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再被你提起是连名带姓  ...
            
                 
                
                    - 
                          新学期开始,班级微调,池玥和周瑶依然同班,而江屿,依旧在隔壁。
 重回校园,池玥为自己设定了一条更加清晰和坚决的界限。她不再允许自己的目光在人群中无意识地搜寻他。食堂里,她会提前和周瑶选好远离他常坐区域的座位。走廊相遇,她会提前垂下眼帘,或者立刻偏头和身边的同学说话,杜绝任何目光接触的可能。
 她把自己包裹在一个透明的、名为“高考”的壁垒里,所有与外界的连接,都必须通过这个壁垒的严格筛选。
 江屿似乎也察觉到了这种比上学期期末更加彻底和冷漠的疏离。
 有一次,在楼梯拐角,避无可避地迎面遇上。池玥抱着作业本,像没看见一样,加快脚步想从他身边溜过去。
 “池玥。”
 他忽然开口叫了她的名字。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楼梯间的嘈杂。
 池玥的脚步猛地顿住,身体僵硬。这是她第一次这么清晰地听到他叫自己的名字。心跳瞬间失控,但大脑却拉响了最高级别的警报。
 她不得不抬起头,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平静甚至略带疏离:“有事吗?”
 江屿看着她,那双好看的眼睛里情绪复杂,有探究,有困惑,似乎还有一丝……被屡次无视后淡淡的不解和挫败?他张了张嘴,好像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目光沉静地看了她几秒,然后摇了摇头。
 “没事。”他声音平淡,侧身从她旁边走了过去。
 没有抱歉,没有寒暄,就像只是确认了一下某个无关紧要的事实。
 池玥站在原地,直到他的脚步声消失在楼梯下方,才缓缓松了一口气,后背却惊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刚才他那声称呼和那个眼神,几乎要动摇她好不容易筑起的堤坝。
 好险。她对自己说。必须更加坚定。
 时间在成堆的试卷和永无止境的复习中飞速流逝。黑板旁边的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变小,空气里的紧张感几乎凝成实质。
 池玥的成绩稳步保持在年级前列,她是老师眼中的重点苗子,是父母心里的骄傲和期望。她越来越习惯这种高强度、目标明确的生活。那些关于某个男生的模糊心事,像投入深湖的小石子,涟漪虽曾泛起,但最终沉入湖底,被更多的习题和知识点深深覆盖。
 她还是会偶尔听到一些关于江屿的碎片消息,好的坏的都有。听说他这次月考数学拿了惊人的高分,也听说他又因为什么小事差点和隔壁职高的人起冲突。
 但这些消息,左耳进,右耳出,不再能轻易掀起她内心的波澜。她学会了像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一样,理智地权衡利弊,冷静地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和情感。
 高考这座大山,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攀登。任何可能让她分心、失足的险峻风景,哪怕再迷人,也不值得冒险驻足。
 她的焦点越来越清晰,只剩下一个: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是她对自己、对家人、对未来的承诺。
 至于那个名叫江屿的男生,那个拥有好看侧脸、沉默眼神和意外才华的谜题,则被暂时地、坚决地,搁置在了人生进程的某个角落里。或许将来有一天,尘埃落定之后,她会想起,会好奇,甚至会尝试去寻找答案。
 但,不是现在。
 现在的池玥,目光坚定,步伐沉稳,正朝着自己选定的方向,心无旁骛地,努力奔跑。
 体育课测八百米。寒风刮过空旷的操场,每个女生脸上都带着视死如归的表情。
 池玥的耐力尚可,但冲刺能力一般。她调整着呼吸,混在队伍中间,努力保持着自己的节奏。跑过弯道时,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操场边缘——高二的男生正在上自由活动课,三三两两地打球或闲聊。
 一个孤独的身影吸引了她的注意。
 江屿没有参与任何活动。他一个人,在跑道最外圈,逆着方向,不紧不慢地跑步。速度不快,但步伐稳定,透着一种与周围喧闹格格不入的专注和坚持。黑色卫衣的帽子扣在头上,只露出清晰的下颌线。
 他跑得很认真,好像这不是一次随意的自由活动,而是一场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训练。
 池玥的心跳漏了一拍,不是因为跑步,而是因为那个身影。
 她想起那些关于他“打架”、“惹事”的传闻,又想起他那张逻辑清晰的数学题解答,以及书店里拿着诗集的样子。此刻,在寒冷空旷的跑道上独自奔跑的他,身上似乎又多了另一种特质——一种近乎固执的、不为人知的自律。
 这种自律,与她为了高考而建立的严格秩序,莫名地产生了某种遥远的共鸣。
 她强迫自己移开视线,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步伐。但那个逆着方向、独自奔跑的背影,却像一枚烙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再次不受控制地浮上心头,但很快又被她用力压了下去。
 不管他是怎样的人,都与她无关。她的跑道,只有高考这一条。
 语文课上,老师讲解现代诗歌赏析,PPT翻到一页:《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老师让同学们自由讨论这首诗的意境。周围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池玥看着那短短四行诗,却莫名地走了神。
 她忽然想起无数次,在食堂,在走廊,在操场,她偷偷望向他时的情景。那她对他而言,是不是也只是“风景”的一部分?甚至可能从未入过他的眼?而他又是否知道,自己曾那样“装饰”过另一个人的心跳和梦境?
