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6、第 56 章 ...
-
第五十四章东宫新立
皇帝焉孔咏在太庙祭祀后,于太和殿当众宣布册立皇四子稷为太子的旨意,如同一声定鼎的洪钟,彻底终结了数月来喧嚣尘上的立储之争。这道旨意,不仅确立了国本,更以最无可辩驳的方式,宣告了中宫皇后邱莹莹的最终胜利和她无可动摇的地位。
消息传开,前朝后宫的反应各异。支持立储的官员欢欣鼓舞,弹冠相庆;那些曾持异议或暗中作梗者,则纷纷上表庆贺,极力掩饰内心的失落与不安,生怕被秋后算账。后宫之中,更是暗流涌动,投向坤宁宫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羡慕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册立太子的正式典礼,定在一个月后的吉日。但这道旨意本身,已足以改变一切。首先的变化,便是皇子稷儿的居所。按制,太子需移居东宫,拥有独立的属官和护卫体系。内务府和礼部立刻忙碌起来,开始紧锣密鼓地修缮布置东宫(通常指文华殿或端本宫等太子居所),遴选东宫属官。
坤宁宫内,邱莹莹在最初的激动与释然后,迅速恢复了冷静。她深知,太子之位固然尊贵,却也意味着稷儿将从此置身于更加复杂和险恶的环境之中。东宫虽近在咫尺,却已不完全在她的羽翼之下。如何确保稷儿在东宫的安全与健康成长,成为她面临的首要难题。
\\\\**
册立旨意下达的次日清晨,妃嫔命妇们前来坤宁宫请安时,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以往那种或敬畏或试探的眼神,如今大多变成了彻底的恭顺与谄媚。连一向清冷的贤妃,今日行礼时,腰也比往日弯得更低了些,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臣妾参见皇后娘娘,恭贺娘娘,恭贺太子殿下。”
“贤妃妹妹请起。”邱莹莹虚扶一下,语气平和,听不出太多喜怒,“立储乃国之大事,亦是陛下圣心独断。妹妹同喜。”
她将功劳归于皇帝,姿态谦逊,既不失威仪,又堵住了那些可能阿谀过度之人的嘴。她目光扫过殿下众妃嫔,看到妮项棠等人脸上几乎要溢出来的巴结之色,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淡然。
请安过后,邱莹莹并未像往常一样让众人散去,而是端坐凤座,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太子新立,东宫诸事繁杂,关乎国本,需格外谨慎。本宫今日有几句话,需告诫诸位妹妹。”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妃嫔都屏息凝神,垂首聆听。
“其一,太子年幼,移居东宫后,一切起居教养,自有规制。尔等皆乃太子庶母,当时常存关怀之心,但不可妄加干预,更不可借机攀附,滋扰东宫清静。若有违者,休怪本宫不讲情面。”
她这话,既是警告那些可能想通过巴结太子来谋求利益的人,也是划清界限,避免有人借关心之名行挑拨之实。
“其二,立储已定,国本已固。后宫当以和睦为要,谨守本分,安心度日。若有人再敢搬弄是非,妄议朝政或东宫之事,本宫定依宫规严惩不贷!”
此言更是直接警告那些可能还不死心、想兴风作浪之人。
“臣妾等谨遵娘娘懿旨!”众妃嫔齐声应道,声音中带着战栗。她们明白,从今日起,这位皇后的权威,已与太子之位绑定,再也无人能够撼动。
\\\\**
处理完宫务,邱莹莹立刻着手处理最紧要的事情——东宫属官的人选。虽然最终任命权在皇帝和吏部,但作为太子生母(名义上的嫡母)和皇后,她的意见至关重要。她必须为稷儿挑选最可靠、最正直的辅佐之人。
她召来了心腹挽春和拂冬,以及通过冯保那条线联系上的、一位在翰林院任职、品性刚直且不涉党争的老学士(暗中为皇后提供一些前朝信息),共同商议。
“东宫三师三少(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多为德高望重的重臣虚衔,陛下自有考量。关键在于詹事府(太子服务机构)的官员,尤其是詹事(总管)、左右春坊(负责文书典籍)的官员,以及更重要的——太子身边的伴读、内侍和护卫首领。”邱莹莹沉声道。
挽春道:“娘娘,詹事一职,听闻陛下属意由礼部右侍郎周文瑞大人兼任。周大人风评甚佳,为人清正,且……其夫人与娘娘母家有些渊源。”
邱莹莹点了点头,周文瑞此人,她有所了解,确是合适人选。皇帝此举,或许也有安抚她之意。
“左右春坊的官员,需学问扎实、品行端方者。”邱莹莹继续道,“可请那位老学士暗中留意,推荐几位人选。切记,宁可选才具平平但忠心可靠的,也绝不能用那些心思活络、善于钻营之辈。”
“奴婢明白。”挽春记下。
“至于太子身边的近侍,”邱莹莹神色变得格外严肃,“更是重中之重!伴读需从宗室或重臣子弟中挑选,要选那些性情敦厚、好学上进的孩子,家世背景需清白,绝不能与……长春宫或景仁宫有过密关联。”她刻意点出了德妃和贤妃的旧宫,警示意味明显。
“内侍和护卫首领,则需从绝对可靠的人中挑选。”邱莹莹看向拂冬,“拂冬,你亲自去办这件事。从坤宁宫旧人中,挑选那些家世清白、忠心不二、做事稳妥的太监和侍卫,仔细考察,列出名单。记住,宁可少,不可滥,首要便是忠诚可靠!”
