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交叉路口的星光 ...

  •   初夏的风,带着温热的气息,吹动图书馆窗外郁郁葱葱的树叶,投下晃动的光斑。

      距离沈亦舟的博士答辩日期越来越近,空气中除了往常的书卷气,似乎还隐隐流淌着一种临近终点的紧绷与对未来的期许。

      林清颜的硕士论文答辩已顺利通过,她松了一口气,将更多精力投入陪伴沈亦舟做最后的冲刺,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博士阶段的申请方向。

      这天傍晚,两人难得没有在闭馆铃声响起后立刻离开。

      阅览室的人已散去大半,只剩下他们这一隅还亮着灯。

      沈亦舟合上最后一本需要核对的参考文献,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林清颜正在看一份,国外大学博士项目的招生简章,感觉到身旁的动静,抬起头。

      “差不多了?”她轻声问。

      “嗯。”沈亦舟点点头,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开始收拾东西。

      他沉默了片刻,目光落在桌面上跳动的光斑,似乎在组织语言。

      林清颜敏锐地察觉到他似乎有话要说,便安静地等待着。

      “林清颜。”他终于开口,声音比平时更低沉些,带着一种罕见的、商讨的语气。

      “嗯?”她放下手中的资料,专注地看向他。

      “答辩之后,”沈亦舟抬起眼,目光平静却郑重地迎上她的视线,“关于下一步,有几个选择。”

      林清颜的心轻轻一动。

      她知道,这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岔路口。

      以他的才华和成果,面前的道路堪称星光熠熠。

      “导师希望我留校,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继续跟他做项目。
      学校提供的条件不错,有独立的启动资金,方向也是我熟悉的。”他陈述得清晰客观,如同分析实验数据。

      “嗯。”林清颜表示在听。
      留校无疑是条安稳的路,凭藉他的能力和导师的资源,未来在学术界的发展会很顺畅。

      “另外,”他继续说道,“之前德国合作方的教授也发来了邀请,希望我能过去做两年博士后研究。他们那边的实验平台和国际视野,对后续研究会有很大帮助。” 这是放眼世界的机会,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与思想。

      林清颜的心微微提了起来。

      出国博后,意味着可能又是长期的异地。

      “还有,”沈亦舟的语气没有太大起伏,但林清颜能感觉到他话语里的慎重,“有几家业内顶尖的科技公司也递来了橄榄枝,研究方向应用性强,薪资和发展前景也很可观。” 这是一条完全不同于纯学术的道路,通往产业界,充满挑战与机遇。

      他说完这三个选项,便停了下来,静静地看着林清颜。

      没有急于表达自己的倾向,而是将选择摊开在她面前,等待她的反应。

      这份主动商讨的姿态,这种将她纳入人生重大决策考量范畴的尊重,让林清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不再是那个将所有心事埋藏于心底、独自规划一切的沈亦舟,他们的关系,已经进展到可以共同面对未来的阶段。

      林清颜没有立刻回答。

      她认真地思考着每一个选择背后的含义,不仅是对他个人发展的影响,更是对他们两人未来的影响。

      她想起自己正在准备的博士申请,目标院校集中在国内几所顶尖高校。

      如果沈亦舟选择留校或国内公司,他们自然可以继续并肩前行。

      但如果他选择出国……

      沉默在两人之间流淌,却并不尴尬。

      窗外最后一抹晚霞将天空染成绚烂的橘红色。

      过了好一会儿,林清颜才缓缓开口,她的声音清晰而平静:“沈亦舟,这是你的事业,你的未来。最重要的,是选择那条最能让你发挥所长、实现价值的路。”

      她顿了顿,目光真诚地看着他:“不用首先考虑我。我的博士申请也在进行中,无论你选择哪条路,我都会努力走好自己的路。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她没有说“你为我留下”,也没有表现出对异地的恐惧。

      她展现出的,是一种成熟的独立性和对彼此关系的信心。

      她相信他们的感情能够经受考验,也相信他们有能力在各自追求的轨道上找到交汇的方式。

      沈亦舟深深地看着她,眼神里有复杂的情绪闪过,有欣赏,有动容,或许还有一丝松了口气般的释然。

      他了解她的独立与坚韧,但亲耳听到她如此理智而坚定地支持他追求最好的发展,心中还是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情填满。

      “我明白。”他低声说,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这三个选择,各有利弊。留校安稳,延续性强;出国能打开新视野;业界更贴近应用,转换赛道也有价值。”

      他没有隐瞒自己的分析,坦诚地与她分享着内心的权衡:“我个人……暂时倾向于第二个选项。德国的那个项目,确实有很强的吸引力。时间是两年。”

      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初步意向。

      林清颜的心轻轻沉了一下,但随即又被一种为他感到骄傲的情绪取代。

      她早知道,以他对科研的纯粹追求,那个顶级的国际平台对他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两年……”林清颜重复了一遍,然后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时间不算太长。

      而且,现在通讯这么方便,就像你上次去交流一样,我们可以每天联系。说不定……我申请的博士项目,也有海外联合培养的机会呢?” 她试图用轻松的语气化解可能存在的沉重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积极面对的态度。

      沈亦舟看着她努力展现乐观的样子,眼神愈发柔和。

      他伸出手,越过桌面,轻轻覆在她放在桌面的手背上。

      他的掌心温热,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这只是初步想法。”他认真地说,“最终决定,我们可以一起做。你的博士申请也很重要,看看哪些学校和方向最适合你。也许……我们能找到一个对两个人都最优的解决方案。”

      “最优解……”林清颜反握住他的手,笑了,“就像你求解方程一样吗?”

      “嗯。”沈亦舟的唇角微微上扬,“虽然比方程复杂,但只要有足够的参数和约束条件,总能找到路径。”

      这句充满他个人风格的话,让林清颜彻底安心下来。

      他们没有在今晚就做出决定,但进行了一次至关重要的沟通。

      他们确认了彼此的意愿,建立了共同解决问题的基调。

      未来不再是一个人的独自规划,而是两个人需要共同面对和描绘的蓝图。

      离开图书馆时,夜空已繁星点点。

      两人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晚风轻柔。

      “别有太大压力,”林清颜轻声说,“无论你最后选择哪条路,我都支持你。”

      沈亦舟侧头看她,星光落在他眼底,亮得惊人。

      “嗯。”他应道,声音虽轻,却带着千斤重的承诺,“你也一样。无论你去哪里,我都会在。”

      这简单的对话,胜过千言万语的誓言。

      他们在人生的交叉路口,没有慌乱,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坦诚相待,相互扶持。

      因为他们都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捆绑和牺牲,而是成就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坚信无论路途如何,他们终将在更高的顶点相遇。

      那一晚,林清颜在博客上写道:

      **“以前觉得,未来是条单行线,只能忐忑地望向有他的方向。

      现在才懂得,真正的未来是张网状图,有无数个节点和链接。

      我们或许会暂时走向不同的分支,但因为共享着同一套核心算法(爱与信任),总能编织出属于我们的、坚不可摧的结构。

      站在岔路口,手心有他的温度,头顶有共同的星光,便无所畏惧。”**

      对他们而言,选择本身不再可怕,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面对一切变数的底气——那份历经时间淬炼、融入了志同道合与深刻理解的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