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设计大赛 ...
-
周一的晨光中,林晚的手机嗡嗡作响,屏幕上显示着苏曼的来电。她刚接起电话,那头就传来激动的声音:“晚晚!你看邮件了吗?‘新锐设计大奖赛’开始报名了!”
林晚一边接电话一边打开邮箱,果然看到大赛的报名通知。这是业内最具影响力的设计赛事之一,获奖者不仅能获得丰厚奖金,更能得到行业广泛认可。
“我看到了,”林晚回应道,“但这是面向专业设计师的,我都这么多年没参加比赛了……”
“少废话!”苏曼打断她,“你现在的作品比很多所谓专业设计师强多了!必须参加!”
就在这时,另一条来电显示出现——是李婧。林晚匆匆结束与苏曼的通话,接起工作电话。
“林设计,看到设计大赛的通知了吗?”李婧直入主题,“公司希望你能代表‘趣芽’参赛。这对品牌和你个人都是很好的机会。”
林晚感到压力倍增:“李总,我很久没参加比赛了,而且现在工作已经很多……”
“这正是展示你‘实用美学’理念的完美平台,”李婧语气坚定,“公司会提供全力支持。考虑一下,明天给我答复。”
挂断电话,林晚陷入沉思。参加大赛意味着额外的工作量和压力,但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
那天接子轩放学时,孩子敏锐地察觉到她的心事:“妈妈,你今天不开心吗?”
林晚蹲下身:“妈妈在思考一个重要决定。有一个很大的设计比赛,妈妈在考虑是否参加。”
子轩眼睛一亮:“像我的画画比赛那样吗?妈妈一定要参加!你是最棒的设计师!”
孩子的纯真鼓励让她心中一暖。当晚,她仔细研究大赛要求:需要提交一个完整的童装系列,体现创新理念和市场潜力。
深夜,林晚坐在工作室里,面前摊开着草图本。她尝试勾勒几个想法,但都不满意。压力像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她的创造力。
第二天,她告诉李婧决定参赛,但请求减少一些常规工作量。令她惊喜的是,李婧不仅同意,还专门组建了一个支持团队协助她。
“你的成功就是公司的成功,”李婧说,“我们需要展示‘趣芽’的创新实力。”
苏曼和唐薇也主动提供帮助。苏曼负责“毒舌评审”,严格把关设计方向;唐薇则协助时间管理和资源协调。
然而最大的挑战来自内心。随着截止日期临近,林晚发现自己陷入创作瓶颈。每个想法都显得不够创新,不够完美。
一个周五的晚上,她对着空白的设计稿发呆,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子轩走过来,担忧地问:“妈妈,你又在工作了吗?”
林晚叹了口气:“妈妈需要想出一个非常特别的设计,但现在没有好想法。”
子轩歪着头:“就像我拼乐高时一样吗?有时候越想拼好越拼不好,玩一会儿反而就有主意了!”
童言无忌,却道出了真理。林晚意识到自己太过紧张,反而扼杀了创造力。
她放下画笔,决定听从儿子的建议:“好吧,今晚不工作了!我们来看部电影怎么样?”
母子俩窝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吃着爆米花,完全放松。看到一半时,电影中一个场景突然激发了林晚的灵感:主角的服装随着环境和情绪变化颜色和图案!
“我知道了!”她跳起来,冲向工作室,“温敏面料!光敏材料!可以设计能响应环境变化的童装!”
子轩跟过来,好奇地看着妈妈疯狂绘图:“妈妈有好主意了?”
“最好的主意!”林晚激动地亲了儿子一下,“谢谢你,我的小灵感导师!”
接下来的周末,林晚全身心投入设计。她创造了一个名为“小小探险家”的系列,主打能随温度变色的外套、遇光发光的雨衣,甚至能记录孩子一天活动路径的智能背包。
周一,她兴奋地向团队展示初稿,却遭到生产部门的质疑:“这些技术目前成本太高,难以量产。”
市场部也担心:“消费者会为这些高科技功能买单吗?”
就连苏曼也提出批评:“概念很炫,但是不是偏离了你的‘实用美学’核心?”
林晚感到沮丧,但没放弃。她重新调整方向,在创新和实用间寻找平衡:保留温敏变色功能,但选择成本较低的材料;简化智能记录系统,只保留最基本的功能。
修改后的方案获得了团队认可,但林晚内心总觉欠缺突破性。
截止日期前两周,意外发生了。子轩所在幼儿园爆发水痘,需要居家隔离两周。这意味着林晚必须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完成参赛作品。
最初她感到恐慌,几乎想放弃比赛。但子轩的话点醒了她:“妈妈,你可以在家工作啊!我当你的小助手!”
于是,公寓变成了临时工作室。子轩在一旁画画玩耍,林晚则抓紧每个空闲时刻工作。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碎片化”的工作方式反而带来了新灵感。
她观察到子轩玩耍时的自然动作和需求,将这些洞察融入设计:膝盖和肘部加强耐磨处理,口袋位置便于存取,甚至根据孩子偏好调整色彩搭配。
一天,子轩看着设计图,天真地问:“妈妈,为什么不为生病的小朋友设计特别衣服呢?像我这样在家休息时,可以有点好玩的东西。”
这句话点亮了林晚的思路!她立即增加了一个“康复小英雄”子系列,专为生病或特殊需求的儿童设计:带有体温监测功能的睡衣,便于医疗设备穿着的特殊开口设计,甚至还有鼓励服药的互动元素。
这个补充让整个系列更加完整和有深度,不仅关注普通儿童,也包容特殊需求群体。
截止前三天,林晚终于完成所有设计稿和说明文档。当她点击发送按钮时,感到既释然又忐忑。
等待结果的日子里,她试图保持平常心,但难免紧张。苏曼调侃道:“现在知道当年我参加比赛的心情了吧?”
