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重燃 ...
-
晨光透过工作室的窗户,洒在铺满设计稿的工作台上。林晚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咖啡香和新面料的独特气味。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她心跳加速——这是创作的气息,是她几乎遗忘的自我的一部分。
“妈妈,你看!”子轩举着一幅蜡笔画跑进来,“我设计了新的恐龙T恤!”
画上是几只造型奇特的恐龙,穿着功能多样的“装备”:有的背着发光背包,有的戴着多功能头盔,还有的穿着可变换颜色的“迷彩服”。
林晚惊喜地接过画:“太棒了!这些创意比妈妈的还要有趣!”
子轩骄傲地挺起小胸膛:“因为我最懂小孩子喜欢什么呀!”
这句话点亮了林晚心中的灯泡。是啊,谁比孩子自己更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喜好呢?
当天的工作会议上,她大胆提出了一个新想法:“为什么不让孩子参与设计过程?他们的视角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灵感。”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然后市场总监王总皱眉道:“让儿童参与专业设计?这听起来有点……不专业吧?”
李婧却表现出兴趣:“具体怎么操作?”
林晚展示子轩的画作:“比如我儿子这些想法,虽然画风稚嫩,但创意非常新颖。我们可以组织小型工作坊,让孩子们表达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服装’。”
这个提议经过激烈讨论后获得通过。周末,“趣芽”公司举办了第一期“小小设计师”工作坊,邀请了十位不同年龄的儿童参与。
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孩子们的想法天马行空却极具启发性:一件可以随着心情变色的外套,一个内置安全定位器的背包,甚至是一条遇到危险会自动发光的裙子……
子轩作为“特别顾问”也参加了活动,自信地与其他孩子分享想法。林晚看着儿子在专业设计师面前毫不怯场的模样,心中充满骄傲。
工作坊的成功让林晚在团队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她不再只是“那个重返职场的妈妈”,而是真正为品牌带来新视角的专业设计师。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一天,李婧把她叫到办公室:“林设计,有个紧急情况。我们为明星童星小糯米定制的演出服出了问题,原设计师突然离职,需要有人接手。一周内必须完成。”
林晚接过资料,心里一沉。小糯米是当下最红的童星,这次演出备受关注。服装设计复杂,时间紧迫,是个烫手山芋。
“我知道这很难,”李婧说,“但我觉得你能胜任。毕竟,你最懂如何让服装既美观又适合儿童活动。”
回到工作间,林晚感到压力巨大。她研究了原设计,发现虽然华丽,但完全不适合儿童穿着——太重、太紧、太多装饰物影响活动。
她决定推倒重来,但时间已经不够了。
那天晚上,她对着设计稿发愁时,子轩凑过来看:“妈妈,这是给谁的裙子?”
“给一个叫小糯米的小姐姐,她要在舞台上唱歌。”
子轩歪着头:“舞台很大吗?灯光亮吗?”
“很大,很亮。”林晚突然灵光一闪,“对啊!舞台效果!我需要考虑远观效果,而不只是近看细节!”
她重新开始,专注于打造在舞台上醒目又不失功能性的设计。子轩则在一旁“参谋”:“小姐姐唱歌时可能要挥手,这里不能太紧。”“如果出汗了,布料会不会不舒服?”
在儿子的“指导”下,林晚完成了全新设计:采用轻质透气面料,加入LED灯带增强舞台效果,所有装饰都采用柔软材质确保安全。
提交方案时,李婧和团队都震惊了:“完全颠覆原设计,但确实更合理!”
更让人惊喜的是,小糯米本人看到设计图后特别喜欢:“这件衣服看起来好舒服,而且亮亮的像公主!”
演出当晚,林晚带着子轩在现场观看。当小糯米穿着那件既美观又实用的服装登场时,全场响起赞叹声。表演结束后,小糯米特意提到:“感谢‘趣芽’为我设计了最棒的演出服!”
这一成功让林晚在业内小有名气。更多项目找上门来,她开始面临甜蜜的烦恼: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一天晚上,她哄睡子轩后继续工作到凌晨。第二天起床时头晕目眩,差点在送子轩去幼儿园的路上摔倒。
“妈妈,你还好吗?”子轩担心地问。
林晚强打精神:“妈妈没事,只是有点累。”
但子轩的话点醒了她:“像爸爸以前那样累吗?你说过那样不健康。”
孩子无意间的对比让她警醒。她不想成为另一个陆沉舟——工作成功但生活失衡。
她开始调整工作方式,学习时间管理,拒绝一些非核心项目。令人惊讶的是,这种选择性工作反而让她更专注,产出质量更高。
周五,她按时接子轩放学,开始了他们的“探险日”。这次,她带儿子去了自然博物馆。在恐龙展区,子轩兴奋得跑来跑去。
“妈妈看!霸王龙的爪子好尖!但为什么它的前爪那么小?”子轩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林晚耐心解答,同时观察着其他家长和孩子。她注意到许多童装在实际使用中的问题:裤子太长容易绊倒,外套太厚活动不便,浅色衣物容易弄脏……
这些观察都成了她的设计灵感。她甚至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录下来。
“妈妈在工作吗?”子轩好奇地问。
“不,妈妈在学习。”林晚微笑,“向你学习,向所有小朋友学习。”
周末,陆沉舟照例来接子轩。看到林晚带着的工作笔记,他有些惊讶:“周末还工作?”
