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轨迹重叠的瞬间 ...

  •   省赛名单用红底黑字打印出来,贴在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秋阳晒得纸张发脆,边角微微卷翘。沈卿安被涌来的人群推得踉跄了一下,后背突然撞上一片温热的屏障,谢砚辞的手掌稳稳按在他肩上,声音带着点被风吹散的笑意:“别往前挤,我看见了。”

      他顺着谢砚辞的目光望去,名单最顶端的位置,“谢砚辞”和“沈卿安”两个名字并排挨着,中间只隔着一个顿号,红色水笔圈出的“省队候选”像枚发烫的印章,把两个名字牢牢锁在一起。周围的议论声像潮水般涌来,“果然是他们俩”“这下省赛稳了”,沈卿安的耳尖悄悄发烫,却故意扬起下巴,用胳膊肘撞了撞谢砚辞:“看,我就说岑老师偏心,把我们名字写这么近。”

      谢砚辞没接话,只是低头从书包里摸出个保温杯,拧开时飘出淡淡的枣香。“我妈早上煮的,”他把杯子递过来,杯壁还带着余温,“说你上次说枣泥馅的月饼好吃,就多放了几颗金丝枣。”

      沈卿安握着保温杯的手指紧了紧。他想起昨晚十一点,谢砚辞母亲发来的消息,不是催他们早睡,而是张手写的时间表:“凌晨五点到七点适合记公式,卿安总熬夜,让砚辞叫他吃早饭”。后面还附了行小字:“冰箱里有速冻的虾饺,蒸十分钟就行”。这些细密的关照像温吞的水,慢慢漫过他心里那些被小姨的念叨划出的裂痕。

      “阿姨也太费心了。”沈卿安吸了口枣茶,甜暖的滋味顺着喉咙往下滑,“其实我不挑的。”

      “她总说你太瘦。”谢砚辞的目光落在他校服袖口,那里磨出的毛边被人用同色线细细缝过,是谢砚辞母亲上周看见后,带回家补的,“说搞竞赛费脑子,得多吃点带糖的。”

      正说着,谢砚辞的母亲突然从人群外挤进来,米白色的风衣上沾着点桂花,手里拎着的保温桶晃出轻快的碰撞声。“刚从学校实验室过来,”她把桶塞给谢砚辞,笑意落在沈卿安身上时格外温和,“给你们带了银耳莲子羹,特意多加了冰糖,卿安上次说喜欢甜口的。”

      她伸手替谢砚辞理了理歪掉的衣领,指尖划过他胸前的校徽:“我跟物理系的同事说了卿安那个量子隧穿的解法,他们都惊了,说‘这思路比教材还野,偏偏能走通’。”转头看向沈卿安时,眼里的光更亮了些,“你们俩啊,一个像精密的钟摆,一个像脱缰的流星,凑在一起倒成了绝配。”

      沈卿安的喉结动了动,刚想说点什么,裤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亮起的瞬间,“小姨”两个字像根细针,轻轻刺了他一下。谢砚辞的目光扫过来时,他慌忙按灭屏幕,指尖掐得手机壳边缘发烫。

      “我去接个电话。”沈卿安转身往走廊尽头走,脚步有点急。谢砚辞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保温杯里的枣茶还冒着热气,突然想起岑老师今早说的话:“卿安小姨刚才来办公室,说周末想让他去店里帮忙看摊,说竞赛那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如多赚点实在’。”

      那时谢砚辞的母亲正在旁边整理竞赛资料,闻言笔尖顿了顿,突然抬头:“让砚辞周六跟卿安说‘要去他家对题’,我把资料打印两份,顺便……带点刚烤的饼干过去。”

      走廊尽头的窗开着,秋风卷着桂花香灌进来。沈卿安按下接听键,小姨的声音带着点集市的嘈杂:“安安啊,省赛那事我听说了,妈想了想,要不就算了吧?你王阿姨说她侄子在电脑城当学徒,一个月能挣不少呢……”

      “小姨,”沈卿安的声音有点发紧,指尖抠着窗沿的裂缝,“我想试试。”

      “试什么试?”小姨的声音陡然拔高,“你爸当年就是试来试去,最后落得什么下场?我跟你说,这周末必须来店里帮忙,不然……”

      后面的话被风吹得有点散,沈卿安只觉得耳朵嗡嗡作响。他挂了电话,对着窗户哈出一口气,玻璃上立刻凝出层白雾,他伸手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奖杯,又被自己用袖子擦掉,留下片模糊的水痕。

      “在这儿罚站呢?”谢砚辞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带着点笑意。沈卿安回头时,看见他手里拿着两袋牛奶,其中一袋是自己常喝的草莓味。“我妈说空腹喝枣茶不好。”谢砚辞把牛奶递过来,目光落在他发红的眼角,没多问,只是说,“岑老师让我们去办公室拿省赛的注意事项,走吧。”

      沈卿安接过牛奶,指尖不小心碰到谢砚辞的手背,像触到团温热的棉花。他吸了口牛奶,草莓的甜香混着桂花香漫上来,突然笑了:“小姨说,等拿了奖,请我们吃火锅,要特辣的那种。”

