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密语  ...
            
                 
                
                    - 
                        
 第二十一章雪夜密语
 
 贤妃爱鸟风波虽已平息,但那骤然降临的寒意却如同浸骨的冰水,让邱莹莹彻底清醒。她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静”字诀,虽能暂时自保,却无法从根本上抵御来自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皇后病重,后宫权力格局正处于一个极其脆弱的平衡点上,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而她,这个看似受宠却又根基浅薄的“静贵人”,无疑成为了某些人眼中最佳的突破口或垫脚石。
 
 被动挨打,绝非长久之计。她需要信息,需要盟友,需要一双能看清迷雾的眼睛和一双能在暗中行动的手。
 
 夜色深沉,寒风呼啸,吹得窗棂呜呜作响。绛雪轩内烛火通明,却驱不散那股子从心底透出的冷意。邱莹莹屏退了所有宫人,只留下挽春一人伺候。她坐在暖炕上,手中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目光落在跳跃的烛火上,久久不语。
 
 “才人,夜深了,您该安歇了。”挽春见她神色凝重,忍不住轻声劝道。
 
 邱莹莹抬起头,看向挽春,眼神锐利而清明:“挽春,你跟在我身边日子不短了。你觉得,如今这情形,我们还能‘静’得下去吗?”
 
 挽春心中一凛,知道主子必有要事相商,连忙跪下:“才人,奴婢愚钝,但奴婢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些人,是不会让咱们安生的。才人若有吩咐,奴婢万死不辞!”
 
 邱莹莹伸手虚扶起她:“起来说话。我不要你万死,我要你和我一起,在这深宫里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她压低了声音,“我们需要一双眼睛,一双耳朵,不能总是等事情发生了才后知后觉。”
 
 挽春立刻明白了主子的意思:“才人是想……在宫中安插眼线?”
 
 “不完全是。”邱莹莹摇摇头,“安插眼线风险太大,容易授人以柄。我们需要的是……建立一种联系,一种基于互利或共同利益的、相对隐秘的信息渠道。”
 
 她沉吟片刻,继续道:“你觉得,宫中哪些人,可能与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或者,至少不是我们的敌人?哪些地方,消息最为灵通?”
 
 挽春仔细想了想,低声道:“若论消息灵通,无非是几处:各宫主子身边得用的大宫女、太监;内务府负责采买、传递物品的底层宫人;还有……就是太医院。太医们往来各宫诊脉,知道的消息最多,也最杂。而且,宁太医……”她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
 
 邱莹莹眼中精光一闪。太医院!宁杨白!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宁杨白医术高超,为人正直,且似乎对后宫争斗颇为厌恶。更重要的是,他救过自己的命,两人之间已有了一份超越寻常医患的信任。若能与他建立一种默契的信息互通,无疑将极大增强她的预警能力。
 
 但此事风险极高。宁杨白是外臣,与后宫妃嫔私下往来是宫中大忌。如何开口?如何确保安全?
 
 “宁太医……”邱莹莹喃喃道,指尖无意识地在炕桌上划着,“他是个君子,也是个聪明人。此事,急不得,需从长计议。”
 
 她转而问道:“内务府那边呢?我们可有能说上话的人?”
 
 挽春道:“咱们绛雪轩份例的采买,是由一个姓钱的小太监负责。此人年纪不大,但颇为机灵,也有些贪小便宜。以往奴婢打点些散碎银子,他办事倒也利索。只是……不知是否可靠。”
 
 “贪小便宜,未必是坏事。”邱莹莹淡淡道,“只要有所求,便有可能为我所用。但此人层次太低,接触不到核心消息。我们需要更上层的关系……比如,内务府负责库房或人事的管事太监。”
 
 她脑中飞速运转,回忆着入宫以来接触过的所有内务府人员。忽然,她想起一个人——负责西六宫器物修缮的太监副总管,刘安。此人年纪较长,为人似乎还算本分,最重要的是,他曾经受过已故太后的一点恩惠,对坤宁宫一向恭敬。皇后病重,他或许会对坤宁宫的处境有所担忧。
 
 “挽春,”邱莹莹吩咐道,“明日你想办法,以我的名义,给坤宁宫送些上等的血燕和安神香料去,就说是听闻娘娘凤体欠安,一点心意,愿娘娘早日康复。东西不必多,但要精致。送去的时候,若有机会,不妨与刘安公公‘偶遇’,闲聊几句,只问皇后娘娘安好,不必多言其他,更不要提及我们宫中任何事。看看他是什么反应。”
 
 挽春心领神会:“奴婢明白。才人这是要……投石问路?”
 
