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希望的信號與無心的刀 ...
-
檸檬茶試探的失敗,讓沈知晴鬱悶了幾天,但並未擊垮她。她將挫敗歸因於時機不對或方式不佳,反而激起了更強的好勝心。她決定採取更迂迴、更自然的策略——讓自己成為他生活中一個「合理」的存在。
她發現陳暮遠負責跟進一個社區長者關懷項目,需要整理大量的訪談記錄。這項工作繁瑣耗時,通常安排在週六下午進行。她便主動向李媽媽提出參與,理由充分:學習社會調查方法,也能服務社群。
陳暮遠得知後,理性告訴他應該拒絕,但看著她眼中真誠的渴望,那句「不」終究沒能說出口,只化為一句謹慎的叮囑:「這工作很耗時間,可能會佔用你整個週末下午,別影響學業。」
「不會的,陳執事,我會安排好時間。」沈知晴保證道。
於是,連續幾個週六下午,教堂那間灑滿陽光的小會議室成了他們固定的「工作間」。他講解整理要點,語氣專業,條理清晰。沈知晴認真記錄,努力展現自己的細心和理解力。偶爾,當她提出一個切入點獨特的問題時,他會抬起頭,那雙逗號眼裡會閃過一絲轉瞬即逝的、真正的欣賞。這細微的欣賞,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沈知晴心中漾開層層希望的漣漪。
陳暮遠的內心卻在理性與情感間拉鋸。他享受這種並肩工作的寧靜,卻又時刻警惕著距離。這種掙扎,讓他偶爾會做出一些細小的、近乎本能的「失誤」。
比如,某個週六,他會「順路」從銀行附近的知名三明治店多帶一份她喜歡的口味,理由是「加班補貼,別餓著肚子工作」。
再比如,一個她因小組討論而遲到的週末傍晚,他發訊息詢問進度,末尾卻「順便」提了一句「晚上天氣轉涼,回來路上記得加件外套」。
這些細小的、超出常規的關心,在陳暮遠看來是必須警惕的「漏洞」,但在沈知晴眼中,卻是黑夜中清晰的訊號彈。她越發確信,他堅硬的外殼下有著不為人知的溫柔。
項目接近尾聲的那個週六晚上,他們在會議室趕工。沈知晴長時間盯著屏幕,眼睛乾澀,忍不住頻繁眨眼,還輕咳了兩聲(因傍晚天氣涼,略有不適)。
陳暮遠從電腦前抬起頭,皺了皺眉:「眼睛不舒服?著涼了?」
「沒事,可能有點累,眼睛有點干。」她揉揉眼睛,勉強笑笑。
他沉默地看了她幾秒,然後站起身:「你等一下。」說完,便轉身走出了會議室。
沈知晴心裡一空,以為是自己表現不好,讓他失望了。幾分鐘後,他卻回來了,手裡端著一杯冒著熱氣的水。「先喝點熱水。」他將杯子放在她面前,語氣依舊平淡,但動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關切。接著,他環顧了一下房間,走到窗邊,將開了一條縫透氣的窗戶關小了些。「晚上風涼,別對著吹。」
他沒有做任何超出常規的舉動,只是提供了最樸素也最實際的關懷——一杯熱水和避免受涼。但正是這種符合他性格的、不張揚的體貼,在沈知晴看來,比任何浪漫的饋贈都更真實、更令人心動。她捧著溫熱的杯子,感覺那股暖意從指尖一直蔓延到心底。
就在她沉浸在這份溫馨中,鼓起勇氣想藉機說些什麼的時候,陳暮遠的手機響了。是方進年。他看了一眼來電,猶豫了一下,還是當著她的面接了起來。
「進年……嗯,在教堂趕項目……和知晴一起……沒什麼,快結束了……你呢?論文順利嗎?」他的語氣是慣常的溫和。
沈知晴聽著,特別是那句「和知晴一起」,心裡甜絲絲的。他並不避諱。
然而,通話的最後,陳暮遠像是為了掩飾這獨處的氛圍,或是為了提醒自己恪守界限,鬼使神差地、用一種看似隨意的口吻加了一句:
「……年輕人多交流是好事。你和她年齡相仿,共同話題多,週末有空也可以約著一起學習,互相督促。」
這句話,像一盆夾雜著冰塊的冷水,對著沈知晴當頭淋下。
他剛剛才給了她那樣細緻入微的關懷,轉頭卻又若無其事地將她推向方進年?他到底是怎麼看待她的?難道剛才所有的體貼,都真的只是出自「長輩」的責任,甚至……帶著一絲想將她與同齡人「送作堆」的意味?
巨大的困惑和尖銳的受傷感讓她瞬間臉色蒼白。她低下頭,一時分心,被水嗆到,猛烈地咳嗽起來,卻極力掩飾著幾乎要奪眶而出的淚水。
陳暮遠掛了電話,會議室陷入難堪的沉默。他看著她劇烈咳嗽、微微顫抖的肩膀,心中湧起海嘯般的懊悔與心疼,卻像被無形的枷鎖困住,連一句像樣的解釋都無法給予。
他無心的一句話,成了傷她最深的刀。而他揮刀的原因,恰恰是因為他太在乎,如同投資人面對過高的資產泡沫,明知其美麗,卻不得不主動刺破,以防未來系統性崩盤。
他只能用這種笨拙的方式來武裝自己,害怕自己會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