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学术的共鸣 ...

  •   一周后的周日下午两点,生物系那栋颇有年头的红砖主楼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静谧而肃穆。我踩着点,根据林薇师姐提供的信息,提前十分钟到达三楼的Advanced Molecular Biology实验室门口,紧张又忐忑,深吸了一口气,才推开那扇厚重的隔音门。
      一股熟悉的、混合着消毒水、无菌手套和精密仪器特有金属冷却剂的味道扑面而来,奇异地抚平了我内心最后一丝忐忑。实验室里已经来了七八个人,都是生面孔,看起来像是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彼此间低声交谈着,氛围专业而专注。并没有任何人关注到我的到来,真好!孙教授还没到,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神情严谨的博士师兄正在分发实验服和签到表。
      换上白大褂,戴上乳胶手套,那股熟悉的气息包裹的安全感逐渐驱散了社交环境带来的轻微不适。
      孙教授准时踏入实验室,步伐生风,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他没有多余寒暄,锐利的目光扫视一圈,便直接开始讲解今天的内容——新型定量PCR仪的原理、操作要点以及本次实验的具体设计和预期。
      我立刻进入状态,翻开常用的深蓝色活页夹,拿出那支按压式中性笔,尽可能专注快速的记录着屏幕上的每一个要点和孙教授强调的注意事项,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轻响,大脑飞速运转,理解并消化着每一个信息点。
      理论讲解完毕,进入实际操作环节。我们被随机分成两人一组。和我一组的是一位看起来沉稳内敛的研一学长。从开机预热、程序编辑、反应体系计算与配制,到最关键的上样环节——需要将微升级的样品精确加入比指甲盖还小的八联管孔槽里,每一步都要求极高的严谨性和稳定性。
      当我的指尖触碰到那些冰凉而精密的仪器旋钮,当目光透过护目镜聚焦在纤细的加样枪枪头和微小的刻度上时,外界的喧嚣全都模糊、淡去,最终被屏蔽在外。我的世界里只剩下眼前这一方操作台,只剩下对每一个步骤绝对精确操作的执行要求,空气中只剩下仪器低微的运行嗡鸣和自己平稳的呼吸声。
      “退火温度就按步骤上设的58.5℃?”同伴再次确认道,语气里带着初次操作新型号仪器特有的谨慎。
      “嗯,”我头也没抬,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需要分装的、珍贵且易污染的cDNA模板上,“根据我们使用的引物对的Tm值计算,58.5℃是最佳起始点,可以先在这个温度下跑一次,根据溶解曲线再优化。”我的动作稳而轻巧,手腕没有一丝颤抖。
      “师弟,你操作很熟练啊,手法也稳,不像第一次接触这个型号。”学长看着我的动作,略带赞叹地低声说。
      “谢谢,提前预习了一下操作手册和注意事项。”我低声回应,心思仍在确保每一份样品都被准确无误地转移。
      三个小时在高强度的操作中飞逝而过。当最后一份样品被小心翼翼放入仪器样品槽,确认盖严,点击运行按钮,看着控制屏幕上复杂的升温程序开始有条不紊地执行,升温曲线平稳爬升,我才缓缓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憋了许久的气,下意识地抬手揉了揉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而有些发酸的后颈和紧绷的手腕。
      孙教授背着手,表情严肃地踱步过来,依次查看各组的仪器屏幕和实验记录。走到我们这台仪器前时,他停下脚步,身体微微前倾,仔细审视着屏幕上实时显示的扩增曲线。
      “嗯,曲线形状不错,拐点清晰,平台期也稳,复孔之间的重复性很好,杂峰很少。”孙教授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他随即拿起我摊开在实验台上的记录本——上面不仅工整清晰地记录了所有原始数据、仪器参数、加样体积,还在旁边空白处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可能的异常点和我自己对某个异常值原因的初步推测——可能是涡旋混合不充分?
