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第 55 章 ...


  •   第五十三章立储风波(下)

      皇帝焉孔咏那道强硬的“不得妄议纷争”的口谕,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盖上了沉重的锅盖,暂时压制了朝堂上关于立储的公开争论。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所有人都明白,立储之事并未尘埃落定,只是进入了更加微妙、更加考验各方耐心和智慧的阶段。

      坤宁宫内,邱莹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沉静。她不再主动过问任何与立储相关的消息,每日的起居行止,严格遵循着皇后的本分。她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两件事上:一是亲自教导皇子稷儿。她不再仅仅关注他的饮食起居,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诵读简单的诗书,讲述一些浅显的仁孝故事,培养他的礼仪规范。她的教导温和而耐心,绝不急功近利,更不流露出任何催促或焦虑的迹象,仿佛这只是寻常的母子课业。二是她更加专注于整理宫中典籍的工程,时常亲临文渊阁,与编修的老翰林们商讨编目、校勘事宜,展现出对文化传承的极大热忱和尊重。

      她的这种姿态,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无意地传递到了前朝和后宫。在许多官员和妃嫔眼中,这位年轻的皇后,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非但没有丝毫慌乱或急于求成,反而愈发显得从容不迫、气度雍容,其心性之沉稳,远超同龄人。这种印象,无形中为她赢得了不少同情和好感,也使得那些暗中诋毁她“年轻气盛”、“意图干政”的流言,不攻自破。

      \\\\**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看似僵持的阶段,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日,邱莹莹正在文渊阁翻阅一批刚修复好的前朝地方志,挽春匆匆进来,脸色有些发白,附耳低声道:“娘娘,不好了……宫外传来消息,说……说临州府近日有流民聚集,似有骚动迹象,有人……有人趁机散布谣言,说……说邱知府(邱莹莹父亲)治理无方,纵容家仆欺压百姓,才导致民怨……流言传得很难听……”

      邱莹莹执书的手猛地一紧,指节微微泛白。父亲!又是父亲!在这个立储风波的关键时刻,父亲在任上出事?这绝不是巧合!这分明是有人要将火烧到她的娘家,从根本上动摇她的根基!临州距离京城不远,若真发生民变,父亲难辞其咎,她这个皇后也必然受到牵连!届时,立储之事恐怕……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问道:“消息可确切?父亲那边可有奏报或家信传来?”

      挽春摇头:“消息是冯公公那边通过隐秘渠道递进来的,说是暗卫探得的风声,目前尚未有正式奏报。老爷的家信……这个月还未到。”

      邱莹莹的心沉了下去。冯保的消息,通常不会空穴来风。没有正式奏报,可能意味着事情还在发酵初期,或者……有人刻意压下了消息!没有家信,更是反常,父亲一向谨慎,每月必有家书报平安。

      “娘娘,怎么办?若是真的……”挽春的声音带着哭腔。

      邱莹莹闭上眼,脑海中飞速运转。此刻,她绝不能自乱阵脚。首先,要确认消息的真伪和严重程度。其次,要判断这是单纯的巧合,还是有针对性的阴谋。最后,才是如何应对。

      “挽春,”她睁开眼,目光锐利,“你立刻想办法,通过最可靠的渠道,给父亲送一封密信。不要提流言之事,只问家中安好,并提醒父亲近日天干物燥,需谨防火患,安抚流民,务必确保地方安宁。措辞要隐晦,但要让父亲明白事态紧急。”

      她不能直接告诉父亲宫中的流言,那会让他方寸大乱。只能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提醒他注意。

      “是!奴婢明白!”挽春立刻领命。

      “另外,”邱莹莹继续道,“让我们在宫外的人,设法打听临州方向的真实情况,但要绝对小心,不可暴露身份。”

      “是!”

      挽春匆匆离去后,邱莹莹独自坐在文渊阁内,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对方这一招,极其毒辣!若父亲真的出事,她必将受到沉重打击;即便父亲能平息事态,这“治理无方”的污名也可能被对手利用,在立储之争中大做文章。这已不仅仅是后宫争斗,而是将战火引向了前朝地方!

      \\\\**

      就在邱莹莹为临州之事忧心忡忡之际,养心殿内的焉孔咏,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暗卫关于临州流民骚动及流言的密报。

      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临州?邱明远?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几乎立刻断定,这绝非偶然!这是有人在对皇后,乃至对他这个皇帝的权威,发起的一次猖狂的挑衅!