 “不错。”邱莹莹点头,“皇后虽病,余威犹在。表达关切是本分,也能试探一下某些人的态度。记住,姿态要低,心意要诚,绝不可流露出任何结党或打探的意图。”
 
 “是,奴婢一定小心办妥。”
 
 \\\\**
 
 接下来的几日,邱莹莹依旧按部就班地生活,仿佛那夜的密谈从未发生。她每日派人去坤宁宫问安,自己则潜心抄写佛经,为皇后祈福,姿态做得十足。
 
 挽春依计行事,果然在送东西去坤宁宫时,“偶遇”了太监副总管刘安。刘安见到挽春,态度颇为客气,询问了静贵人安好,并对邱莹莹关心皇后凤体表示赞许。言语间,透露出对皇后病情的深深忧虑,但也仅止于此,并未多言。
 
 这次试探,虽未得到什么实质信息,但至少确认了刘安对坤宁宫并无恶意,甚至抱有同情。这便是一个潜在的、可以谨慎接触的点。
 
 与此同时,邱莹莹也在等待一个与宁杨白自然接触的机会。她不能主动召见,那太显眼。机会,需要创造,也需要等待。
 
 这日,宁杨白照例来请平安脉。诊脉完毕,他照常叮嘱了些冬日保养的事项。邱莹莹状似无意地提起:“有劳宁太医费心。本贵人近日抄写佛经,为皇后娘娘祈福,常至深夜,偶感目涩肩酸,不知太医可有缓解之法?”
 
 宁杨白不疑有他,答道:“贵人抄经心诚,但亦需劳逸结合。下官可开一剂清肝明目的茶饮方子,日常泡服即可。至于肩酸,多是久坐所致,需时常起身活动,亦可让人以柔和手法按揉肩井穴。”
 
 “多谢太医。”邱莹莹示意挽春记下方子,又道,“听闻太医近日常往来坤宁宫,皇后娘娘凤体……可有好转迹象?”她问得十分自然,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
 
 宁杨白神色微黯,轻轻摇头:“娘娘凤体孱弱,此次风寒入里,引发旧疾,病情反复,太医院诸位同僚皆已尽力,但……唉。”他叹了口气,未尽之语,彼此心照不宣。
 
 邱莹莹也露出忧色:“但愿上天庇佑,娘娘能逢凶化吉。”她顿了顿,看似随意地转换了话题,“说起来,那日贤妃娘娘的爱鸟受伤,多亏太医及时证实,才免去一场误会。本贵人还未曾好好谢过太医。”
 
 宁杨白拱手道:“贵人言重了。下官不过是据实而言。后宫之中,是非本就难断,能澄清一事是一事。”
 
 邱莹莹捕捉到他话语中那一丝对后宫是非的无奈,顺势轻叹一声:“是啊,是非难断。有时即便本心无亏,也难免被卷入漩涡之中。就如那日的鹦鹉,本贵人不过是偶遇施救,却险些惹上麻烦。若非太医仗义执言,后果不堪设想。想想真是后怕。”
 
 她这话,半是感慨,半是试探,将自己置于一个被动、无奈的位置上。
 
 宁杨白看着她苍白而沉静的侧脸,想起她入宫以来的种种遭遇,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同情与敬佩。他沉吟片刻,低声道:“贵人不必过于忧心。清者自清。只是……日后若再遇此类事情,贵人或可多留个心眼,凡事……力求证据周全,或有可信之人在场,或可免去许多口舌是非。”
 
 这话,已是交浅言深的提醒了。暗示她需要证人,需要证据来自保。
 
 邱莹莹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她抬起头,目光真诚地看向宁杨白:“太医金玉良言,莹莹铭记于心。只是……深宫寂寥,人心叵测,有时即便想留证据,寻证人,又谈何容易?太医仁心仁术,秉公持正,莹莹深感敬佩。日后若……若再有无妄之灾,还望太医能在陛下面前,为莹莹说一句公道话。”
 
 她没有直接要求结盟,而是以一个弱者的姿态,请求他这位“秉公持正”的太医,在关键时刻主持公道。这既给了宁杨白台阶,也表明了自己的困境和期望。
 
 宁杨白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刻明白了邱莹莹的弦外之音。他深知后宫险恶,也欣赏邱莹莹的坚韧与智慧。沉默良久,他终是微微颔首,声音极轻却清晰地说道:“医者父母心,但求无愧。若事实清楚,下官……自当知无不言。”
 
 这便是隐晦的承诺了!承诺在必要时,会站在公道一边,为她说话!
 