 一种微酸涩然的情绪悄悄蔓延开。这首诗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她那段无疾而终的、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池玥,你来谈谈你的理解。”老师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她慌忙站起来,定了定神,尽量用平静客观的语调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主客体关系的相对性,人与人之间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相互关联和影响,有一种……命运交织的朦胧美感。”她避开了所有可能透露出个人情感的联想。
 老师满意地让她坐下。
 她垂下眼,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书页上的那首诗。它那么轻,又那么重。
 高三的时光像上了发条,快得惊人。一轮轮复习,一场场模拟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无情地缩减。
 一次全市统一的模拟考后,成绩排名贴出。  池玥挤在人群里,首先找自己的名字——年级第十二,稳中有进。她轻轻吁了口气。
 目光习惯性地向上扫,却在看到顶端的某个名字时,骤然愣住。
 年级第三:江屿
 那个名字,赫然出现在顶尖的位置,刺目得让人难以置信。
 数学满分,理综接近满分,只有语文和英语稍弱,但总分依旧高得惊人。
 周围瞬间炸开了锅。“江屿?哪个江屿?”
 “就是隔壁班那个……以前没听说这么厉害啊?”
 “黑马!绝对是黑马!”
 “是不是作弊了啊?”
 有人小声嘀咕,但很快被反驳。
 “全市统考,监控那么严,怎么作弊?”
 池玥怔怔地看着那个名字,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攥紧,又骤然松开。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震惊,有难以置信,但隐约的,竟然还有一丝……验证般的释然?
 她想起他跑道上自律的身影,想起他那些“未交”的作业和传闻中的“聪明”。原来,那些碎片拼凑起来,可以是这样的结果。
 他不是不学无术,他只是……选择性地不交作业?或者,他用某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在学习?
 她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那些她曾经用以疏远他的理由,那些“风评不好”、“不是一路人”的标签,在这一刻,被这个铁一般的排名成绩,轰然击碎了一大半。
 但她并没有感到喜悦或后悔。反而有一种更深的茫然。
 她所以为的了解,或许从头到尾,都只是一场自以为是的误解和偏见。
 放学时,她在校门口又看见了他。他单肩背着书包,正和那个常在一起的朋友说着什么,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似乎比平时轻松些许。
 他看到了她。
 这一次,他的目光没有立刻移开。那双深邃的眼睛里,似乎比平时多了一点什么,像是平静湖面下微微涌动的暗流。他没有像上次那样叫她,也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看着她,极短暂地、几不可察地、微微挑了一下眉梢。
 那不是一个带着善意的表情,甚至有点淡淡的挑衅和……疏离的嘲讽。
 仿佛在说:看到了吗?
 然后,他转过头,和朋友汇入人流,消失不见。
 池玥独自站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模拟考的成绩单。
 冬末的冷风吹过,她忽然清楚地意识到:她和他之间,那一点点因为偶然和误解而产生的、微弱而曲折的联系,或许早在她的一次次回避和疏远中,消耗殆尽。
 如今,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不再是模糊的传闻和偏见,而是清晰无比、冰冷而现实的——成绩排名。他们依然是两条平行线,只是现在,连那偶尔因外界光线折射而产生的交汇错觉,也不会再有了。
 高考之后,天各一方,本是必然。
 只是此刻,这份必然里,夹杂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的惘然。高三的压力像不断上涨的潮水,逐渐淹没了一切细枝末节的情感波动。池玥埋首于题海,只有在极其疲惫的间隙,才会望着窗外发呆,偶尔,那个沉默的侧影会掠过脑海,很快又被解析几何的公式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