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惊蛰 ...
-
第二十三章惊蛰
皇后的丧期在压抑的哀戚与暗涌的激流中缓缓度过。冰雪消融,春回大地,宫墙角落的迎春花悄然绽放出嫩黄的花朵,带来一丝微弱的生机。然而,紫禁城内的气氛却并未因春日的到来而回暖,反而如同惊蛰时节的天气,乍暖还寒,暗雷潜藏。
国母新丧,后位空悬,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所有潜藏的欲望与野心。表面上,后宫依旧维持着哀悼的肃穆,妃嫔们衣着素净,言行谨慎。但私下里,各方势力的角力已进入白热化。德妃与贤妃无疑是最大的热门,二人背后的家族势力在朝堂上明争暗斗,试图为自家女儿增添筹码。其他育有皇子或家世显赫的妃嫔亦不甘寂寞,暗中活动,试图在未来的格局中分一杯羹。
邱莹莹这位“静贵人”,在这种山雨欲来的氛围中,处境愈发微妙。她位份不高,家世不显,按理说本无资格参与后位之争。但她身上那份特殊的“圣眷”,以及皇帝亲赐的“静”字封号,却让她无法真正置身事外。她就像风暴边缘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突如其来的浪头掀翻。
这日清晨,邱莹莹照例去给皇太后请安。行至御花园僻静处,却意外遇见了同样前来请安的贤妃。贤妃今日穿着一身石青色暗纹宫装,未施粉黛,神色清冷,更显孤高。
“静贵人安好。”贤妃见到她,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自上次鹦鹉事件后,贤妃对邱莹莹的态度缓和了不少,虽依旧疏离,但已无之前的敌意。
“贤妃娘娘安好。”邱莹莹连忙屈膝行礼,姿态恭谨。
两人并肩而行,沉默片刻。贤妃忽然开口,声音平淡无波:“近日宫中颇不宁静,贵人可知晓?”
邱莹莹心中一动,谨慎答道:“臣妾愚钝,平日只在宫中静养,对外间事知之甚少。只觉皇后娘娘仙逝,举宫哀恸,心中难安。”
贤妃瞥了她一眼,嘴角似有一丝几不可察的嘲讽:“哀恸?只怕有人是‘喜’不自胜,只差敲锣打鼓了。”她顿了顿,意有所指地道,“树欲静而风不止。贵人这‘静’字,怕是难得安宁了。”
邱莹莹听出她话中有话,似乎是在提醒,又像是在试探。她垂下眼帘,低声道:“娘娘教诲的是。只是臣妾人微言轻,唯有谨守本分,静待天时而已。风雨之事,非臣妾所能左右。”
“好一个‘静待天时’。”贤妃轻哼一声,“只怕天时未至,狂风已至,将你这静水搅得天翻地覆。”她不再多言,加快脚步,率先走进了太后所居的寿康宫。
邱莹莹落在后面,心中波澜起伏。贤妃今日这番话,绝非无的放矢。她是在警告自己,风暴即将来临?还是暗示有人要对自己不利?德妃?或是其他人?
从寿康宫请安出来,邱莹莹心事重重。贤妃的提醒,让她更加确信,平静的日子即将结束。她必须加快步伐。
回到绛雪轩,她立刻召来挽春,低声吩咐:“挽春,你设法悄悄联系宁太医,不必见面,只需递个话,问他近日可曾听闻宫中有什么……异常的风声,尤其是关于各宫娘娘动向的。切记,务必隐秘。”
“是,奴婢明白。”挽春领命,神色凝重地退下。
\\\\**
与此同时,长春宫内,德妃正与心腹宫女低声密谈。
“娘娘,贤妃那边近日与几位宗室老王妃走动频繁,似乎想在太后和宗亲那里为她说项。”宫女禀报道。
德妃端坐在梳妆台前,由宫女梳理着长发,闻言冷笑:“她以为拉拢几个老古董就有用?后位之选,终究要看陛下的心意和皇子的分量。”她抚了抚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她育有一位皇子),“本宫的皇儿,才是陛下最看重的。”
“娘娘说的是。只是……陛下近日似乎对那位静贵人也颇为关注,虽未召见,但赏赐不断,还特意问了内务府她的用度起居。”宫女担忧道。
德妃眼中闪过一丝嫉恨,但很快压下:“一个无依无靠的贵人,不过是陛下用来平衡局面的棋子罢了,成不了气候。眼下最要紧的是盯紧贤妃,绝不能让她钻了空子。”她沉吟片刻,吩咐道,“去,给景仁宫那边递个话,就说本宫得了一匹上好的云锦,颜色正合贤妃妹妹的气质,请她有空过来一同鉴赏。”
“娘娘这是……”宫女不解。
“示好,也是试探。”德妃淡淡道,“看看她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另外,让底下的人把风声放出去,就说……静贵人近日时常在御花园‘偶遇’陛下,心思活络得很。”
宫女心领神会:“奴婢明白,这就去办。”这是要祸水东引,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到邱莹莹身上。
\\\\**
宁杨白那边很快有了回音。他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给邱莹莹递来四个字:“谨防流言。”
流言?邱莹莹心中一凛。果然有人要对她下手了!会是什么流言?关于她与陛下?关于她的品行?还是……更恶毒的指控?
