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情绪染色厂14 ...

  •   孟祝余磨拳擦掌准备下一轮场景模拟。
      按照她们的计划,云久已经进入第四个场景模拟,马上第五个就轮到她。
      新的场景模拟。

      【场景模拟加载中……已随机抽取场景,请工作间派出玩家代表参与。】
      【倒计时:10,9,8......】
      ......

      孟祝余发现自己没法睁开眼。
      或者说,她感知不到自己肢体或者感官。

      没有声音,没有光影,没有实体。
      她好像成了一颗悬浮于虚无之中的纯粹意识,一种浩瀚无垠、近乎永恒的存在的延伸。

      时间不再螺旋上升,变成一地散落的珍珠,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呈现,她只要一个念头,就可以随意拨弄。

      【场景模拟:“铸星者”加载完毕。意识同步率:100%。】

      系统的提示音变得空灵而宏大,仿佛在宇宙中心响起。

      孟祝余感受到一股创造力,自祂本身而起。
      不是祂想做什么,而是祂是什么。

      祂是起源,是意志,是赋予形态的双手。
      祂想要有双眼,于是目光投向下方的无垠黑暗。
      意念微动间,星尘汇聚,引力编织,一颗星球胚胎在混沌中缓缓成型。炽热的岩浆填充血液,轰鸣的地壳运动模拟心跳。

      狂喜。
      源自生命本源、创造本能的狂喜席卷了祂。看着那团混乱的能量逐渐拥有秩序,感受到一个世界在自己的引导下诞生,这种满足感就像是……母体凝视子宫般的原始喜悦。
      【情绪节点:创世之欣。情绪波动:纯粹愉悦。强度:峰值。】

      混沌初开的世界是寂静的。
      祂耐心地等待着,向石头问一片海。
      物换星移,大气回旋涌动,祂等到了第一次降雨。

      ......

      忽然某一刻,祂想,这里可以出现生命了。
      于是,在海洋某一处,或是在某片黏土滩涂上,第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分子结构出现了。

      祂饶有兴趣的注视着。生命,祂自己都无法完全理解其全部奥秘的、宇宙间最伟大的奇迹,在祂的注视下,从无到有地迸发。
      好像有一种强烈的守护欲。
      祂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脆弱的火种,引导它扩散、演化。祂为它们设定基本的规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祂像一个严格的导师,既给予环境压力,又暗中为那些展现出更强适应性和协作性的分支提供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不易察觉的优势。
      祂看着简单的细胞聚集成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看着它们爬上陆地,展开翅膀,潜入深海。每一次进化上的飞跃,都让祂感受到一种欣慰与自豪。这是祂的造物!它们如此多样,如此顽强,如此……奇妙!

      【情绪节点:育成之悦。情绪波动:满足与期待。强度:高。】

      祂开始不可避免地投入更多关注。祂为那些在竞争中失败、彻底消失的物种感到淡淡的惋惜;也为某个脑容量开始显著增大的哺乳动物族群的兴起而暗自期待。
      祂甚至会对某些生物超越纯粹生存本能的行为感到好奇,祂对进化充满偏爱。
      孟祝余像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祂发现祂开始憧憬。

      他们可以发展到哪一步?祂期望他们能理解星辰的奥秘,能感知音乐的美妙,能发展出复杂的伦理与社会结构,最终……或许能有一天,寻找到祂的存在,甚至与祂对话?

      孟祝余播撒下智慧的种子,引导他们发现火,发展语言,建立文明。
      最初的文明篝火点燃时,祂感受到的温暖几乎驱散了永恒存在的孤寂感。
      祂看着他们建造起简陋的房屋,绘制出原始的壁画,围绕着篝火讲述关于星辰和野兽的故事。他们蓬勃、抖擞,粗糙又充满创造和想象。
      他们开始学会使用工具,不再仅仅依赖于天生爪牙。粗糙的石器被更精细地打磨,骨针缝合起兽皮以抵御严寒,木矛与投石索延长了他们狩猎的手臂。
      他们中出现了观察者,开始记录日月星辰的轨迹,试图理解季节更迭的密码。歌者用迥异的音节与节奏,编织出属于不同部落的传说与史诗;巧手将泥土在火焰中转化为坚固的陶器,盛放清水与谷物。

      聚居地的雏形开始出现。不再是随意栖息的洞穴或丛林,而是有了简单的规划,以最初的篝火为中心,简陋的房屋如同涟漪般向外扩散。墙壁上开始出现赭石与木炭绘制的图案:奔跑的野牛、夸张的狩猎场景、简笔的小人,仿佛在试图捕捉与定格生命中的狂喜与恐惧。