      “唐谈是吧?”孙教授的目光从记录本上移开,落在我脸上,那双仿佛高阶修士洞察一切直盯着我的眼睛让我有些头皮发麻,“我记得你。上次的细胞呼吸代谢实验报告我看了,逻辑推导非常清晰,数据分析透彻,结论严谨,写得相当好。”他顿了顿,用手指敲了敲我的记录本,“这次操作也很规范,记录得尤其详细,有自己的思考,很好。搞科研就需要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保持下去,以后在这个领域肯定会有所作为。各位同学大家等会也可以拿过去看看,你们这小学弟还只是大一呢!”
      我的脸颊控制不住地微微发热,被学术大佬如此直接而具体地肯定,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瞬间冲淡了所有的疲惫,心脏因为激动而轻轻鼓胀着。我想我的脸和双耳应该已经红温了,很局促地低声道:“谢谢孙教授”——我还是不太适应这种状态!
      和大家一起严格按照流程清洗实验用具、整理台面、脱下实验服,我脑子里还在反复回味着刚才的实验细节和孙教授的话语,一边习惯性地拿起桌面上那个常用的深蓝色活页夹——里面是今天刚发的实验流程讲义和临时记录的数据纸页,一边仍在思考着那个斜率稍显平缓的样品孔可能的影响因素……就这么一边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一边有些心不在焉地跟着低声交谈的人群走出了实验室。
      走廊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头顶日光灯管的微弱电流声和我的脚步声。静谧寒冷的有些令人不习惯——这比南方老家的冬天冷多了!快到楼梯口时,突然一个高大的身影从旁边消防门旁的阴影里缓步走出,安静却不容忽视地挡在了前面的路上。
      我顿住脚步,有些茫然、惊慌地抬起头。
      是秦天。
      他怎么……会在这个时间出现在这个地方?生物系的主楼,周日下午,这个僻静的、通常只有我们这群泡实验室的人才会出没的楼层?
      他没有说话,只是像之前那样盯着我看,走廊的光线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嘴角似乎牵起一个极淡、几乎难以捕捉的弧度,很轻微,却意外地让他平时显得有些冷硬淡漠的面部线条柔和了不少。然后,他伸出手,递过来一个我无比熟悉、甚至边缘都有些磨白起毛的深蓝色硬壳笔记本——那里面是我半个多学期以来,一字一句积累下来的心血。
      我彻底愣住了,下意识地低头看向自己怀里抱着的活页夹,心里猛地一沉,空落落地发慌。笔记本!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笔记!刚才离开实验室时脑子还在想着教授的话和那个异常数据点,只顺手拿了最上面的活页夹,居然把垫在下面、视若珍宝的核心笔记本落下了!
      他……怎么会拿着我的笔记本?他刚才在实验室外面?看到我出来时没拿?所以特意等在这里?
      “谢……谢谢。”我赶紧接过来,紧紧抱在怀里,声音因为后怕和尴尬而有些发干,脸上控制不住地阵阵发热。怎么总是在他面前犯这种低级又致命的错误。
      “嗯,没事!”他收回手,还是盯着我看!
      难不成刚被孙教授夸奖有些许兴奋,脸颊和耳朵红温状态还在持续?太丢人了?我正想说点什么,“看你刚才在里面很投入,很认真,就像……”他接着开口,声音也比往常低沉柔和了许多,少了那份惯有的冷硬,甚至带上了一点……或许是赞赏的意味?“就没进去打扰你。”
      他刚才真的在外面?还观察到我……很投入?而且……他今天整体的感觉,从表情到语气,都好像……有些不一样,话也多了起来。
      “你……等很久了?”我下意识地问了出来,声音比刚才更轻,问完立刻垂下了眼睫,盯着笔记本磨旧的边角,心里有点懊恼。这话听起来似乎超出了“普通同学”该有的关心范畴。
      “没多久。”他回答得依旧简练,但语气十分平和,甚至罕见地、似乎是为了让我安心而补充了一句,尽管那理由听起来略显苍白,“刚好……有点事路过这边。” 生物系主楼对于体育学院的他说“路过”,实在有些牵强。
      空气有片刻的安静。我抱着失而复得的笔记本和活页夹,手指无意识地、一遍遍摩挲着笔记本封面上那个磨旧的标签,仿佛这样才能确认它的存在,也不知道接着该说什么!
