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并行的轨迹 ...
-
图书馆关于未来选择的那场谈话,像一场温和而透彻的春雨,洗去了彼此心头最后一丝不确定与阴霾。
之后的日子,他们依旧按部就班地忙碌着,但相处的氛围里,多了一份更深的坦然与笃定。
沈亦舟全心准备即将到来的博士答辩,林清颜则在修改论文细节的同时,更积极地筛选和联系心仪的博士导师。
这天周末,难得两人都没有紧迫的任务压身。
午后,他们没有去图书馆,而是并肩在校园里散步。
初夏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下细碎的金斑。
路边的蔷薇开得正好,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花香。
走到静谧的湖边,找了张长椅坐下。
湖水波光粼粼,偶有水鸟掠过,激起圈圈涟漪。
沉默了片刻,沈亦舟开口,话题自然而然地又回到了未来规划上。
他似乎经过了更深入的思考,语气比之前更加清晰。
“关于德国那个机会,”他看着湖面,声音平静,“我仔细考虑了项目细节和导师的研究方向,确实是目前最适合我深入下去的平台。”
林清颜侧头看他,安静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意外或失落,只有专注。
“时间是两年。虽然有挑战,但对长远的学术发展来说,价值很大。”他继续说道,然后转过头,目光落在林清颜脸上,带着一种郑重的探询,“我担心的是……”
“不用担心我。”林清颜抢在他说出顾虑之前,轻声却坚定地打断了他。
她的嘴角噙着一抹温和而自信的笑意,眼神清澈而明亮。
她调整了一下坐姿,面对着他,语气认真起来:“沈亦舟,我支持你去追求最好的学术平台。这是你应得的,也是你热爱并擅长的道路。” 她顿了顿,声音里注入了一股清晰的力量,“至于我,你完全不用顾虑。我会规划好自己的路。”
沈亦舟静静地看着她,等待她继续说下去。
他看到她眼中那种熟悉的光芒,是她在谈论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时才会有的神采,此刻,这神采是为他们共同的未来而绽放。
“我的博士申请已经有了几个比较明确的方向。”林清颜条理清晰地说道,“陈教授很支持我继续深入研究‘物质文化与记忆’这个方向,也愿意推荐。国内有两所高校的相关团队实力很强,而且,”她特意加重了语气,带着一丝小小的得意,“我发现其中一所,与你感兴趣的那个德国研究所,有长期的合作协议,每年都有联合培养和短期交流的名额。”
这个信息,她显然是特意去了解和核实过的。
她不是在被动地接受可能的分离,而是在主动地寻找一切可以让两条轨迹产生交汇的可能。
“所以,”林清颜总结道,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我们之间,从来不应该是谁依附谁,或者谁为谁牺牲的关系。我们是并行的两条轨迹。”
她用了“并行”这个词,精准地概括了她心中理想的伴侣关系。
“你有你的星辰大海要去探索,我也有我的文字世界想要深耕。
我们各自努力,向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奔跑。”她的声音温柔却充满力量,“这期间,也许会有物理上的距离,但这没关系。
因为我们的心是靠近的,我们的目标在更高处是相通的。
我们可以像现在这样,分享彼此的进展,交流思想的火花,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她伸出手,轻轻握住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指尖传递着温度和坚定:“我相信我们之间的感情,也相信我自己的能力。两年的时间,对于我们各自想要达成的目标来说,并不漫长。更重要的是,我相信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是在为一个更好的、能够更长久并肩的未来积蓄力量。”
这一番话,林清颜说得流畅而真挚。
没有丝毫的矫情或勉强,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自信与对他们关系的深刻理解。
她不再是那个只敢在便签上记录心事的暗恋者,也不是那个需要不断确认爱意的忐忑女友。
她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清晰规划和强大内心的伴侣。
她爱他,但这份爱,是建立在自我完整的基础之上的,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沈亦舟凝视着她,久久没有说话。
湖面的粼粼波光映在他深邃的眼底,仿佛有万千情绪在涌动。
他反手紧紧握住她的手,力道很大,仿佛要将她的力量和信念也一并汲取过来。
他见过她很多样子:安静看书的,偷偷脸红的,勇敢递出信件的,为学业焦虑的,分享喜悦时眼睛发亮的……但此刻,这个理性、自信、闪耀着独立光芒的林清颜,让他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触动。
她对爱情的诠释,如此通透,如此有力,完全超越了他的预期。
“我明白了。”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蕴含着浓烈的情感。
千言万语,似乎都凝聚在这三个字里。
他不需要再多说什么,她的话已经给了他最大的安心和力量。
他没有说“谢谢”,因为他们之间早已不需要这样的客套。
他只是将她的手握得更紧,用这种无声的方式传递着他的认同、他的感激,以及他更加确定的爱意。
那个下午,他们在湖边坐了很久,没有再多谈论未来的具体规划,只是享受着这份经由深度沟通而达成的、更加牢不可破的默契与宁静。
风拂过湖面,也拂过他们交握的双手,见证着两颗年轻而笃定的心,如何将可能的别离,转化为共同成长的契机。
当晚,林清颜在博客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我对他说:‘我们是并行,不是依附。’
说出这句话时,我感觉自己从内到外都是完整的。
最好的爱情,或许不是藤蔓缠绕大树,而是两棵独立的树,根系在深处紧握,枝叶在云端相触。
我们共享阳光雨露,也共同抵御风雨,但始终保持着向上生长的姿态。
因为我们深知,唯有各自茁壮,才能成就一片更辽阔的森林。
我们的爱,是强强联合,是彼此成就,是两条并行线无限延伸时,那永恒不变的最短距离——心与心的距离。”**
而沈亦舟,在深夜的实验记录本上,郑重地写下:
**“关键决策支持系统确认:运行稳定,逻辑清晰,输出结果:最优。
并行模式启动参数设定完毕。
目标:更高维度的交汇。”**
在他的世界里,她不仅是他情感的归宿,更是他人生算法中最可靠、最智慧的协同变量。他们的未来,已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