 邱莹莹心中大石落地,面上却不露声色,只是深深一福:“多谢太医。太医恩德,莹莹没齿难忘。”
 
 “贵人保重,下官告退。”宁杨白拱手行礼,转身离去。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与这位静贵人之间,已建立起一种超越寻常的、心照不宣的默契。这或许会带来风险,但他遵从了自己的本心。
 
 \\\\**
 
 与宁杨白达成默契后,邱莹莹心中稍安。但她也知道,仅靠太医的证词还远远不够。她需要更主动的情报来源。
 
 机会很快再次降临。年关将至,内务府开始筹备各宫年节赏赐和过年用度。这日,负责绛雪轩用度的钱太监来送份例,挽春照例给了他一些赏钱。钱太监千恩万谢,话也多了起来。
 
 挽春趁机抱怨道:“钱公公,如今这差事是越来越难当了。前些日子,连贵人份例的云锦都能‘短缺’,若非我们贵人宽宏,你这差事怕是难保呢。”
 
 钱太监一听,连忙叫屈:“挽春姑娘可冤枉死奴才了!那事真不怪奴才!是……是库房那边张副总管亲自吩咐的,说那批云锦要优先紧着长春宫和景仁宫,奴才人微言轻,哪里敢多问啊!”
 
 长春宫(德妃居所)和景仁宫(贤妃居所)!挽春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哦?张副总管?他倒是会做人情。罢了,我们贵人也不计较这些。只是日后若再有这等事,公公好歹提前透个风,也让我们有个准备不是?总不能每次都让我们贵人吃哑巴亏。”
 
 钱太监连连点头:“是是是,姑娘说的是!以后再有消息,奴才一定先来禀报姑娘!”他得了赏钱,又得了“提点”,自然满口应承。
 
 挽春将这番对话原原本本禀告了邱莹莹。
 
 邱莹莹冷笑。果然是她!德妃和贤妃!看来,即便没有了万贵妃,这两位高位妃嫔也并未将她放在眼里,甚至可能因她得宠而心生忌惮,开始暗中使绊子了。克扣衣料,不过是小试牛刀。
 
 “这个钱太监,虽然贪财,但嘴巴不严,可用,但不可大用。”邱莹莹对挽春道,“日后可适当给他些甜头,套取一些内务府无关紧要的消息即可,切不可让他知晓核心之事。至于张副总管那边……暂时不要动,以免打草惊蛇。”
 
 “奴婢明白。”
 
 通过这次试探,邱莹莹初步摸清了内务府的一些人事关系和潜规则。虽然接触的仍是底层,但已是一个开端。信息网络的搭建,需要耐心和时机。
 
 \\\\**
 
 腊月二十三,小年。宫中举行了祭灶仪式,各处开始张灯结彩,准备过年。然而,坤宁宫却传来噩耗——皇后娘娘病情急剧恶化,已陷入昏迷,太医院束手无策,直言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消息传来,后宫一片哗然。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到了这一刻,恐慌和暗流依旧汹涌而至。国母将薨,这是天大的事情!不仅关乎后宫,更关乎前朝国本!
 
 焉孔咏下令罢朝三日,亲至坤宁宫守候,后宫妃嫔皆需斋戒祈福,不得宴乐。
 
 绛雪轩内,邱莹莹闻讯,心中亦是沉甸甸的。皇后虽与她并无深交,但作为中宫,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后宫的平衡。她若一去,必然引发新一轮的激烈争夺。自己的处境,将更加微妙。
 
 她换上素服,吩咐宫中撤去所有鲜艳装饰,每日茹素抄经,表现得异常恭谨沉痛。
 
 夜色再次降临,风雪更急。邱莹莹站在窗前,望着外面漆黑一片的夜空,心中那份紧迫感越来越强。皇后弥留,意味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她的“静”字诀,恐怕很快就要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她必须在那之前,拥有足够自保甚至反击的力量。信息,盟友,时机……缺一不可。
 
 “挽春,”她轻声唤道,“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接下来每一步,都必须走得万分小心。”
 
 “是,才人。奴婢誓死追随。”
 
 主仆二人的身影,在烛光下拉得很长,映在冰冷的宫墙上,显得坚定而又孤独。深宫的雪夜,格外漫长,也格外寒冷。但在这寒冷与黑暗中,一颗种子正在悄然萌芽,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