      孟祝余注视着这一切。

      然而,变化悄然发生。
      文明如同藤蔓,一旦开始攀爬,便不再完全遵循培育者的意愿生长。他们确实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强大,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且难以预测。
      孟祝余欣慰于他们建立起宏伟的城市,却失望于阶级与剥削随之诞生。

      祂赞赏他们发展出精妙的哲学与艺术,却发现这些成果往往被用于粉饰暴力与贪婪。
      祂期待他们探索世界的规律,却厌恶他们开始将这种探索能力用于制造足以毁灭自身的武器。
      祂希望他们能团结协作,但他们因为细微的信仰、理念、资源差异而陷入无休止的冲突与战争。

      孟祝余逐渐开始不满。
      为什么他们总要重复那些愚蠢的错误,让政治变成礼崩乐坏、道德变成天方夜谭?
      为什么不能看见她为他们铺设的、那条通往“更高级文明”的康庄大道?

      孟祝余试图干预。一次突然的气候变化警示,一场恰到好处的瘟疫,还有通过某个“预言家”之口传递模糊的启示。
      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孟祝余的提示被误解、被扭曲、被利用。
      文明像是一艘拥有众多船员的巨轮,但没有船长,反而每个船员都有自己的想法。她的调整不仅无法控制航向,反而可能引发更剧烈的动荡,甚至加速冲向那些暗礁。

      失望与愤怒开始啃噬着她的耐心。
      她倾注了无尽心血的孩子,为何变得如此叛逆和不可理喻?
      他们浪费了她的馈赠,践踏了世界的其他生灵,狂妄地试图征服星球,却恰恰否定了他们存在的根基。
      计划被打乱的烦躁和理想幻灭的痛苦同时冲击着孟祝余。她那么爱她的孩子们,而其中她最爱的正在走向自我毁灭、毁灭他人的歧途。

      【情绪节点:偏离之痛。情绪波动:中等焦躁、失望、愤怒。强度:持续攀升。】

      时间加速流逝。
      文明的进程已是脱缰野马。他们终于触碰到了对于星球来说足以形成毁灭的力量。与此同时,内部矛盾也激化到了顶点。他们分化成几个庞大的集团对峙着,手指都放在毁灭按钮上。
      猜疑链已经形成,沟通彻底失效。毁灭已成定局。

      孟祝余感到了巨大的恐慌和悲痛。

      不能这样!
      她耗费心血培育的文明,她投注了深厚情感的孩子,难道就要以这种可笑而可悲的方式自我终结?

      一股强大的冲动驱使着她直接干预。
      她可以轻易地熄灭那引发争端的能源,可以修改关键领导者的思维,甚至可以暂时冻结整个文明的时间,给他们冷却思考的机会……她是创始者,这只在她的一念之间。

      但就在孟祝余想要干预的前一瞬,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无尽悲伤与无奈的情绪阻止了她。

      孟祝余看到了。
      在文明最后的光芒里,除了疯狂与绝望,依然闪烁着别的东西。

      科学家在最后时刻拼命发送着和平的讯号,即使知道可能无人接收;
      母亲紧紧抱着孩子,哼唱着古老的、关于星空和希望的歌谣;
      普通的士兵在瞄准镜后流下犹豫的眼泪;
      而那引发灾难的技术本身,最初也源于对真理最纯粹的好奇与追寻。
      这些微小的光点,如同文明灰烬中不肯熄灭的余烬。

      孟祝余犹豫了。
      如果她此刻出手拯救,她就否定了文明自身选择的权利,否定了自由意志所带来的全部痛苦与辉煌。
      孟祝余不想将他们永远禁锢在“需要母亲呵护的孩子”这一角色里。他们会存活,但基于她的意志的那种存活,而非文明自己的成长。
      他们将永远无法真正成熟,失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起全责的机会。她当然爱他们,当然也不愿意剥夺他们经历痛苦的可能性。
      毁灭和诞生一样,痛苦和幸福一样,都是神的礼物。
      如果孟祝余选择旁观,她将眼睁睁看着自己亿万年的心血、投入了无数情感的存在,在她面前化为宇宙尘埃。
      她能接受吗?这份爱的最终结局是失去、空洞和绝望。

      拯救,还是旁观?
      这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种撕裂。
      拯救是扼杀其灵魂的爱。
      旁观是目睹其死亡的爱。
      无论哪种,她都会痛苦。

      孟祝余深刻体会到创造者之爱里最残酷的部分,伴随着巨大权力的是同样巨大的责任与痛苦。
      渴望回应,却必须接受独立。全力守护,却最终要学会放手。

      【情绪节点:终极抉择。情绪波动:撕裂感、悲痛、无力。强度:峰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