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第 38 章 ...


  •   第三十六章初露锋芒

      册封大典的余韵尚未完全散去,坤宁宫的新主人邱莹莹,已迅速投入到繁杂的宫务之中。她深知自己这位“空降”皇后根基浅薄,若不能尽快展现出应有的能力和手腕,不仅无法服众,更可能被虎视眈眈的德妃、贤妃等人寻到可乘之机,将那来之不易的后位颠覆。

      每日清晨,她端坐于坤宁宫正殿,接受妃嫔请安。德妃依旧称病不来,贤妃倒是每日必至,只是神情淡漠,行礼问安如同例行公事,眼神中再无半分温度。邱莹莹对此并不在意,依旧以礼相待,言语平和,既不刻意拉拢,也不流露丝毫怯懦。她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那些位份较低、平日默默无闻的妃嫔身上,询问她们的起居饮食,关心她们的难处,态度温和,令人如沐春风。此举虽不能立刻赢得人心,却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坤宁宫在众人心中冰冷威严的印象。

      请安过后,便是处理堆积如山的宫务。邱莹莹发现,后宫积弊之深,远超她的想象。内务府账目混乱,采买环节漏洞百出;各宫用度虽有规制,但执行起来却是看人下菜碟,德妃、贤妃处自然无人敢怠慢,而那些无宠无子的低位妃嫔,则时常被克扣份例,生活拮据;甚至宫女太监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欺压和盘剥现象。

      她没有急于大刀阔斧地改革,那只会引发既得利益者的疯狂反扑。而是采取了“敲山震虎”、“循序渐进”的策略。

      首先,她从整顿坤宁宫内部开始。她对宫中原有的宫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甄别,对于办事稳妥、心思纯正者,予以重用;对于偷奸耍滑、心怀二意者,或敲打,或调离关键岗位;对于发现的个别确有劣迹、证据确凿者,则果断按宫规处置,绝不姑息。几次下来,坤宁宫的风气为之一肃,宫人们见识了新皇后的手段,再不敢阳奉阴违。

      其次,她开始着手梳理宫务流程。她要求内务府将各项开支,尤其是大宗采买和工程修缮的预算明细,更加清晰地呈报上来。起初,送来的账目依旧含糊,邱莹莹并不直接训斥,而是将存疑之处一一圈出,让内务府管事太监当面解释。若解释合理,便予通过;若支支吾吾,便要求退回重拟,并言明“宫中用度,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方能对得起陛下信任,对得起天下百姓”。几次三番下来,内务府那帮滑吏也摸清了新皇后的脾性,知道糊弄不过去,送来的账目果然清晰规范了许多。

      这一日,内务府呈上一份关于翻修御花园内一处年久失修水榭的预算。邱莹莹仔细审阅后,发现其中用于购买金丝楠木的款项数额巨大,几乎占了总预算的一半。她想起自己闲暇时翻阅的《营造法式》和一些物料志,对各类木材价格略有了解,直觉此中必有猫腻。

      她并未立刻发作,而是将预算单暂且压下。午后,她以赏花为名,带着挽春和拂冬去了御花园,信步走到那处待修的水榭。水榭确实有些破败,但主体结构尚好,并非需要全部拆除重建。她仔细观察了水榭的梁柱材质,并非必须使用极其昂贵的金丝楠木,用上等的松木或杉木,同样可以达到坚固美观的效果,且成本会大大降低。

      心中有数后,邱莹莹回到坤宁宫,再次召见内务府负责此事的副总管太监。

      那太监见皇后又召见,心中忐忑,恭敬行礼后垂手侍立。

      邱莹莹将预算单放在桌上,语气平和地问道:“张公公,这水榭翻修,为何非要选用金丝楠木?本宫今日去看了,水榭结构尚好,梁柱亦非腐朽不堪,用上等松木加固替换,是否更为经济适用?”

      张副总管没料到皇后会亲自去查看,更没想到皇后竟对木材有所了解,顿时额头冒汗,支吾道:“回……回娘娘,金丝楠木木质坚硬,耐腐蚀,是……是皇家园林修缮的惯例……显得……显得气派……”

      “气派?”邱莹莹微微挑眉,声音依旧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力度,“皇家气派,在于规制,在于庄重,而非一味追求奢靡。如今边关将士粮饷尚需筹措,江南水患赈灾亦需银两,宫中用度,更应以节俭实用为本。本宫看,这金丝楠木便免了,改用上等松木,预算重新核算后再报上来。至于‘惯例’……”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张副总管冷汗涔涔的脸,“不合时宜的惯例,也该改改了。”

      张副总管哪里还敢多言,连声应道:“奴才遵旨!奴才这就去办!定按娘娘吩咐,重新核算!”

