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第 58 章 ...


  •   第五十六章东宫日常

      太子册封大典的盛况与喧嚣,如同潮水般渐渐退去,紫禁城恢复了往日的秩序。然而,这秩序之下,是权力格局的深刻改变。端本宫(东宫)正式成为帝国储君的居所,门庭若市,往来皆是要员,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而坤宁宫,作为太子的嫡母和实际抚养者的居所,其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愈发显赫。

      邱莹莹深知,册封的荣耀过后,是更加艰巨的责任和无处不在的风险。太子的教育、安全、乃至一言一行,都关乎国本,容不得半点闪失。她并未因地位的巩固而有丝毫松懈,反而更加如履薄冰,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东宫事务的关切和对太子稷儿的教导上。

      每日清晨,邱莹莹在料理完坤宁宫的日常请安和必要宫务后,便会移驾端本宫。她并非去干涉东宫属官的职责,而是以母亲和皇后的身份,关心太子的起居学业,同时也是一种无声的监督和震慑,让东宫上下时刻谨记,太子的一举一动,都在中宫的注视之下。

      \\\\**

      端本宫的书房内,檀香袅袅。年仅四岁的太子稷儿,穿着一身小小的杏黄色常服,正襟危坐在特制的书案后。他的面前,站着新任的太子少傅、翰林院学士李文昌。李学士年约五旬,面容清癯,气质儒雅,是朝中有名的学问大家,以品性端方、教学严谨著称。

      “殿下,今日我们继续学习《千字文》。”李学士声音温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请殿下跟臣诵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稷儿奶声奶气地跟着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小脸上带着几分认真,但也有孩童固有的不耐。

      邱莹莹坐在书房一角的屏风后,并未现身,只是静静地听着。她不想打扰师傅教学,但也需要了解稷儿的学习状态和师傅的教学方式。

      李学士耐心讲解着字句的含义,虽然深知太子年幼,未必能全然理解,但他依旧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旨在培养太子对文字的敏感和对学问的尊重。偶尔,稷儿注意力分散,玩弄起桌上的镇纸,李学士便会轻咳一声,目光严肃地看过去,稷儿便会立刻缩回小手,重新坐好。

      看到这里,邱莹莹微微颔首。这位李学士,确有师者风范,严慈相济,不错。

      一个时辰的课业结束后,李学士布置了描红的作业,便躬身告退。邱莹莹这才从屏风后走出。

      “母后!”稷儿看到邱莹莹,立刻从椅子上滑下来,扑到她怀里,小脸洋溢着依赖和喜悦。

      邱莹莹弯腰将他抱起,用帕子轻轻擦去他额角的细汗,柔声问道:“稷儿今日课业可辛苦?李师傅讲的可都听懂了?”

      稷儿依偎在她怀里,嘟着嘴道:“有些字好难认……母后,稷儿想去花园里玩。”

      邱莹莹心中软了一下,但语气却依旧温和而坚定:“稷儿现在是大孩子了,是太子了,读书识字是太子的本分。就像父皇要处理朝政一样,稷儿也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明君,治理好国家。玩自然可以,但需得先完成课业,好不好?”

      她从不以威压强迫孩子,而是耐心地引导他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稷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嗯,稷儿知道了。稷儿写完字再玩。”

      “真乖。”邱莹莹笑着亲了亲他的额头,放下他,牵着他的小手走到书案前,“来,母后看着你描红。”

      \\\\**

      除了学业,太子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更是邱莹莹关注的重中之重。东宫的小厨房单独设立,由她从坤宁宫挑选的、绝对可靠的厨娘掌管。每日的膳食菜单,她都亲自过目,确保营养均衡、食材安全。太子的衣物、用具,更是经过严格检查,绝不允许有任何不明来源的东西流入东宫。

      在护卫方面,皇帝亲自指派了御前侍卫副统领周震担任东宫护卫首领。周震是皇帝心腹,武功高强,忠心耿耿。邱莹莹对此安排十分满意,但她依旧暗中嘱咐拂冬,对东宫原有的太监宫女进行更严格的梳理和监控,确保没有背景复杂或心思不纯之人混迹其中。

      这一日,邱莹莹正在查阅东宫近期的用度账册,挽春悄步进来,低声道:“娘娘,奴婢发现一件事……东宫负责洒扫的一个小太监,名叫小德子,近日与他同乡的一个在……在长春宫当差的小太监,走动有些频繁。”

      长春宫!邱莹莹目光一凝。万嫔虽已失势被幽禁,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长春宫残存的势力仍需警惕。