她立刻让挽春和拂冬加倍小心,严密注意宫中动向,尤其是底层宫人之间的闲言碎语。
然而,流言来得比想象中更快,也更恶毒。不过两三日功夫,一种隐秘的传闻便开始在宫中悄然蔓延,内容不堪入耳——竟有传言说,静贵人邱氏在皇后丧期期间,行为不检,曾与某位值守宫廷的年轻侍卫有染!甚至绘声绘色地描述某夜曾见有男子身影出入绛雪轩!
这流言极其阴险恶毒!不仅污蔑邱莹莹的清白,更是在国丧期间给她扣上“不敬”、“失德”的大帽子!一旦坐实,将是万劫不复之罪!
挽春和拂冬听闻后,气得浑身发抖,又惊又怕。
“才人!这是哪个天杀的在造谣!奴婢去撕了他们的嘴!”拂冬哭着道。
挽春相对冷静,但脸色也极其难看:“贵人,此事非同小可!流言一旦传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必须立刻想办法澄清!”
邱莹莹听到这流言时,亦是心头巨震,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她料到会有人使绊子,却没想到手段如此卑劣下作!这分明是要置她于死地!
是谁?德妃?贤妃?妮项棠?还是她们联手?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愤怒和恐慌解决不了问题。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住气。
“澄清?”邱莹莹冷笑一声,“如何澄清?我们去找谁澄清?去对每个人说我们是清白的?那只会越描越黑,显得我们心虚!”
“那……难道就任由他们污蔑不成?”拂冬急道。
“当然不能。”邱莹莹目光冰冷,“但这种流言,无凭无据,最难对付。我们若大张旗鼓地去查,去闹,正中对方下怀。她们要的就是我们自乱阵脚。”
她沉吟片刻,吩咐道:“挽春,你立刻去一趟内务府,找到钱太监,不必问他流言的事,只说你听闻近日宫中有不少关于各宫主子的闲话,提醒他管好自己手下人的嘴,莫要惹祸上身,顺便……赏他些银子。”
挽春不解:“贵人,这是为何?”
“这是敲山震虎,也是撇清关系。”邱莹莹解释道,“内务府消息灵通,钱太监定然知道流言之事。我让你去提醒他,是表明我们已知晓此事,但并不惊慌,反而有闲心去‘提醒’别人。这会让背后散播流言的人摸不清我们的底牌。同时,赏他银子,是施恩,也是警告,让他知道,若他或他手下的人参与其中,我绝不会轻饶。”
“奴婢明白了!”挽春恍然大悟,立刻去办。
“拂冬,”邱莹莹又对拂冬道,“从今日起,绛雪轩所有宫人,未经允许,一律不得随意出入。若有人打听流言之事,一律回答‘不知’,若有人非议,立刻呵斥,并禀报于我。我们要表现得比平时更加镇定,更加规矩,仿佛什么事都未曾发生。”
“是!”拂冬领命。
安排完这些,邱莹莹独自坐在房中,心潮澎湃。这流言太过恶毒,仅靠防守是不够的。她必须反击,但反击必须精准,必须抓住要害!
