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好的,这是《清阙莹心》的第十二章。

      ------

      第十二章龙驭上宾

      道光三十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紫禁城的琉璃瓦上覆着经年不化的积雪,宫道两侧的铜缸结着厚厚的冰。一种压抑的寂静笼罩着九重宫阙,仿佛连时间都在等待某个重大时刻的来临。

      第一节病榻前的暗流

      养心殿东暖阁里,浓重的药味几乎掩盖了龙涎香的余韵。道光帝缠绵病榻已近一载,昔日锐利的眼眸如今深陷在眼窝里,只有偶尔掠过臣工奏章时,才会闪过一丝不甘的亮光。

      邱莹莹捧着刚整理好的内务府节余清单站在珠帘外,听见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大太监苏培盛轻手轻脚出来,对她使了个眼色:“皇上刚服了药,姑娘稍候。”

      透过珠帘缝隙,她看见几位太医正在低声商议,军机大臣穆彰阿和杜受田垂手立在榻前。空气中弥漫着比药味更沉重的东西——那是权力交接前特有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

      “邱掌案。”杜受田突然转头看向她,“皇上方才问起今年宫中用度节省的数目。”

      她连忙躬身呈上清单:“禀中堂,较之道光二十八年,今年内廷用度又节减三成有奇。”

      榻上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省……省这些何用……”道光帝的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风箱,“若能省下两千万两白银……”

      话音未落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邱莹莹看见杜受田与穆彰阿飞快地交换了一个眼神——那是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痛处:《南京条约》的赔款,像一道深深的伤疤刻在每个朝臣心上。

      当她退出暖阁时,遇见四阿哥奕詝前来侍疾。这位日渐被看重的皇子穿着朴素的棉袍,眉宇间却已有了超越年龄的沉郁。他对邱莹莹微微颔首,目光在她手中的清单上停留片刻,忽然低声道:“邱掌案精于庶务,他日……或可多为朝廷分忧。”

      这话说得极轻,却让邱莹莹心头一震。这是她第一次直接感受到来自未来帝王的暗示。

      第二节徐异的惊天计划

      当夜,徐异竟冒着大雪潜入她的居所。斗篷上的积雪还未抖落,他就压低声音说出了一个惊天计划:

      “英法联军明年必会借‘亚罗号事件’再生事端,朝廷主力将被牵制在津沽。我在闽浙的兄弟已备下海船十二艘,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护送一批人前往婆罗洲垦殖。”

      他展开一幅手绘的海图,指着南洋诸岛:“红溪惨案后,爪哇华商正需助力。我们可在婆罗洲建立据点,既避中原战乱,又可经营南洋贸易。”

      邱莹莹倒吸一口凉气:“你这是要……”

      “不是造反。”徐异眼中闪着野火般的光,“是留种!朝廷靠不住,我们要自己留条活路。工匠、医师、识字的读书人……都需要。莹莹,你最懂新式机器,我们需要你绘的图纸。”

      他忽然握住她冰凉的手:“等老皇帝驾崩,新帝必然清洗旧臣。你这掌案的位置太扎眼,不如……”

      窗外风雪呼啸,邱莹莹看着海图上那片陌生的海域,第一次真正思考“离开”的可能性。但当她目光扫过书架上那些她暗中整理的技工图谱、那些夹在《列女传》里的算术公式,突然想起白日里四阿哥那句“多为朝廷分忧”。

      “让我想想。”她最终没有立即答应,“开春前给你答复。”

      第三节伊尔根成格的最后试探

      出乎意料的是,伊尔根成格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竟通过正式渠道递来拜帖。他以“进献西洋暖炉装置”为名,获准在造办处演示新式取暖设备。

      当着众多工匠的面,这位神秘的商人熟练地组装着铜管和气压阀,却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普鲁士国王去年资助成立了‘机械制造局’,邱姑娘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他不等回答便继续道:“这意味着国家主导的工业化开始了。而贵国……”他瞥了眼窗外灰蒙蒙的宫墙,“还在为炭敬冰敬的规矩费心思。”

      演示结束后,他借着呈递说明书的时机,将一张字条塞进她手中。回到住处展开,上面是用铅笔写的两行字:

      “新帝必行新政,实业救国为正途。若愿主理女子工艺学堂,欧陆机器样本半月可抵津。”

      这比徐异的海外拓殖计划更令她心惊。伊尔根成格不仅准确预判了政局走向,甚至已经打通了物资输送渠道。他看中的不仅是她的技术能力,更是她即将在新朝获得的特殊身份。

      第四节遗诏旁的博弈

      道光三十年的元旦,皇帝勉强接受了朝贺后便再次病倒。正月初十,养心殿突然传出急诏:着四阿哥、六阿哥即刻入见。

      宫中流言顿起——这是要确定储君了。邱莹莹被临时调去整理先帝爷(嘉庆)的政务笔记,在档案库房偶遇了杜受田。这位帝师看似随意地感叹:“皇上昨日问起康熙朝设‘算术馆’的旧事,可惜相关卷宗都散佚了。”

      她立即意识到这是杜受田在通过她传递信息。当夜,她翻出自己私下整理的《泰西算学精要》,将其中关于测量、绘图的部分重新誊写,混入准备呈送的档案中。次日,这批卷宗被送进养心殿。

      正月十四日清晨,紫禁城丧钟长鸣。龙驭上宾的消息传来时,邱莹莹正在核对先帝陵寝的祭器清单。她跪在雪地里,听见远处传来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那是新帝登基的朝拜。

      苏培盛红着眼圈来找她时,手里捧着个紫檀木匣:“这是大行皇帝……留给姑娘的。”

      匣中没有珠宝,只有一沓她这些年来呈递的节流方案,每页都有朱笔批注。最上面是道光帝最后的手书:

      “朕知尔志不在针黹。若新朝有开格物院之日,尔当为天下女子先。”

      泪水模糊了视线。那位看似保守的帝王,原来早已看穿她的抱负。

      第五节新朝的第一道曙光

      咸丰元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新帝即位后第十日,一道谕旨震惊朝野:设“同文馆”,选八旗子弟习外国语言文字;准广东巡抚所奏,试办“机器局”。

      更让邱莹莹意外的是,随旨意而来的是一份盖着御玺的任命状:

      “着原造办处六品掌案钮祜禄氏莹,晋五品提调,会同内务府筹办女子工艺传习所,授纺织、绘图、算术诸科。钦此。”

      当她捧着任命状走出宫门时,看见左丘刀牵着两匹马等在那里。晨光中,这位沉默的侍卫递给她一个包袱:“徐异今早已南下,这是他留给你的。”

      包袱里是那幅南洋海图,背面新添了一行小字:

      “海路已通,待君三载。若新朝不容巾帼志,婆罗洲明月共潮生。”

      远处,长孙炳的马车静静停在胡同口,车帘微掀,露出他欣慰的笑容。而更远的街角,伊尔根成格正对着一车刚卸下的木箱清点——那是他承诺的“欧陆机器样本”。

      邱莹莹翻身上马,晨风吹起她的官袍下摆。前路依然荆棘密布,但这一刻,她听见了历史齿轮缓缓转动的声响。

      ------

      (第十二章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