      “可查清他们往来所为何事?”邱莹莹沉声问道。

      “目前看,似乎只是寻常的同乡叙旧,并未传递什么物品或可疑信息。”挽春回道,“但奴婢觉得,在这个当口,还是小心为上。”

      邱莹莹沉吟片刻,道:“不必打草惊蛇。找个由头,将那个小德子调离端本宫,安排到远离核心区域的宫苑当差。记住,理由要正当,不可引人怀疑。至于长春宫那个,继续盯着。”

      “是,奴婢明白。”挽春领命而去。主子处事,越发沉稳老练了,防患于未然,却又不露痕迹。

      \\\\**

      太子的存在,也无形中影响了后宫的人际关系。以往那些与邱莹莹关系平平、甚至有些疏远的妃嫔,如今也寻着各种由头往坤宁宫和端本宫走动,或是送上些给太子的新奇玩物,或是借着请安之机表达对太子殿下的关切。就连一向低调的贤妃,也破例派人送来了几册适合孩童启蒙的图画本,说是给太子殿下赏玩。

      邱莹莹对于这些示好,一律客气应对,礼物合乎规矩的便收下,并回赠相当的谢礼,但态度始终保持距离,绝不轻易与任何人过分亲近。她深知,这些善意背后,或多或少都掺杂着对未来权力的投资和押注。她必须保持清醒,避免太子过早地陷入后宫复杂的人际网络中。

      这日,妮项棠又来求见,这次她带来了一对栩栩如生的玉雕小兔子,说是献给太子殿下把玩。邱莹莹收下玉兔,客套了几句,便以太子课业时间为由,端茶送客了。

      妮项棠走后,拂冬有些不屑地道:“娘娘,这妮才人以往对您……如今倒是殷勤得很。”

      邱莹莹淡淡道:“趋炎附势,人之常情。她送她的,我们收我们的,按规矩办事即可。但心里要有杆秤,知道什么人可以信几分。”她拿起那对玉兔,仔细看了看,做工确实精致,“拿去给太医验看,若无问题,便收入库房吧。太子年幼,不宜玩这等易碎的玉器。”

      “是。”拂冬应道,心中对主子的谨慎佩服不已。

      \\\\**

      夜晚,邱莹莹常常会在端本宫陪伴稷儿,直到他入睡。看着孩子恬静的睡颜,她心中充满了柔软与责任。这个孩子,是她在这深宫中最重要的寄托和使命。她不仅要护他平安长大,更要教导他明辨是非、仁爱宽厚,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

      有时,皇帝焉孔咏也会在晚间来到端本宫,考较一下稷儿的功课,或者只是静静地看一会儿孩子。这种时候,帝后二人之间,会有一种难得的、基于共同关爱而产生的平和氛围。焉孔咏对邱莹莹将太子教养得如此懂事乖巧,心中是满意的,这份满意,也转化为了对皇后更多的信任与尊重。

      这一晚,焉孔咏看过稷儿后,对邱莹莹道:“太子近日气色不错,学业也有进益,皇后费心了。”

      邱莹莹欠身道:“陛下过奖了,此乃臣妾本分。太子聪慧,师傅们教导有方,臣妾不敢居功。”

      焉孔咏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窗外沉沉的夜色上,忽然问道:“皇后觉得,李学士为人如何?”

      邱莹莹心中微动,谨慎答道:“李学士学问渊博,品性端方,教导太子尽心尽力,臣妾观之,是位良师。”

      “嗯。”焉孔咏沉吟道,“太子启蒙,师傅的选择至关重要。李文昌不错,但太子日渐长大,还需博采众长。朕想着,日后可再择几位各有专长的师傅,轮流为太子讲学,皇后以为如何?”

      邱莹莹立刻明白,皇帝这是在为太子组建更全面的师资团队,也是进一步分散东宫可能形成的单一势力。她恭敬道:“陛下圣明!太子教育,确需集思广益。臣妾以为,除了经史子集,日后亦可适当引入一些治国方略、民生疾苦的浅显道理,让太子早日知晓为君之责。”

      “皇后所言,正合朕意。”焉孔咏看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皇后的眼界,确实不同一般妃嫔。

      帝后二人又商议了片刻太子教育之事,气氛融洽。然而,邱莹莹心中清楚,这种融洽是建立在太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上的。一旦太子出现任何差池,所有的和谐都将瞬间崩塌。东宫的日常,看似平静,实则每一步都需谨小慎微。她这个母后,任重而道远。长夜漫漫,她必须为怀中的雏鹰,撑起一片足够安全、足够明亮的天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