      谢砚辞挑眉看他,没戳破他撒谎时总爱抿唇的小动作,只是伸手替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好啊,到时候我妈肯定要跟去,她说想尝尝你说的那家‘辣到喷火’的火锅店。”

      晚自习的实验室格外安静,只有笔尖划过草稿纸的沙沙声。沈卿安正在画单缝衍射的光路图,笔尖突然顿住——谢砚辞的手不知什么时候覆了上来,掌心的温度透过他的手背,慢慢传到发颤的笔尖上。

      “这里的角度标反了。”谢砚辞的呼吸落在他耳后,像羽毛轻轻扫过,“阅卷老师最在意这种细节。”他的手指带着沈卿安的笔,在纸上轻轻改了个方向,“你看,这样就对了。”

      沈卿安的心跳突然乱了半拍,笔尖在纸上洇出个小小的墨点,像颗没藏住的心事。他侧过脸时,正撞见谢砚辞垂下的眼睫,台灯的光在那片阴影里投下细碎的金芒,像揉碎的星星落在上面。

      “谢砚辞,”他的声音轻得像怕惊飞什么,“你说……我们真的能拿金奖吗?”

      谢砚辞没立刻回答,只是翻到草稿纸的最后一页。那里画着两个简笔画小人,一个举着奖杯,一个比着“V”字手势,衣服上分别写着他们的名字,是沈卿安昨晚趁谢砚辞去接水时偷偷画的。“我妈翻到了当年那两个学长的笔记,”谢砚辞的指尖轻轻点在小人的脸上,“他们也总在草稿纸角落画这个,画到最后,真的一起站到了领奖台上。”

      沈卿安看着那两个歪歪扭扭的小人,突然想起今早名单上并排的名字,想起保温桶里的银耳羹,想起谢砚辞母亲缝补的袖口。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散落在地上的星子,此刻突然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串了起来,在他心里亮成一片银河。

      “其实我小姨……”沈卿安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笔尖在纸上反复划着,“她不太想让我去省赛。”

      谢砚辞握着笔的手顿了顿,台灯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我妈说,”他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当年她带的竞赛队里,有个女生家里也不同意,说‘女孩子搞物理没前途’。”他往沈卿安那边凑了凑,两人的肩膀轻轻靠在一起,“后来那个女生拿了全国银奖,她妈去领奖台给她献花时,哭得比谁都凶。”

      沈卿安的睫毛颤了颤,没说话。谢砚辞却像看穿了他的心思,从书包里掏出两张打印纸:“我妈托人查了省赛考点附近的酒店,这是两家评价最好的,说让我们选。”他指着其中一张,“这家有自习室,24小时供电,她说我们肯定要熬夜对题。”

      沈卿安看着那张纸,备注栏里写着“双床房,麻烦留靠近楼梯的房间,方便两个孩子早起”,字迹清秀,是谢砚辞母亲的笔锋。他突然想起上周在谢砚辞家,看见冰箱门上贴着的便签:“卿安喜欢吃带芝麻的汤圆,周六记得买两袋”,也是这样的字迹,温柔得像浸过温水。

      “收东西吧,”谢砚辞开始收拾实验器材,金属碰撞的轻响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再不走,门卫大爷要锁门了。”

      沈卿安点头,把草稿纸往书包里塞时,谢砚辞突然从背后递来个小小的锦盒。打开的瞬间,枚银色的书签躺在里面,上面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粒子轨迹,像永远不会分开的藤蔓。

      “我妈让人打的,”谢砚辞的耳根有点红,手指在盒沿上轻轻敲了敲,“她说这叫‘量子纠缠’,两个粒子不管离多远,总能感觉到对方的存在。”

      沈卿安捏起那枚书签,冰凉的金属贴着掌心,却烫得他心里发暖。盒底贴着张小小的便签,是谢砚辞母亲的字迹:“好的伙伴,是彼此的观测者,也是照亮对方的光。”

      锁实验室门时,谢砚辞的钥匙串晃出轻响,那个沈卿安在废品站淘的小磁铁,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你知道吗,”沈卿安突然开口,目光落在那枚磁铁上,“异极相吸的意思,不是谁依附谁,是缺的那部分,刚好能被对方补上。”

      谢砚辞回头时,秋风吹起他额前的碎发,眼里的光比天上的星星还亮:“那我们刚好。你跳脱的地方,我来补严谨;我太闷的时候,你带我闯闯。”

      桂花瓣在夜风中簌簌落下,粘在两人的校服上。沈卿安低头看着书签上缠绕的轨迹,突然觉得那些复杂的物理公式都有了形状——就像此刻的他们,是两个独立的变量,却在名为“梦想”的坐标系里,解出了唯一的答案。

      走在空旷的走廊里,谢砚辞突然说:“周六早上我去找你,就说‘对题’,我妈烤了蔓越莓饼干,据说能提神。”

      沈卿安的脚步顿了顿,抬头时,看见谢砚辞眼里的光映着月光,亮得让人不敢直视。他突然笑了,用力点头:“好,我把那道电磁学综合题的新思路整理出来,保证让你惊掉下巴。”

      夜风卷着他们的笑声,漫过种满桂树的操场。远处的路灯在地上投下两道并排的影子,时而靠近,时而重叠,像两个少年正一步一步,走向那个写着他们名字的未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