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星火燎原,雏鹰展翼 ...

  •   杨先生秘密视察后,仿佛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省城那边的僵局开始出现微妙的松动。顾清明的来信语气明显轻快了许多,信中提及,杨先生回去后,在某个非正式的场合,对“华昌矿业”在清水镇的作为给予了“筚路蓝缕,心系桑梓”的正面评价。这八个字的份量,足以让许多观望者转变态度,也让振亚矿务散布的谣言不攻自破。

      虽然正式的批文依旧在走那繁琐的流程,但无形的枷锁已然松动。顾清明传信来,让林晚玉可以不必再过分遮掩,可以开始着手矿场正式投产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消息传到清水镇,传到黑风岭深处的星火矿场,压抑了许久的热情如同火山般喷发出来!

      这一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星火矿场那处被精心平整出来的谷地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不再是之前那种隐秘的、小心翼翼的施工,而是公开的、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赵铁山穿着林晚玉特意让绣坊赶制的新号褂,精神抖擞,声若洪钟地指挥着众人安装从省城运来的第一批简易卷扬机和破碎机。钢铁的碰撞声、骡马的嘶鸣声、工人们充满干劲的号子声,交织成一曲充满野性与希望的劳动交响。

      矿场的入口处,一块用红布覆盖的木质牌匾已经挂起,只待吉时揭幕。

      林晚玉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身着一件湖蓝色净面旗袍,外罩一件素色薄呢坎肩,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利落的发髻。她依旧素面朝天,但眉宇间的沉静与自信,却比任何华服珠宝都更引人注目。她看着台下那一张张被汗水与希望点亮的脸庞——有跟随赵铁山出生入死的兄弟,有清水镇本土的矿工,有从周边村落闻讯赶来讨生活的青壮,还有王寡妇、李婶等绣坊骨干带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前来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杂事,甚至红姐也带着饭庄的伙计,拉来了几大桶犒劳众人的肉汤和馒头。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身旁。左边是身姿挺拔、已能独当一面的长子陈志远,他手中捧着矿场的规划图,眼神熠熠生辉;右边是依旧沉默如山、却目光坚定的赵铁山;身后,盼娣安静地站着,小手紧紧拉着她的衣角,大眼睛好奇地望着这热闹的场面,而其他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则在招娣、来娣的看护下,兴奋地踮着脚尖。

      这一刻,林晚玉心中感慨万千。从灵堂前的以死相逼,到绣坊的艰难起步,再到矿脉的勘探与争夺,直至今日……这一路,荆棘密布,险象环生。她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更多。她不再是那个只能依附于男人、在命运洪流中挣扎求存的弱女子,她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自己,为孩子们,也为这清水镇许多依赖她的人,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生路,打下了一片基业!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绪,上前一步。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各位乡亲,各位兄弟!”林晚玉的声音清越,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清晰地传遍谷地,“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是顾先生的高瞻远瞩,是各位兄弟的汗水浇灌,是清水镇父老乡亲的支持,才让这片沉睡的土地,即将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的‘星火矿场’,今天,就要正式挂牌了!”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矿场,不仅仅是挖出地下的石头换钱!”林晚玉提高了声音,“它更是我们所有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我们子孙后代希望的所在!它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可以有书读,我们的老人可以安享晚年,我们的日子,可以越过越有奔头!”

      她的话语朴实,却句句敲在人们的心坎上。许多矿工和家属的眼眶都湿润了。

      “我林晚玉,在此立誓!只要矿场在一天,必定秉持公道,善待每一位出力流汗的兄弟!工钱,绝无拖欠!安全,全力保障!若有困难,矿场便是大家的依靠!”

      “好!”
      “林夫人仁义!”
      众人纷纷叫好,气氛热烈到了顶点。

      “现在,”林晚玉侧身,示意陈志远和赵铁山上前,“吉时已到,为我们‘星火矿场’揭牌!”

      陈志远和赵铁山一左一右,拉住红布的两角,用力一扯!

      红绸飘落,露出木质牌匾上四个苍劲有力、被漆成朱红色的大字——**星火矿场**!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

      与此同时,谷地中那台最大的破碎机,在赵铁山的一声令下,发出了轰鸣的巨响,象征着矿场正式投入运营!

      矿场挂牌之后,林家的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的阶段。

      星火矿场逐步步入正轨,虽然初期产量有限,但高品质的矿石和相对先进(对于当地而言)的管理,很快就带来了稳定的收益。这些收益,一部分用于矿场的再投资和设备更新,一部分则按照之前的股份协议进行分红。林晚玉手中的资金,第一次变得宽裕而稳定。

      她没有将这些钱用于个人享乐,而是开始了更具远见的布局。

      首先,她正式将“如玉绣坊”从家庭作坊的模式中剥离出来,在镇上租赁了一处更大的院落,成立了“如玉绣品商行”。她聘请了两位技艺精湛的老绣娘担任师傅,不仅继续生产高端的定制绣品供应红姐和顾清明的渠道,也开始设计、生产一些面向普通市民的、物美价廉的日常绣品,如手帕、枕套、帐沿等,通过红姐的关系网,尝试着销往更广阔的市场。绣坊的规模扩大,吸纳了镇上更多贫苦妇女就业。

      其次,她开始大力投资子女的教育。陈志远已经展现出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天赋,林晚玉便不惜重金,通过顾清明的门路,为他聘请了一位曾留学日本、精通矿业和管理的先生,定期来家中授课。盼娣的画艺更是得到了专业画师的指点,天赋得以进一步开发。其他年纪稍小的孩子,也都被送入了镇上最好的新式学堂。她知道,知识和眼界,才是家族能否持续兴旺的根本。

      最后,她做了一個重大的决定——举家搬迁。原来的林家小院,对于如今人口众多、且需要时常接待顾清明、孙管事等客人的林家来说,已显狭小局促。她在镇子边缘,靠近山脚、环境清幽处,买下了一处带有宽敞院落和前廊的青砖大瓦房。院子足够孩子们玩耍,也有独立的书房和客房。

      搬入新家的那一天,孩子们在新院子里兴奋地奔跑嬉戏。林晚玉独自站在廊下,看着这崭新的、属于自己的家,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踏实感。从寄人篱下的庶女,到颠沛流离的乱世浮萍,再到今日,她终于真正拥有了一方可以遮风挡雨、由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天地。

      陈志远走到她身边,轻声道:“娘,咱们家,总算像个样子了。”

      林晚玉微微颔首,目光却投向更远方:“这只是一个开始,志远。矿场、绣坊,都只是基石。未来的路还长,我们要走得更稳,更远。”

      她看到盼娣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对着新家院落里的一株老梅树写生,神情专注而安详。看到招娣、来娣像小大人一样,帮着王寡妇和李婶归置物品。看到最小的石头,追着一只蝴蝶,笑得无忧无虑。

      一股强大的、温暖的力量在她心中充盈。

      乱世如炉,淬炼出的,是愈发坚韧的灵魂和璀璨的希望。她的羽翼已丰,她的雏鹰们,也正在茁壮成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