“是!娘娘!奴婢定当仔细甄选!”拂冬郑重应道。她知道,这关系到太子殿下的安危,丝毫马虎不得。
\\\\**
就在邱莹莹为东宫之事殚精竭虑之际,皇帝焉孔咏也在养心殿与心腹大臣商议相关事宜。对于太子属官的人选,他心中自有盘算。他既要用一些德高望重之臣以安天下之心,也要安排一些真正忠于皇权、便于掌控的实干官员,同时,他也会充分考虑皇后的意见,毕竟太子由她抚养,母子连心,稳定东宫,也需要皇后的配合与支持。
这日,焉孔咏召见了邱莹莹。
“臣妾参见陛下。”邱莹莹依礼参拜。
“皇后平身。”焉孔咏语气温和,“坐吧。今日召你来,是想与你商议一下东宫属官的人选。太子年幼,辅佐之人至关紧要,皇后抚育太子日久,有何见解?”
邱莹莹心中微凛,知道这是皇帝在试探她的态度和分寸。她谨慎地答道:“回陛下,立储乃国之大典,东宫属官任命,自有朝廷法度和陛下圣裁,臣妾不敢妄议。唯愿所选之人,能忠心辅佐太子,导其向善,使其明德知礼,将来成为一代明君,便是臣妾最大的心愿。”
她绝口不提具体人选,只强调“忠心”和“导其向善”的原则,既表达了关心,又严守了后宫不干政的界限。
焉孔咏对她的回答似乎很满意,点了点头:“皇后所言极是。太子教育,关乎国运,确需慎之又慎。朕已初步拟定了几个人选,礼部右侍郎周文瑞兼詹事府詹事,翰林院学士……等人分任左右春坊官员,皇后以为如何?”
邱莹莹仔细听了,发现皇帝提出的人选,大多是她暗中属意或可以接受的清正官员,尤其是周文瑞,更是让她心中一定。她连忙道:“陛下圣明!所选皆乃德才兼备之臣,定能尽心辅佐太子。”
“嗯。”焉孔咏沉吟片刻,又道,“太子身边近侍,皇后可有考量?毕竟你抚育他日久,知其习性。”
邱莹莹知道这才是关键,她早有准备,从容答道:“臣妾确有些浅见。太子年幼,近身伺候之人,首重忠心稳妥。臣妾以为,可从坤宁宫旧人中,挑选一些家世清白、性情沉稳、伺候太子已久的太监宫女,随同移居东宫,如此太子不致感到陌生不安。至于护卫首领,当由陛下亲信侍卫中择其忠勇可靠者担任,以确保东宫万全。”
她既提出了用坤宁宫旧人以保持延续性,又将最重要的护卫人选决定权交还皇帝,显得既有主见又不逾矩。
焉孔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皇后果然思虑周全,且懂得分寸。他点了点头:“就依皇后所言。近侍人选,由皇后拟定名单报与内务府;护卫之事,朕自有安排。”
“臣妾遵旨。”邱莹莹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皇帝基本采纳了她的建议,这意味着她对东宫内部的影响力得到了保障。
\\\\**
接下来的日子,邱莹莹更加忙碌。她亲自筛选拟定随太子移居东宫的太监宫女名单,逐一考察他们的品性、能力和家世,确保无一疏漏。同时,她也开始有意识地教导稷儿一些简单的东宫礼仪,告诉他即将拥有新的宫殿和师傅,言语间充满鼓励,缓解孩子可能有的不安。
册封大典的日子日益临近,紫禁城内弥漫着一种盛大而紧张的气氛。东宫修缮一新,属官陆续到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一晚,邱莹莹哄睡了稷儿,独自坐在灯下,看着孩子恬静的睡颜,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个孩子,从襁褓中被她接来抚养,如今即将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未来的路,对他而言,是荣耀,也是无尽的挑战。而她,作为他的嫡母和皇后,必将竭尽全力,护他周全,助他成长。
东宫新立,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开启。而她,也已做好准备,迎接这更加波澜壮阔的深宫岁月。凤栖梧桐,子翼初成,前方的路,依然漫长,但她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