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 16 章 沉默的田埂和远处的霓虹灯 ...

  •   林薇在翻阅几十年前的村志和家庭档案时,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在过去的家庭分工中,男性作为“户主”的名字频繁出现在重大决策、对外交往和资源分配中,而女性则更多地与“家务”、“育儿”、“帮工”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现今的很多家庭,尤其是留守家庭中,这种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演化成了一种更极端的形态——“男主‘外’(指物理上的不在场或极少参与具体劳动),女主‘一切’”。
      她走访了一户姓王的人家。王大爷年近七十,身体硬朗,但基本不干农活,每天最大的“工作”是去村头小卖部下棋、聊天。家里的几亩田地、菜园,以及照顾患病老伴的重担,全落在了六十多岁的王大娘身上。
      “他?他哪会干这些细发活!”王大娘一边麻利地喂鸡,一边用带着怨怼又习以为常的语气说,“一辈子就没摸过锅灶,田里的活也是年轻时逼急了才干点,现在更是指望不上。”
      王大爷坐在门槛上晒太阳,对老伴的抱怨恍若未闻,仿佛家庭的运转、土地的出产,都与他这个名义上的“一家之主”关系不大。这种在家庭责任中的“隐身”,是老一辈部分乡村男性在传统性别角色固化下,一种被动甚至主动的“失能”与“退场”。
      林薇在调研笔记中沉重地写下:“传统的父权结构并未完全瓦解,而是以一种畸形的形式存续——男性保留了‘权威’的身份象征,却卸下了与之匹配的家庭责任与情感劳动。这种‘隐身’,是对农村妇女的双重剥削。”
      与此同时,苏晴在综艺的“乡村夜话”环节,接触到了几个在县城读高中、假期回村的女孩。她们青春洋溢,眼神里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焦虑和决绝。
      其中一个叫小雨的女孩,成绩优异,目标明确。“我死也要考出去,绝对不回来!”她的语气斩钉截铁,“我看够了我妈、我奶奶她们是怎么活的。一辈子围着锅台、田地、男人转,没有自我,没有话语权。她们觉得正常,我受不了!”
      另一个女孩小丽补充道:“村里那些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孩子,要么就是想着出去打工赚点钱回来娶媳妇,眼光还停留在‘会生孩子、能干活’上;要么就是游手好闲。跟他们完全没有共同语言。这里没有我想要的生活,也没有我尊重的人。”
      这些年轻女孩,用尽全力读书,被视为“逃离”乡土的最主要动力,并非完全源于对城市的向往,更多是对母亲辈命运的巨大恐惧和对乡村性别生态的彻底失望。她们用“博出城市”作为对原生环境最激烈的反抗。

      夜晚,林薇和苏晴再次相约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蛙声阵阵,月光如水。
      苏晴分享了白天和女孩们的对话,情绪有些低落:“听着她们的话,我心里特别难受。她们那么努力地想飞走,是因为脚下的土地让她们感到窒息。我们能责怪她们吗?不能。可是,乡村的未来呢?如果最优秀、最有想法的年轻女性都离开了……”
      林薇沉默了片刻,接口道:“这不仅是个体选择,更是一个结构性难题。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男性的‘隐身’和新一代女性的‘逃离’,这背后是经济、教育、文化观念的多重绞杀。”她顿了顿,声音低沉,“我昨天和王大爷的大儿子,一个在省城打工的中年男人通了电话。他抱怨现在娶媳妇难,彩礼高,却完全意识不到,他以及他父亲那一辈在家庭中的角色缺失,正是导致如今乡村对女性吸引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老一辈固守着陈旧的身份认同,新一代女性则用脚投票,拒绝重复过去的命运。这条代际的鸿沟,深不见底。”
      “价值观的碰撞几乎是无解的。”苏晴叹了口气,“你跟王大爷讲男女平等,他觉得你瞎折腾;你跟小雅她们说建设家乡,她们觉得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好像站在裂缝的中间,两边不靠。”
      “或许,我们不需要急于弥合这条裂缝。”林薇的目光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深邃,“首先要做的是‘看见’和‘承认’。承认老一辈付出但模式陈旧,看见新一代的困境与诉求。然后,尝试去推动那些能慢慢改变土壤的事情——比如,提升农业女性的社会能见度和经济地位;比如,在乡村教育中引入更平等的性别观念;比如,发展能让年轻人看到希望的本地产业。”
      她看向苏晴,眼神坚定:“这需要时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会很有挫败感。”
      苏晴迎上她的目光,心中的迷茫仿佛被这沉静的力量驱散了些。她轻轻靠向身后的树干,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活力:“反正有你跟我一起扛着这份挫败感,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林薇没有躲开苏晴无意中靠近的肩膀,任由那份温暖和依赖传递过来。她们静静地坐在月光下,听着乡村的夜声,不再说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