“不是工作,是生活。”林晚纠正道,“设计和生活本来就不该分开。”
陆沉舟沉默片刻,然后说:“你变了很多。更加……完整了。”
这句话是离婚后他给出的最高评价。林晚感到一丝欣慰,不是为了他的认可,而是为自己成长的证明。
随着时间推移,林晚的设计越来越受到认可。她独特的“实用美学”理念开始影响整个品牌的设计方向。李婧甚至提议她主导一个新系列:“林设计,我觉得你可以尝试做一个完整的‘亲子系列’,让父母和孩子都能享受穿衣的乐趣。”
这个提议让林晚兴奋又紧张。亲子装市场虽然存在,但大多停留在“大小同款”的层面,缺乏真正的功能性和互动性。
她决定从这个角度突破,设计一系列不仅外观搭配,更能增强亲子互动的服装。
比如,一件父母外套上有个特殊口袋,正好能放下孩子的配套小手袋;亲子T恤上的图案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故事;甚至有一款设计,父母和孩子的衣服接触时会产生有趣的声光效果……
这个系列的设计过程充满挑战,但也让林晚感到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她常常工作到忘我,甚至需要子轩来提醒她休息。
“妈妈,该休息了!”子轩学着林晚平时的语气,“眼睛会坏的!”
林晚笑着放下工作,抱起儿子:“好吧,听小监督官的话。”
亲子系列推出后获得巨大成功。不仅消费者喜爱,还引起了育儿媒体和设计杂志的关注。林晚被邀请参加多个访谈,分享她的设计理念和职场妈妈经历。
在一档热门育儿节目中,主持人问:“作为重返职场的妈妈,你有什么建议给其他女性?”
林晚思考片刻,真诚回答:“不要害怕利用你的母亲身份,它不是负担而是财富。我们每天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的真实需求,都是最宝贵的设计灵感。”
节目播出后,她收到了大量职场妈妈的感谢信。许多人表示受到鼓舞,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和家庭平衡。
然而成功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知名度提高,工作压力增大,林晚与子轩相处的时间被压缩。她开始担心自己正在重复陆沉舟的错误。
一天晚上,她加班回家,发现子轩已经自己洗好澡躺在床上,甚至给自己讲了睡前故事。
“妈妈,我知道你忙,”孩子懂事地说,“我可以照顾自己。”
这种过早的成熟让林晚心痛。她意识到,成功的事业不能以牺牲亲子关系为代价。
第二天,她与李婧坦诚交谈,重新协商工作安排:“我需要更灵活的时间陪伴儿子。我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量,但可能需要不同的工作时间安排。”
令她惊喜的是,李婧完全理解:“事实上,公司正在考虑推行更灵活的工作制度。你可以作为试点。”
于是林晚开始了新的工作模式:核心时间在公司,其他时间远程工作;必要时带子轩到公司,让他在专门设置的儿童区活动。
这种灵活性反而提高了她的工作效率,因为她更懂得珍惜和规划时间。
季度末的庆功会上,林晚负责的亲子系列获得品牌年度最佳销售奖。领奖时,她特意把子轩请上台:
“这个奖属于我的小合作者,他不仅提供创意,还教会我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子轩害羞地躲在妈妈身后,但小脸上写满自豪。
那天晚上,林晚在“晚轩设计”账号上发布了一张照片:奖杯放在工作室桌上,旁边是子轩的各种画作和玩具。
配文写道:“设计重燃的不只是事业,更是生活本身。感谢所有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人。#工作生活平衡 #感恩”
苏曼评论:“总算活明白了!下次记得感谢你的毒舌导师!”
唐薇留言:“为你骄傲!周六带轩轩来我家,庆祝一下!”
陈雨回复:“公司都在讨论你的新工作模式!希望能推广!”
看着这些支持的声音,林晚感到温暖而充实。
临睡前,子轩搂着她的脖子问:“妈妈,你现在快乐吗?”
林晚亲了亲儿子的额头:“很快乐。因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陪在最爱的人身边。”
子轩满足地笑了:“我也快乐。因为妈妈笑起来真好看。”
那一刻,林晚明白,设计的重燃不只是职业上的第二春,更是整个人生的重新点亮。她找到了事业与家庭的交汇点,不再二者择一,而是让彼此相辅相成。
月光如水,洒在相拥而眠的母子身上。在这个平凡又特别的夜晚,林晚感到一种深切的圆满:她既是创造美的设计师,也是给予爱的母亲。
而这条路,她走得越来越坚定,越来越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