令人意外的是,陆沉舟也发来鼓励消息:“听说你参赛了?不管结果如何,敢于挑战就值得敬佩。”
一个月后,入围名单公布。林晚的“小小探险家”系列成功入围决赛!更令人惊喜的是,大赛评委特别提到了她对特殊需求儿童的关注,称赞这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创新”。
决赛需要现场展示和答辩。这意味着林晚要在行业专家和媒体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比赛前夜,她紧张得难以入睡。子轩似乎感受到她的焦虑,抱着自己的小枕头来到她床边:“妈妈,我可以陪你睡吗?我给你讲个恐龙故事。”
听着儿子稚嫩的声音讲述霸王龙和小三角龙的友谊故事,林晚逐渐放松下来。故事结尾,子轩说:“所以就算害怕也要勇敢尝试,对吧妈妈?”
林晚紧紧抱住儿子:“对,就像小三角龙一样勇敢。”
决赛当天,苏曼和唐薇都来到现场助阵。李婧带领“趣芽”团队组成了后援团。甚至陆沉舟也悄悄出现在观众席后排。
站在台上,林晚看着台下期待的面孔,突然感到平静。她不再想着输赢,而是专注于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
展示过程中,她不仅讲解设计细节,还分享了创作过程中的故事:子轩的灵感贡献,幼儿园观察的启发,甚至隔离期间的意外收获。
答辩环节,评委问道:“你的设计强调功能性和包容性,但会否因此牺牲了美学价值?”
林晚自信回应:“我认为真正的美不仅在于外观,更在于体验。当一件衣服让孩子更自在,让父母更安心,那种实用之美比任何装饰都更有价值。”
另一个评委问:“这些创新功能会增加成本,如何让普通家庭负担得起?”
林晚早有准备:“我们采用分层策略。基础款保留核心功能但控制成本,高端款增加更多创新元素。同时与多家机构合作,为特殊需求儿童提供补贴购买计划。”
问答结束后,评委席响起认可掌声。
结果宣布环节,林晚的心跳加速。当听到“亚军:‘小小探险家’系列,设计师林晚”时,她感到一丝失落,但很快被由衷的喜悦取代——冠军是一位专注于环保材料的年轻设计师,同样值得认可。
上台领奖时,主持人问:“有什么想对支持你的人说的吗?”
林晚看向台下的亲友团:“感谢我的团队和公司,感谢我的闺蜜们,特别感谢我的儿子——他不仅是我最好的灵感来源,也教会我最重要的设计理念:真正的设计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服务和关怀。”
台下,子轩骄傲地挺起小胸膛,苏曼和唐薇相视而笑,连陆沉舟也露出了罕见的微笑。
赛后,多家媒体想采访林晚,但她婉拒了大部分邀约,只接受了一家专业杂志的深度访谈。
采访时,记者问:“作为重返职场的妈妈,获得这样的认可对你意味着什么?”
林晚思考片刻:“意味着我的选择得到了验证——家庭经验不是职业发展的障碍,而是独特优势。希望我的经历能鼓励更多女性相信自己的价值。”
报道刊出后,林晚收到了许多来自职场妈妈的感谢信。最让她感动的是一位年轻母亲的留言:“看到你的故事,我决定不再放弃设计梦想。也许有一天,我也能像你一样平衡事业和家庭。”
比赛的热度逐渐平息,但影响持续发酵。“趣芽”的订单量显著增加,林晚的团队也扩招了人手。
一个宁静的夜晚,林晚和子轩并排坐在阳台上看星星。
“妈妈,你得奖开心吗?”子轩问。
林晚搂着儿子:“开心,但不是因为奖杯,而是因为妈妈坚持完成了挑战。”
子轩似懂非懂地点头:“像我学骑自行车那样?摔了好多次,但最后成功了!”
“对极了!”林晚笑着亲了亲儿子的额头,“最重要的是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月光下,她感到一种深切的满足。设计大赛不仅带来了荣誉,更确认了她的设计理念和价值取向。
手机里,陆沉舟发来最后一条消息:“今天看到一句话,想起你——‘不是所有的光芒都需要耀眼,但所有的坚持都会发光’。恭喜你的光芒。”
林晚微笑着放下手机,没有回复,但心中已无芥蒂。
她望向远方城市的灯火,每盏灯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奋斗。而她的故事,才刚刚展开新的章节。
怀中的子轩已经昏昏欲睡,小手里还紧紧抓着那个亚军奖牌。林晚轻轻抱起儿子,走向卧室。
在门口,她回头看了一眼工作室里满墙的设计稿和奖状,轻声自语:“这只是开始。”
是的,设计大赛的舞台已经落幕,但生活的设计永无止境。而她,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融合爱与功能,平衡梦想与现实,在平凡中创造非凡。
星光透过窗户,温柔地照亮前路。在这片宁静中,林晚知道,无论未来如何挑战,她都已准备好勇敢面对。
因为真正的设计,不在于赢得比赛,而在于设计出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