      “笔记很重要,”他又开口,声音低沉温和,像是在解释他等待的行为,又像是在单纯地陈述一个他观察到的事实,“看你……好像经常很宝贝地带着它。”
      “……嗯,”我点了点头,心里那点异样的、酥酥麻麻的感觉又悄然扩散开一些,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很多基础的理论知识和难点总结都在上面,查起来方便。”他竟然注意到我经常带着这个本子?他还用“宝贝”这个词……
      “嗯。”他几不可闻地应了一声,目光依旧落在我脸上,那里面有一种几乎可以称之为“耐心”和“温和”的东西,这种专注的柔和与他平日在球场上的凌厉或在其他人面前的疏离感截然不同,仿佛只在我面前才会悄然流露。他顿了顿,才说:“那,回去路上小心。”
      “好。”我移开视线,看着旁边光洁的墙壁,“谢谢你了。”这次的道谢比之前多了几分真心实意。
      “没事。”
      他这才微微侧身,让出通路。我抱紧怀里的东西,加快脚步,几乎是有些匆忙地从他身边走过,快步走向楼梯口。直到走下大半层楼梯,拐过弯,确认那道沉静却不再令人感到紧张和压迫的目光彻底消失后,紧绷的肩背才稍稍松弛下来。
      回到宿舍,叶子瑞正坐在桌前,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眉头微蹙,修长的手指在机械键盘上快速而有力地敲击着,发出清脆的嗒嗒声,时不时停下来,托着下巴思考,或是翻阅旁边厚厚的编程参考书,神情专注而认真,显然正在攻克某个复杂的算法或调试一段难搞的代码。听到我开门的声音,他立刻转过头,脸上瞬间阴转晴,露出一个阳光又带着点急切关心的笑容,暂时放下了手里焦头烂额的工作:“谈谈回来啦?怎么样怎么样?孙教授那个高大上的兴趣小组,还顺利吗?有没有被那些传说中巨精密的仪器给难住?”他的语气里充满了真诚的关切和浓厚的兴趣,是真切地想要了解我的经历和感受,迫不及待地想分享我的情绪。
      “还挺顺利的,”我把东西放在自己书桌上,想到下午成功的实验和孙教授那句珍贵的肯定,语气也不自觉地轻快上扬,带着一点小小的成就感,“仪器是挺复杂的,按钮多得眼花,不过原理弄懂了,操作起来就还好,重在细心。孙教授还挺满意的,夸我实验记录做得规范清晰。”我没太好意思直接复述教授夸我“以后会有所作为”的话。
      “真的啊?太棒了!我就知道你一定没问题!”叶子瑞眼睛唰地亮了,笑得没心没肺,“你做事那么认真踏实,笔记做得跟印刷品似的,孙教授那种学术大牛肯定最欣赏你这种学生了!到底是什么神器啊?是那种能实时看荧光信号的吗?哎,可惜我是搞代码的,跟这些精密仪器无缘,不然真想也去亲手摸一摸……”他兴致勃勃地追问着细节,眼神发亮,全方位地表达着他的赞赏和支持,极大地满足了我那一点点需要被认可的分享欲。
      和他轻松地聊了几句下午的实验趣事,心情也变得更加明朗起来。我放下东西,准备开始整理刚才的记录。
      “哦对了,”叶子瑞像是忽然想起什么,重新拿起咖啡杯喝了一口,“我下午两点四十左右头昏脑涨,出去买了杯冰美式提神,好像在你们生物楼附近那边瞥见天哥了,也不知道在干嘛,就站那儿,好像有一小会儿了。”他语气里带着点纯粹的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我整理书桌的手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他……在楼附近?两点四十多?并不是恰好在走廊撞见?他等了一会儿?
