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金句 ...
-
“职业尊严影像计划”的第一支纪录片《筑城者——李工》低调上线了。
影片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只有平实的镜头跟随着年近六十的李工,穿梭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镜头记录下他如何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混凝土的接缝,如何对着复杂的图纸一坐就是半天,如何对年轻的工人们讲解那些世代相传的、关乎安全与质量的“笨办法”。片中,李工谈及自己一辈子与建筑为伴,最自豪的不是盖了多少高楼,而是“经我手的房子,住着踏实”。当被问及对网上“力工思维”嘲讽的看法时,老人只是憨厚地笑了笑:“啥工不重要,把手里的活干好,对得起良心,就能挺直腰杆吃饭。”
影片由苏晴的工作室和文旅部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初期并未进行大规模商业推广,主要依靠官方渠道和苏晴个人的社交媒体转发。
然而,正是这种“官方背书+顶级流量”的组合,让它迅速突破了圈层。
令林薇和苏晴都有些意外的是,影片的反响远比预想的要积极。许多沉默的大多数仿佛找到了发声的渠道。
“看哭了,我爸爸就是这样的工程师,一辈子勤勤恳恳,不该被嘲笑!”
“终于有人为普通劳动者说话了!凭什么用键盘否定别人的价值?”
“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劳动,值得被尊重的是‘劳动’本身,这才是正能量!”
“作为女性,我同样尊重李工这样的男性,坏的是人,不是性别。”
秘书小张兴奋地将收集到的正面反馈整理成报告,送给林薇。“林司长,您看!很多官方媒体也转载了,评论区的风向比我们预想的好很多!”
林薇翻阅着报告,心中一块石头稍稍落地。这证明,社会渴望理性、温暖的声音,只要有人勇敢地第一个站出来。
然而,阴影总是在光线最明亮处滋生。
就在影片上线后第二天的傍晚,苏晴脸色凝重地找到了林薇,递上自己的手机屏幕。
“看这个,‘洞察者柯明’。”
屏幕上是一个视频封面,一个戴着黑框眼镜、面容精瘦、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嘲讽笑意的中年男子。他的视频标题极具煽动性:《捧杀“老实人”,是新时代最阴险的麻醉剂!》
林薇点开视频。
柯明的语速不快,但逻辑链条极其狡黠,充满了“金句”和“警句”,极具迷惑性。
“最近啊,有部很火的纪录片,鼓吹什么呢?鼓吹‘老老实实干活就行’。我们当然要尊重劳动,但我们要警惕这种话语背后的陷阱!”他对着镜头,眼神锐利,仿佛在揭示一个惊天秘密。
“他们告诉你,别争别抢,老老实实就行。那谁去争取更好的劳动保障?谁去挑战职场中的不公?他们用‘尊严’这个词,来包装‘认命’的内核。这是在用温情的鸡汤,麻痹劳动者的斗志!”
他巧妙地将“尊重劳动”偷换概念为“鼓励安于现状”。
接着,他的话锋开始转向性别。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片子是由某位著名女星和官方机构联合推出的。这释放了一个什么信号?他们试图塑造一种‘无害的男性楷模’——埋头苦干,不问回报,不对女性构成任何威胁。这是在用‘尊严’的名义,剥夺男性合理追求上升空间和社会地位的权利!这是在为打压男性正当诉求铺路!”
他完全无视了李工作为行业佼佼者所获得的尊重和成就,强行将话题扭转到性别对立上。
“我们要的,不是被定义的‘尊严’,而是公平的竞争和合理的回报!当别人用‘伟大’、‘奉献’来要求你时,你就要小心了,他们是不是想用最小的代价,来购买你最大的牺牲?”
视频的评论区,已然成为战场。支持者盛赞柯明“敢说真话”、“撕破了伪善的面纱”,反对者则驳斥其“混淆概念”、“煽风点火”。
苏晴气得手指发冷:“他在胡说八道!我们明明是在对抗标签化,他却给我们扣上了更大的帽子!”
林薇关闭视频,神色凝重。这个柯明,比王硕、周倩之流要危险得多。王硕是求利,而柯明,是求名,并且是以撕裂社会共识为代价。他擅长从任何一个积极的事件中,解构出负面的、对立的阴谋论,并用一种看似睿智、清醒的话术包装起来。
“他不是在辩论,他是在投毒。”林薇冷静地分析,“他的目标受众,是那些在现实中感到失意、渴望寻找归因的年轻人。他给了他们一个简单的答案——你的不如意,不是个人的问题,是‘他们’(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官方、资本)的压迫和阴谋。”
就在这时,林薇的手机响起,是部里的同事打来的。
“林司长,看到网上的舆论了吗?有些声音不太友好啊。上面有领导关注了,担心我们这个合作项目……是不是初衷很好,但方式过于理想化,容易引发误解?下一步的推进,恐怕要更谨慎一些。”
电话挂断,房间内一片沉默。
柯明的“诡辩”之毒,已经开始显现效果。它动摇了决策层的信心,为项目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苏晴看向林薇,眼中带着担忧和不甘:“我们怎么办?”
林薇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华灯初上、车水马龙的城市。这座由无数个“李工”建造的城市,此刻正被一种扭曲的言论所困扰。
“他选择用拆解来获取影响力,”林薇的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那我们就必须用更坚实的建设来回应。一次不够,就十次;十次不够,就一百次。他要的是分裂的流量,我们要的是共识的土壤。这是一场马拉松,苏晴。”
她们的第一场小胜,引来了真正强大的敌人。但这也让她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她们所从事的,究竟是一场怎样艰巨而又必要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