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回:银符晨还暗潮生 ...
晨光熹微,薄雾初散,大理寺尺八青砖地上积霜未消。庭前两株百年国槐叶尽枝枯,枝桠如御制澄心堂墨笔勾勒天际,檐角青铜惊鸟铃在朔风中零丁作响,清越悠扬。绯服孔目、青衫押司之属呵着白气疾行,乌皮六合靴踏碎枯草冰晶,脆响细碎。
松木值房门“吱呀”开启,雪苓拢紧半旧细麻夹棉氅,忽见石阶下立着一道青袍身影。晨光中,崔叔彻身着墨青暗纹夹棉缎袍,外罩玄色锦缘驼绒毳衣,金镶玉带悬着银鱼袋,竟是一副士大夫旬休日的闲适打扮。
雪苓声若清泉击玉:“少卿万福。”自袖中取出一方素绢汗巾,帕角轻展,露出静卧绢心的狴犴符牌。晨光下徽纹灼灼,肃重之气愈显:“昨夜承蒙少卿信符相托,今特奉还,谨谢信重之恩。”
崔叔彻接过犹带体温的银牌,指尖不经意触到那方素绢,只觉质地虽朴,却浆洗得洁净。他唇角微扬:“今日旬休,正好送小娘子回府。”示意候着的青绸马车,“四弟的眼疾,还须劳小娘子费心。”
双辕青幄车缓缓驶过御街,汴京城在晨光中渐渐苏醒。潘楼街东的香药局正卸下松木门板,大食龙脑与琼州沉香的馥郁气息,与马行街口王记羊羔酒肆飘出的醇厚酒香,在清冷霜风中交织成独特的市井气息。绉绸铺伙计抖开越州暗花缎,日光下绫缎泛动秋水般的流光;卖焦酸馅儿的竹篾担子擦车而过,麦芽糖的甜香倏然钻入车窗,为车厢添了几分暖意。
行至车马务,马车缓缓停驻。崔叔彻道声"少待",便向对街曹记食铺走去。黑漆曲尺柜上蜜煎雕花琳琅满目,酥油鲍螺在琉璃盏中堆叠如雪。系青花布围的店家快步迎出:"官人可是要酥油鲍螺?今日恰有牛酪新制的。"
"包两份。"他目光掠过柜顶朱漆食盒,"汴京时下女子喜好何种茶食?"
"自是蜜浮酥柰花!"店家笑指那金线缠成牡丹状的点心,"内裹河西洋蜂蜡,外撒占城椰粉,最得小娘子们喜爱。"
不过一炷香工夫,他携两枚锦盒登车,将系青丝绳的扁盒递与雪苓:"四弟嗜甜,这盒酥油鲍螺正好佐药。"又取过系红丝绳的朱漆食盒,"这蜜浮酥柰花权当谢礼,请小娘子尝尝汴京时新味。"
雪苓睫羽微颤,掌心那方缠着红绳的蜀锦盒仿佛沁着暖意:"让少卿破费了......"