      心里那点异样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又悄悄浮起,像投入静湖的小石子,荡开一圈圈细微却无法忽视的涟漪。但我很快强迫自己把它们按了下去。大概是巧合吧。他可能有事找别人,或者……就是在等人。不过这等人也应该等了有两三个小时,总不能是特意等着给我送笔记本吧?算了不想了!
      “可能吧,我没太注意。”我低声回了一句,语气尽量平淡,转身翻开活页夹,假装专注于整理那些数据记录,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习惯性地,我又打开那本失而复得的深蓝色硬壳笔记本,想将今天的一些实验实操注意事项记录上去。
      指尖翻过扉页,却意外地触碰到了一点不一样的硬度和平滑感。
      疑惑地定睛看去,只见扉页和第一页纸之间,平整地夹着一片银杏叶子。不是那种干枯脆弱的,而是被精心处理过的,金黄色的色泽保存得极好,形态完美,每一根叶脉都清晰无比,被压得平平整整,边缘没有丝毫卷曲或破损,仿佛连时光都特意为它驻足。
      我小心翼翼地捏着叶梗,将它轻轻拿起,对着窗外傍晚渐弱的天光仔细端详。心中满是诧异。这都初冬时节了,校园里那些银杏树早就只剩光秃秃的枝桠,地上的落叶也早已被勤劳的保洁清扫干净。他是从哪里……找到这样一片宛如鼎盛时期被定格下来的完美叶子的?
      还……如此特意地、细心地夹在我最重要的笔记本里。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看着掌心这片安静躺着的金色小舟,心里那点刚刚被强行压下去的纷乱思绪瞬间又冒了头,甚至更加汹涌。他最近两个月的行为轨迹实在太令人费解,充满了矛盾。一会儿是叶子瑞生日那晚强势到近乎粗暴、令人恐惧和愤怒的模样;一会儿是通宵达旦、笨拙却无法否认用心的照顾;一会儿是雪地里那句直白又古怪、傻傻的“罚站”;现在又是默默去实验室帮我拿笔记本并附上一片银杏叶……甚至,刚才在走廊短暂的交集里,他看我的眼神、说话的语气,都好像……真的温柔了不少!
      是因为那晚的事让他内心深感愧疚和不安,所以迫切地想做些事情来补偿我,以求自己内心好过一些?还是他觉得,毕竟同是男生,发生了那种难以启齿的意外,关系若一直僵持下去,日后在共同圈子里见面难免尴尬,所以想主动缓和一下,表达善意,让一切回归“正常”的普通同学轨道?
      思来想去,似乎也只有这些理由能够解释得通,符合逻辑。对,应该就是这样。只能是这样。
      我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将这些扰乱心神的、不合时宜的猜测和细微波动统统挤出脑海,然后近乎郑重地、将那片小小的金色叶子重新夹回厚重的笔记本扉页深处,轻轻合上。不要再多想了,唐谈。他怎么做,那是他的事情和选择。那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一场荒唐的意外,既然已经发生,除了尽力遗忘和翻篇,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以后彼此就做最普通、最泛泛之交的同学,维持必要的、礼貌的客气,保持一点距离,不再有任何超出常规社交范围的交集,这就是最好、也是最理智的结局。
      其他的,不必深究,不必产生任何不必要的期待,更不必为此困扰。
      我用力握了握笔,深吸一口气,将全部的注意力强行拉回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实验数据、复杂的扩增曲线和尚未完全理清的问题点上,让绝对理性的科学思维逐渐重新占领大脑的高地。
      窗外,天色在我不曾留意时,已彻底沉入墨蓝,远处教学楼星星点点的灯火依次亮起。
      那片被它的主人刻意收敛起所有心绪、试图理性封印的金色银杏叶,此刻正静静地躺在厚重纸页构成的黑暗里,像一个沉默而温暖的谜题,一个被暂时搁置、却远未解开的瞬间。它所带来的细微扰动,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涟漪虽渐渐平复,但那石子本身,已沉入湖底,悄然改变了那里的地貌。
      (第十一章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