她想到了宁杨白,想到了林武庚,甚至想到了……皇帝。但直接向皇帝哭诉?那是最下策,显得无能,且容易被打上“搬弄是非”的标签。
忽然,她脑中灵光一闪!流言中提到“某位值守宫廷的年轻侍卫”?这或许是一个突破口!侍卫值守皆有记录,何人何时在何地巡逻,内务府和侍卫处必有档案!若能证明流言中所指的时间、地点,根本不可能有所谓的“年轻侍卫”出现,或者出现的侍卫可以作证并无异常,那流言便不攻自破!
但这需要有人能调阅侍卫值守记录!这个人,只能是皇帝,或者……深受皇帝信任的林武庚!
她立刻铺开纸笔,但这次,她写的不是诉状,而是一封极其简短、措辞谨慎的密信。信中,她并未提及流言半字,只是以“静贵人”的身份,向陛下陈情:近日宫中似有不安之气,妾身深居简出,亦感莫名压抑。妾身蒙陛下天恩,赐号“静”,唯恐行差踏错,有负圣望。恳请陛下能否加派可靠人手,于绛雪轩外围略加巡视,以安妾心,亦显天威肃穆。
这封信,看似是胆小怕事,请求保护,实则暗藏机锋。“不安之气”、“莫名压抑”暗指流言肆虐;“加派可靠人手”则暗示对现有侍卫的不信任,并为后续查证值守记录埋下伏笔。更重要的是,它将问题抛给了皇帝,看皇帝如何反应。
她将信用火漆封好,交给挽春:“想办法,将这封信,务必亲手交到林武庚林统领手中,就说是我万分紧急的请求,请他务必转呈陛下。切记,绝不可经过任何中间环节!”
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目前唯一可能破局的方法!
\\\\**
养心殿内,焉孔咏看着林武庚呈上的密信,眉头微蹙。信上的字迹清秀工整,语气恭谨甚至带着一丝惶恐,但字里行间透出的信息,却让他瞬间明白了背后的暗流汹涌。
“宫中不安……莫名压抑……加派可靠人手……”焉孔咏低声念着,嘴角勾起一抹冷意,“看来,有人是迫不及待了,连这种下三滥的手段都用上了。”
他早已通过自己的渠道听闻了那些污蔑邱莹莹的流言,只是尚未发作,想看看各方反应。没想到,邱莹莹竟以这种方式,将问题直接递到了他面前。不哭不闹,不诉冤屈,只是委婉地请求“保护”,实则是在向他求救,也是在试探他的态度。
“你怎么看?”焉孔咏问林武庚。
林武庚躬身道:“陛下,流言恶毒,意在毁人清誉,更是对宫规的挑衅。静贵人此举,虽显胆怯,却也合乎情理。只是……若陛下贸然加派人手,恐有欲盖弥彰之嫌,反而坐实了流言。”
焉孔咏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对付流言,最好的办法不是堵,而是疏,是让其不攻自破。”他沉吟片刻,下令道,“传朕口谕:皇后新丧,宫闱不宁,朕心甚忧。即日起,命侍卫处加强各宫巡查,尤其夜间,需加倍警惕,确保宫禁安全。另,着内务府严查近日宫中流言蜚语之源,一经查实,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
这道旨意,看似是针对整个后宫的安全和风气,并未特指绛雪轩,但实际上,加强巡查等于变相保护了邱莹莹,而严查流言更是直接敲打了幕后黑手!
“臣遵旨!”林武庚领命而去。
旨意一出,后宫震动!加强巡查让某些人不敢再轻举妄动,而“严查流言”四字,更是让那些传播谣言者心惊胆战,流言竟迅速平息了下去。
德妃在长春宫听闻旨意,气得摔了茶杯:“陛下这是明摆着要护着那个贱人!”
贤妃在景仁宫则只是冷冷一笑,并未多言。
而邱莹莹在接到皇帝变相的回音后,长长舒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这步棋走对了!皇帝的态度,等于为她撑起了一把保护伞。虽然危机并未完全解除,但至少,她赢得了喘息之机,也向皇帝展示了自己的困境与智慧。
惊蛰的雷声,终于炸响。而她,在这第一轮的交锋中,勉强站稳了脚跟。但她也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路,将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