车至靖安侯府乌头门,尚未卸鞍的青幄车惊起檐下寒雀。崔叔彻叉手作别:"四弟之事,全仗小娘子费心。"
青幄车驶离侯府,转入御街西巷。崔叔彻吩咐驭手绕道汴河畔。马车沿堤缓行,时近立冬,汴河水色沉静,流速迟缓,岸边垂柳尽褪绿妆。浅水处凝结着半透明薄冰,在阳光下泛着定窑白瓷般的脆光。河心虽仍有水流涌动,却不再湍急,只余一片深沉墨绿,载着枯叶无声南去。偶有漕船逆水而上,纤夫号子声咽。几艘纲船在汴京仓码头卸货,班直们喊着号子,将江淮米袋扛下船。这东京日常景象,稍稍冲淡了他心头的凝重。
辰光渐移,日头升高。崔叔彻吩咐驭手:"回大宁坊崔府。"
马车转向,穿过熙攘的马行街,行约两刻,拐入一条清静巷弄,在一处黑漆金环大门前停驻。宅邸虽不及靖安侯府巍峨,却自有一番端方雅正。门内悬着黑底金字的"赐第"匾额,水磨青砖门墙高约一丈,正门匾上"崔府"二字笔力刚劲,正是他中榜眼后官家特赐的御笔。
崔叔彻原是靖安侯庶子,十八岁进士及第后,便依"别籍异财"之例上奏陈情,请准另立门户。官家念其才具,特赐此宅,允其独立出府。此乃殊恩,汴京罕有。
见青幄车至,仆役忙升阶开启黑漆钑花大门。崔叔彻踏着双辕踏脚下车,抬头望了望日头——日影稍过隅中,已近午时。
他步入二门,但见庭院虽不甚广阔,却扫洒得一尘不染,片叶不留。墙角数枝腊梅倚墙而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蕊寒香冷,沁人心脾。
正堂悬着一幅《雪夜访戴图》,两侧楠木雕花对联上书“执法如山铁面,断案似水明心”,正是同科好友所赠。
他未在正堂停留,径直走向东廊书房。推开格门,四壁榆木书架林立,缥缃万卷,书香满室。
于支摘窗前静立片刻,庭中枣树枯枝曳影,恍惚间,竟似重回晨间马车辘辘而行之时——她鬓边青丝,悄然掠过食盒上那缕红丝绦的细微声响,犹在耳畔。
午时日光透过虎啸堂的琐文窗,在尺八青砖地上投下细碎光斑。崔季骁仰卧于乌木缠枝莲纹榻上,凌玄子正将银针收入鹿皮针囊,雪苓则持着九转还阳草为引的眼药,悉心为他滴入眦角。
"睛珠翳障已薄三分。"凌玄子俯身细察,"崔虞侯可觉日光刺目?"
崔季骁轻声道:"昨日尚只见朦胧光晕,今日已能隐约分辨窗格方位。"他侧耳转向雪苓立处,"听闻昨夜亥时,三哥请小娘子往大理寺协验?可是遇了棘手命案?"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那般时辰...小娘子可曾见到尸身?可害怕么?"
雪苓平静道:"民女十三岁随爹爹在西北鄜延路军时,恰逢西夏军围城。城中瘟疫横行,尸骸堆积如山。"她语气如叙常事,"爹爹带着我日夜施救,那时便知,行医人眼中只有亟待救治的生者,无暇畏惧逝者。"
忽忆起昨夜叔彻叮嘱,又补道:"少卿只是让民女辨认几味辽境毒草,比对着图册验看罢了。"
"竟有大理寺辨不出的毒草?"崔季骁指尖无意识摩挲锦褥缠枝纹,"那...小娘子你说,我真能重见光明么?"声音里透着病人特有的惴惴。
雪苓望向凌玄子,老郎中和蔼接口:"虞侯体内毒素已散五分。只是如今天寒,若用药过猛恐伤元气。但老朽既说十日复明,自有把握。"
"爹爹最擅解奇毒。"雪苓收拾好药具,"去年在淮南东路,还救过被金头蜈蚣蛊所伤的都转运使。"
崔季骁苍白的唇边终于浮起笑意:"待我目疾痊愈,定要在白矾楼设宴,好生答谢二位!"话音未落却剧烈咳嗽起来,雪苓忙递过一盏温水,他指尖无意触到她递杯的手,倏然缩回。
凌玄子已收好银针药具:"虞侯需静养。"老郎中耳廓微动,敏锐地察觉窗外渐近的脚步声,"老朽与小女先行告退。"
少年倚枕欲言又止,终是依礼低声道:"有劳二位。"待父女脚步声消失在廊下,他忽地摸索着抓起床头白玉珏,又无力地松开。琐窗透入的光晕里,仿佛仍映着那一袭青衫的淡淡残影。
珠帘外,王氏的侍婢绛云跷足张望许久,见凌氏父女退出,忙闪身躲进耳房。待二人脚步声远去,她才匆匆转到正院,对着临窗描眉的王氏禀报:
"夫人,他们今日仍给四郎君点眼药。那老郎中说翳障薄了三分,四郎君自称已能辨出窗格方位了……"绛云努力回忆着,"四郎君还问起大理寺的事……"
王氏掷下螺黛,眉梢微扬泛起讥诮:"那庶出子倒是会假借公务之便,深更半夜使唤个江湖医女。"她对镜理妆,"可曾听清他们言语?"
