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第二十八章?边关急报
...
-
就在大周内部革新渐入佳境,一派欣欣向荣之际,一道加急军报如同凛冬的寒风,骤然吹入了温暖如春的皇宫。
北境戎族,趁着去岁雪灾、今春粮荒,纠结了周边几个部落,集结了二十万骑兵,悍然南下,接连攻破大周两座边城,兵锋直指北疆重镇——雁门关!守将苦苦支撑,伤亡惨重,请求朝廷速发援兵!
消息传来,朝野震动。景安朝新立,内部尚在梳理,军队也未经大战检验,面对来势汹汹、以骁勇善战著称的戎族铁骑,难免人心惶惶。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萧璟召集心腹重臣,连夜商议对策。主战、主和、主守的声音争论不休。有老成持重者认为,应暂避锋芒,以和谈换取时间,稳固内政;有激进的年轻将领则主张立刻调集大军,迎头痛击,扬我国威。
萧璟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沉静,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听着臣下的争论,并未立刻表态。他深知,此战关乎国运,一步走错,可能满盘皆输。他登基未久,若此战失利,不仅边境不保,国内刚刚稳定的局面也可能再生波澜。
“陛下,”兵部尚书出列,面色凝重,“戎族骑兵来去如风,战力强悍。我军虽众,但仓促迎战,恐难占优势。且北地苦寒,粮草转运艰难,此战……不容乐观啊。”
萧璟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悬挂的巨幅疆域图上,雁门关的位置如同一个楔子,牢牢钉在大周的北疆门户。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雁门关,绝不能失。一旦雁门有失,北境千里沃野将任由戎族铁蹄践踏,我大周子民将陷于水火。此战,必须打,而且要打赢!”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雁门关:“不仅要守,还要反攻!戎族凭借骑兵之利,朕便以坚城挫其锐气,以奇兵断其粮道!他们以为我朝新立,不敢应战,朕偏要让他们看看,什么是景安风骨!”
他随即下达一连串命令:任命经验丰富的老将为主帅,即刻率领十万精锐禁军先行驰援;命户部全力筹措粮草,确保后勤无忧;令工部加紧赶制军械,尤其是对付骑兵的强弓硬弩;同时,传令周边州府,坚壁清野,招募乡勇,配合主力作战。
决策已下,整个国家机器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沈清晚在宫中得知消息,心中亦是一沉。她深知战争的残酷,更明白此战对萧璟、对新生的景安朝意味着什么。她没有像寻常后妃那样只是担忧垂泪,而是立刻行动起来。
她召集太医院院正及惠民医局的核心医官,连夜商议。“战场伤亡,与平日病症不同,需有针对性的救治方案和药物储备。”她根据前世所知的一些战地救护知识,结合这个时代的条件,迅速拟定了一套战伤急救规范,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防治伤口感染、疫病等。
她下令医学院和惠民医局,暂停部分常规课程和事务,全力投入到金疮药、止血散、麻沸散等军需药材的大规模制备中。同时,她亲自筛选并组织了一支由医术精湛的太医和医学院优秀师生组成的“随军医官团”,准备奔赴前线。
“陛下,”沈清晚来到御书房,向正在批阅军报的萧璟陈述了自己的准备,“医官团可随大军一同出发,在后方设立伤兵营,能极大降低将士的伤亡率。医学院和医局储备的药材,也可解燃眉之急。”
萧璟看着眼前目光坚定、条理清晰的妻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与自豪。在他面临巨大压力时,她从未想过躲在他身后,而是选择与他并肩站立,用她最擅长的方式,为他分忧,为国效力。
他起身,走到她面前,握住她的手,千言万语化作一句:“一切小心,朕……等你回来。”
他没有阻止她,因为他知道,这是她的选择,也是她的担当。正如他需要去守护这万里江山,她也有她需要去践行的道义与责任。
三日后,大军誓师出征。萧璟亲临送行,旌旗猎猎,刀枪如林,肃杀之气直冲云霄。在队伍的末尾,是那支特殊的医官团,沈清晚一身利落的劲装,外罩素色披风,立于众人之前,清丽的面容上是从容与坚毅。
萧璟的目光穿过千军万马,与她的视线在空中交汇,无需言语,彼此的心意已然相通。
狼烟起,江山北望。这不仅是考验大周军力的战争,也是考验这对帝后信念与能力的试炼。沈清晚知道,她的战场,就在那救死扶伤的前线。而她与萧璟,一个在前线稳定军心、救治伤患,一个在朝堂运筹帷幄、保障后勤,他们的命运,再次与家国天下紧密相连。新的挑战,已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