      此事很快在内务府乃至后宫传开。众人再次见识了新皇后的厉害——她不声不响,却心细如发;她不言不语,却洞若观火;她态度温和,却原则分明。想要在她面前弄虚作假,难度极大。

      \\\\**

      除了整顿事务,邱莹莹也深知,在这深宫之中,信息的重要性。她不能只依靠内务府呈报上来的东西,必须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她开始有意识地结交一些看似不起眼、却身处关键位置的人。

      例如,她发现坤宁宫负责看守宫门的一个老太监,虽然沉默寡言,但入宫多年,对各宫人员往来、关系脉络极为熟悉。她便时常让挽春送些点心茶水过去,偶尔闲谈几句,并不打听什么,只是表达对老宫人的关怀。久而久之,那老太监感念皇后平易近人,有时会“无意”中透露一些各宫门口的见闻,虽非机密,却也能让邱莹莹对后宫动态多几分了解。

      又如,她关心皇子公主们的学业,时常召见负责教习的翰林学士询问情况,对学士们恭敬有加。这些翰林学士虽清高,但见皇后如此重视教育,且言语间颇有见识,也愿意多说几句。从他们口中,邱莹莹不仅能了解皇子们的进益,偶尔也能听到一些前朝无关紧要的闲谈,拼凑出朝堂风向的零星碎片。

      她还格外注意与皇太后宫中和寿康宫的旧人保持良好关系。皇太后虽不大管事,但地位超然,她身边人的态度,有时也能反映出一些深层动向。

      通过这些细水长流、不露痕迹的方式,邱莹莹慢慢编织着一张属于自己的、隐秘的信息网络。虽然还很薄弱,但已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

      邱莹莹的这些举措,自然逃不过皇帝焉孔咏的眼睛。林武庚定期会将皇后的言行举止密报于他。

      “皇后近日处置水榭修缮预算一事,办得漂亮。”焉孔咏听完禀报,嘴角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懂得查证,懂得权衡,懂得分寸,更懂得借力打力。看来,朕没有选错人。”

      林武庚躬身道:“皇后娘娘确实心思缜密,处事公允,近日后宫风气似有好转。”

      “公允?”焉孔咏轻哼一声,“在这深宫,想要做到真正的公允,谈何容易。她现在做的,不过是扫清表面浮尘罢了。真正的顽疾,还在下面。”他顿了顿,问道,“德妃和贤妃那边,近日有何动静?”

      “德妃娘娘依旧称病不出,但长春宫与外界联络未见减少。贤妃娘娘则深居简出,专心照料三公主,不过……景仁宫与几位宗室老王妃的走动,似乎频繁了些。”

      焉孔咏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德妃是不甘心,贤妃恐怕也未真正死心。她们都在等待时机。

      “继续盯着。”焉孔咏吩咐道,“朕倒要看看,朕的这位皇后,接下来还能给朕带来多少惊喜。也希望她……能扛得住接下来的风浪。”

      \\\\**

      坤宁宫的书房内,烛火常亮至深夜。邱莹莹伏案疾书,或审核账目,或批阅宫务文书,或翻阅典籍。挽春和拂冬在一旁伺候笔墨,眼中满是心疼。

      “娘娘,夜已深了,您该歇息了。”挽春忍不住劝道。

      邱莹莹抬起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脸上带着疲惫,眼神却依旧清明:“今日事今日毕。宫务繁杂,若不尽早熟悉,如何能掌控局面?你们若是困了,便先去歇息吧。”

      “奴婢不困,奴婢陪着娘娘。”挽春和拂冬齐声道。

      邱莹莹看着她们,心中微暖。在这冰冷的深宫,能有几个贴心人,是莫大的幸运。她重新低下头,目光落在摊开的文书上,那上面不仅关乎着后宫的开支用度,更关乎着她未来的命运。

      她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德妃的怨恨,贤妃的失落,前朝百官的观望,乃至皇帝那高深莫测的审视,都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她必须尽快成长起来,拥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在这九重宫阙之巅,站稳脚跟。

      初露锋芒,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而她,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深宫的红墙,遮不住她日渐坚定的目光。凤翼已展,必将翱翔于这方天地之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第 38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