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堂时间,聊一聊本章涉及的两个历史背景,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故事~
1. 关于“捧日军”与元丰改制
文中贺兰骓所在的“捧日军”,在历史上真实存在,是北宋禁军精锐“上四军”(捧日、天武、龙卫、神卫)之一,隶属殿前司,是皇帝的亲卫部队,地位崇高。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故事背景设定在 元丰改制(1082年)之前 。北宋前期官制的一个核心特点是“ 官、职、差遣分离 ”。简单说:
官(本官/寄禄官):决定你的品级和工资,不干实事。比如贺兰骓的“指挥使”官阶。
职(馆阁职称):文学荣誉头衔,比如“龙图阁待制”。
差遣 :你实际负责的工作,才有实权。比如崔叔彻的“大理寺少卿”差遣,才是他断案的实职。
所以,元丰改制前,一个官员的头衔可能很长,但只有“差遣”才是他的真正权力范围。本文的权谋线也会围绕这个独特的制度展开。捧日军精锐被派去执行秘密剿匪任务,在历史上属于特例,也侧面说明了“鬼哭峡”事件的极端重要性。
2. 关于“辽人假扮马匪”
文中辽国精锐“铁林军”假扮马匪劫掠,并非完全虚构。历史上,辽(契丹)骑兵利用其机动性,对北宋边境进行小规模的骚扰、劫掠(称为“打草谷”)是常态。虽然大规模冒充马匪的记载不常见,但这种“伪装劫掠”的战术在边境冲突中是完全可能存在的策略,也更能体现故事中反派势力的狡诈和边患的复杂性。
希望这点小小的背景补充,能让大家读起来更有代入感!接下来的大理寺探案线将更加深入,我们崔少卿要面对的局面,可远比眼前的证物要复杂得多哦!我们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