本制作的缂丝团扇,有将她山水画意境融入设计的真丝围巾,甚至还有几幅尝试用新式印刷技术制作的、带有编号签名的限量版画。

      开业当天,凭借前期的宣传和顾清明邀请来的几位名流捧场,“如玉·华昌艺品阁”竟一炮而红!那些新颖别致、充满艺术气息的物件,立刻吸引了众多追求时尚与品位的顾客,尤其是些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和新派知识分子,对盼娣的画作和独特的“画绣”形式赞不绝口。订单纷至沓来,虽然初期产量有限,但单价颇高,利润可观。

      林家,终于在省城这龙潭虎穴般的地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独特的优势和精准的定位,成功地凿开了第一块立足之地!这条另辟的蹊径,虽然狭窄,却充满了阳光与希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