      “查!”焉孔咏的声音冰冷刺骨,“给朕彻查!流言从何而起?流民因何聚集?背后有无主使?朕要确凿的证据!”

      “臣遵旨!”林武庚跪地领命,感受到皇帝身上散发出的凛冽杀意。

      焉孔咏站起身,在殿内烦躁地踱步。他想起邱莹莹近日的沉静自持,想起朝堂上那些看似冠冕堂皇实则各怀鬼胎的争论,心中怒火更盛。这些人,为了权力,真是不择手段!竟敢动摇地方,祸乱民生!

      他走到御案前,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关于立储的奏折,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不知还会生出什么事端!这立储之风,该有个了断了!

      \\\\**

      数日之后,就在临州流言愈演愈烈、甚至开始有御史风闻奏事弹劾邱明远“安抚不力”之时,养心殿突然传出旨意:皇帝翌日将驾临太庙,举行隆重祭祀,随后于太和殿召见百官,有要事宣布!

      消息传出,举朝震惊!在这个敏感时刻,皇帝突然要举行大祭并召见百官,所为何事?几乎所有人都将此事与立储风波联系了起来!难道皇帝终于要做出决断了?

      坤宁宫内,邱莹莹闻讯,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她不知道临州之事调查得如何,也不知道皇帝此刻召见百官意欲何为。是福是祸?她只能等待。

      翌日,天色未明,皇帝仪仗便浩浩荡荡出宫,前往太庙。庄严的祭祀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午时,皇帝返回宫中,升坐太和殿。

      太和殿内,文武百官、宗室王公按品级肃立,气氛庄严肃穆,甚至带着一丝紧张的压抑。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皇帝的宣示。

      焉孔咏高坐龙椅之上,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威仪赫赫。他目光沉静地扫过殿下众臣,缓缓开口,声音洪亮而坚定,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

      “朕承天命,御极以来,夙夜兢兢,唯恐有负祖宗社稷之重托。立储以固国本,乃江山永固之要务。今日告于太庙,禀于列祖列宗,亦昭告天下——”

      他顿了顿,殿内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皇四子稷,天资聪颖,仁孝性成,为中宫皇后所抚育,得嫡母之教,朕观其言行,已具储君之资。为安天下之心,定社稷之基,朕决意——”

      “册立皇四子稷为皇太子!择吉日行册封大典!”

      旨意既出,如同石破天惊!虽然许多人早已预料到此结果,但当皇帝亲口在太庙祭祀后、于太和殿当众宣布时,其意义和分量截然不同!这不仅是立储,更是皇帝以最庄重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宫皇后和皇子的绝对认可与支持!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山呼跪拜,声音震天。那些支持立储的官员喜形于色,而主张缓议或心存他念者,则面色复杂,也只能随众叩拜。

      \\\\**

      旨意迅速传遍六宫。当挽春激动得语无伦次地将这个消息禀报给邱莹莹时,邱莹莹正抱着稷儿在暖阁里认字。闻讯,她手中的书卷“啪”地一声落在地上,整个人怔在原地,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赢了……她赢了!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立储风波中,她和稷儿,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皇帝用最无可争议的方式,确立了稷儿的储君地位,也彻底巩固了她这个皇后的权威!

      “娘娘!太子殿下!恭喜娘娘!恭喜太子殿下!”坤宁宫上下宫人跪倒一片,泣不成声。

      邱莹莹紧紧抱住怀中懵懂不知事的稷儿,将脸埋在他幼小的肩膀上,任由泪水肆意流淌。这泪水,包含了太多的委屈、艰难、恐惧和此刻巨大的释然与喜悦。

      良久,她才抬起头,擦干眼泪,脸上已恢复了皇后的威仪,但眼中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光芒。她看着怀中咿呀学语的孩子,轻声道:“稷儿,从今以后,你就是太子了。母后……定会护你周全,助你成为一代明君。”

      立储风波,至此尘埃落定。然而,邱莹莹深知,太子之位的确立,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的路上,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母子。但此刻,她心中充满了力量。因为她知道,她不再是孤身奋战,她的身边,有了帝国的未来。凤翼已展,必将护佑雏鹰,翱翔于九天之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