"四郎君问起昨夜大理寺的事,那女子说是辨识毒草……"绛云忽压低声音,"四郎君还邀他们病愈后赴宴,言谈间对那女子颇多关切。"
铜镜恍惚映出二十六年前的贴身婢女梨花产下崔叔彻的情景。
她将银簪重重插入云鬓:"盯紧些!防着她借治病的由头,生出攀附之心,在我侯府里钻营!"
窗外忽掠过寒鸦黑影,惊得檐角铁马在朔风中零丁作响,青铜片相击之声如碎玉相碰。
父女二人回到西偏院,凌玄子仔细合上榆木门闩,转身对女儿低声道:"这两日穿廊下总有生人徘徊,怕是侯府夫人派来的眼线。" 老郎中捻着银须轻叹,"侯府夫人容我们在此,不过是因翰林医官院对崔虞侯的病症束手无策。苓儿切记谨言慎行,无事莫入内堂。待崔虞侯痊愈,我们便即刻告辞。"
"爹爹放心,女儿谨记。"她自袖中取出蜀锦盒,"今早崔少卿赠了茶点,您尝尝。" 说着唇角微扬,打开食盒露出蜜浮酥柰花。
凌玄子却未看点心,只凝视女儿:"苓儿可听说过汴京有位'玉面判官'?" 见雪苓茫然摇首,老郎中缓声道,"指的便是这位崔少卿。"
"爹爹才进京不久,怎会知晓这些?"雪苓诧异。
"你这两日不是在房中研读医书,便是往大理寺协验,自然不知。"
凌玄子指向窗外往来仆役,"今早我去侯府私库药房,听得老院公议论这位庶出三郎,说他执掌大理寺狱两年,已破奇案十七桩,因面若冠玉、执法如铸,故得此号。"老郎中忽然压低声音,"如今他既看重你的辨毒之术,待治好崔虞侯,或可请他出一纸募役帖,将你之名录于大理寺‘杂应’历下。往后寺中遇奇毒难断之案,便可循例签召协验,也算得个 官牒傍身 的倚靠。"
雪苓闻言,捧着茶盏的指节微微一僵,盏中茶水漾起涟漪:"爹爹是要遣我独留汴京?"
凌玄子望着窗棂外枯枝:"辽国近年开放边市,传闻有火灵芝流入北境。但你刚过及笄,爹爹不能再带你冒险…"
"我不怕冒险!"雪苓急急扯住父亲衣袖,"我们父女相依十六载,怎能…"
老郎中叹息:"你的寒毒…若再不尽快用火灵芝入药,只怕…"后半句化作长叹。
雪苓怔怔望着父亲苍老的手背,蜜浮酥奈花的甜香忽然变得苦涩难当。
科普一个能气死古板老祖宗的制度—— “别籍异财” !
用大白话讲,就是 儿子成年后,能不能把户口本从父亲那儿分出来(别籍),并分割家产、自立门户(异财) 。
在咱们现代人看来天经地义的事,在唐代以前可是重罪!讲究的是“父母在,不许别籍异财”,一大家子必须绑在一起过日子。
但到了宋代,画风突变!法律规定: 只要父母/祖父母同意,或者他们去世后,儿子们就可以合法分家!
所以,在咱们小说里:
崔叔彻正是凭借这条律法,干脆利落地从家族中独立了出来。 这也为他日后在官场中不依附家族、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十二回:银符晨还暗潮生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