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月光下敲门声 ...
一、睡前的小困惑
家里的睡前时光,有一段是雷打不动的——背诵古诗。那晚,我们翻到《题李凝幽居》,画面是一幅幽静的插图:月色如水,林木环绕,一个小院的柴门前,站着一位正在叩门的僧人。
轩宝指着那个光头、穿着僧袍的身影,小眉头习惯性地皱了起来:“妈妈,为什么是个和尚在敲门?他是诗人吗?”
我被问住了。说实话,背诵了这么多遍,我从未深思过“僧敲月下门”里这个“僧”字的来历。我坦诚地对他说:“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妈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好吗?”
我拿起手机,和他头碰头地一起搜索。原来,诗人贾岛早年因为家境贫寒,确实曾出家为僧,法号“无本”。
二、故事的力量
这个发现,像一把钥匙,瞬间把一首诗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故事。我放下手机,用讲故事的语气对他说:
“原来,这个敲门和尚,可能就是诗人自己呀!你看,贾岛小时候家里很穷,只好去庙里当了和尚。但他心里非常喜欢写诗,这个爱好就像一颗小种子,一直在他心里发芽。”
“有一天晚上,他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月光很好,山路很静,他到了朋友家门口,心里可能在琢磨:是用‘推门’好呢,还是用‘敲门’好?‘推’字显得安静,和朋友隐居的氛围很配;‘敲’字呢,又有声音,在静静的夜里显得很生动……”
我模仿着贾岛痴迷的样子,伸出手在空中比划着“推”和“敲”的动作。轩宝也跟着我一起比划,小声嘀咕着:“‘敲’字好,有礼貌,不然像小偷了!”
他的话让我顿感新奇,仿佛一束光投进了我固有的思维里。我惊喜地看向他:“对啊!妈妈一直只在琢磨‘推’和‘敲’哪个更有诗意,你却看到了‘礼貌’。那我们想想,这礼貌的一敲,在月夜里是不是显得格外清晰、格外好听?”
轩宝用力地点点头,眼里闪着光。我顺势讲下去:“他就这么着迷地一边想一边比划,结果冲撞了一位大官的仪仗队!幸好这位大官叫韩愈,也是个大学问家,非但没有怪他,还帮他一起琢磨,最后定下了这个‘敲’字。你看,因为热爱和认真,一个和尚最后成了流芳百世的大诗人!”
三、课堂上的高光时刻
故事讲完,轩宝心满意足地睡了。我并未多想,只当是解答了一个小小的疑问。
没想到,第二天下午接他放学,他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飞扑过来,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和自豪。
“妈妈!妈妈!你猜今天语文课学了什么?”他迫不及待地宣布,“是《寻隐者不遇》!作者是贾岛!”
王老师今天课上问,有同学了解贾岛吗?我立刻就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把贾岛当过和尚,还有‘推敲’的故事都讲了!老师特别惊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我,说我的知识面真广,还让我当了‘古诗小达人’!
他叽叽喳喳地说着,小脸因为激动而泛红。那一刻,他眼里的光,比考了一百分还要明亮。那是一种被知识本身所奖赏的快乐,是一种因为“我知道”而带来的巨大成就感。
四、种子已悄然发芽
晚上,他主动要求再背一首贾岛的诗。捧着书,他若有所思地说:“妈妈,我现在觉得贾岛不像书里那么远了。他当过和尚,还差点被抓起来,但他那么喜欢写诗……他好像我的一个……一个很厉害的老朋友。”
听着他稚气却充满温度的话,我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我忽然明白,真正的教育,或许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这样不经意间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当孩子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与睡前听来的故事奇妙地串联起来时,知识便不再是冰冷符号,而是变成了有血有肉、可亲可感的故事。
这颗由一次偶然提问所孕育的种子,已经在孩子心中悄然发芽。它开出的花,名字就叫“求知欲”。
而我能做的,就是继续陪着他,在浩瀚的知识月夜里,去敲响一扇又一扇有趣的门。
知识最好的样子,不是需要背诵的考点,而是能让孩子眼睛发光的、有血有肉的故事。
希望每一个“为什么”,都能遇到愿意陪他一起寻找答案的大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月光下敲门声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