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离京暗涌启新程 ...

  •   离京的决定一旦做出,便需争分夺秒。张九九深知,严世蕃既然布下此局,后续的杀招必然接踵而至,绝不会给他从容准备的时间。
      他首先做的,是再次尝试通过“守序之证”令牌联系“流亡者”。这一次,他不仅发送了“被迫离京”、“东南沿海”、“硝石危机”等关键词,更附加了一道极其强烈的、关于“清理者追踪”与“仿制辉玉陷阱”的警示信息。令牌的光芒比上次更加急促,信息传递出去后,依旧没有即时回应,但张九九能感觉到,这次的信息似乎穿透了某种无形的屏障,向着极遥远的方向扩散开去。他只能寄希望于那些神秘的盟友能够接收到,并在他抵达东南之前有所接应。
      接下来是资源的准备。他手中能动用的现银不多,大部分都投入了西山窑务的改良和格物斋的日常运作。他当机立断,以“奉旨筹措解决硝石之法,需前期投入”为由,通过西山皇庄管事的渠道,紧急调用了一笔不算丰厚但足以支撑初期行动的款项。同时,他带上了所有关于“星尘余烬”和“虚空辉玉”的研究笔记、那几片关键的矿石样本、指向罗盘、奇特刻刀,以及尽可能多的、由西山改良窑产出的、品质上乘的木炭和少量提炼出的、纯度更高的硝石、硫磺样本——这些既是掩护,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武器方面,赵铁柱负责筹备。除了常规的腰刀、弓箭,他还通过昔日在锦衣卫的旧关系,弄到了一些军用的劲弩和破甲箭矢,以及几套轻便的皮甲。张九九则利用有限的工具和材料,结合现代知识,赶制了几样小玩意儿:加了特制辣椒粉和石灰粉的“震撼弹”,利用机括发射钢针的袖箭改良版,以及几个结构巧妙、能发出尖锐警报声的简易触发装置。
      人员则是最大的问题。格物斋本身没有武装力量,赵铁柱麾下真正可靠、能带走的,只有那两名原锦衣卫下属。张九九思虑再三,决定不再从西山抽调人手,以免打草惊蛇,也避免将那些普通窑工卷入这场远超他们理解的凶险之中。最终,这支离京的队伍,只有张九九、赵铁柱及那两名护卫,共四人,轻车简从,力求隐蔽迅速。
      离京前夜,张九九再次施展那简陋的“静默场”,将自己隔绝起来,最后一次梳理脑海中的“玉衡”碎片信息。他重点搜寻与“能量探测”、“信号屏蔽”、“矿物识别”相关的内容,虽然所得依旧残缺,但几个关于基础能量纹路绘制和简易干扰力场构筑的模糊概念,让他对改进“静默场”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他将这些想法仔细记录下来,准备在路上尝试。
      他也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面。东南沿海,倭患是明面的威胁,但真正的危险,来自于隐藏在水面之下的严党势力和可能存在的“清理者”。硝石短缺是切入点,但问题的根源可能更加复杂。他必须利用这次机会,不仅解决眼前的危机,更要设法找到破局的关键,甚至……主动出击。
      第二天拂晓,天色未明,寒意刺骨。一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在两名骑马护卫的簇拥下,悄无声息地驶出了会同北馆,沿着尚未完全苏醒的街道,向着京城东南方向的朝阳门驶去。
      马车内,张九九撩开车帘一角,回望那在晨曦中显露出庞大轮廓的紫禁城,金色的琉璃瓦在初升的阳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泽。这座帝国的心脏,既是庇护所,也是囚笼。如今,他主动走了出来,前途未卜。
      “九九,前面就到城门了。”赵铁柱在外低声提醒。
      张九九放下车帘,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他知道,城门外,等待他的绝不会是坦途。
      果然,在城门处,他们遭遇了第一次盘查。守门的兵丁似乎格外认真,不仅查验了路引和文书(由吕芳那边提供,手续齐全),还对马车内外进行了仔细的搜查,甚至试图打开张九九那个装着矿石样本和研究笔记的箱子。
      “这里面是什么?”一个看似队正模样的军官指着箱子,语气生硬。
      “一些格物所用的矿石样本和书籍,奉旨前往东南公干所用。”张九九平静回答,暗中对赵铁柱使了个眼色。
      赵铁柱上前一步,看似随意地拍了拍那军官的肩膀,顺势将一小锭银子塞入其手中,低声道:“兄弟,行个方便,赶时间。”
      那军官掂量了一下银锭,脸色稍霁,又看了看文书上鲜红的印章,终于挥了挥手:“放行!”
      马车缓缓驶出高大的城门洞,将京城的喧嚣与压抑暂时抛在身后。然而,张九九的心并未放松。刚才的盘查,看似寻常,但他敏锐地察觉到,那几个兵丁的眼神深处,带着一种不同于普通守城士卒的审视与冰冷。这恐怕只是严世蕃安排的第一道开胃小菜。
      车队沿着官道向南而行。冬日田野萧瑟,寒风卷起地上的枯草和尘土。张九九让赵铁柱保持警惕,自己则大部分时间留在马车内,一边抓紧时间尝试改进“静默场”,一边研究那指向罗盘。罗盘中心那淡金色的光丝依旧指向西方偏南的方向,似乎与他们的行程方向有所偏离,但张九九隐隐感觉,这个方向或许并非随意指定,可能与“流亡者”的据点或另一处“星尘余烬”矿脉有关。他默默记下这个方向,留待日后探查。
      行程第一天,平安无事。傍晚,他们在距离京城约八十里的一处官方驿站落脚。驿站条件简陋,但还算干净。张九九不敢大意,让赵铁柱和两名护卫轮流守夜,并将那几个简易触发装置布置在房间和院落周围。
      深夜,万籁俱寂。张九九正在灯下绘制改进“静默场”的能量纹路草图(根据“玉衡”碎片信息和他自己的理解),突然,怀中那一直安静的“守序之证”令牌,再次传来一阵极其短暂、但比上次更加清晰的灼热感!
      这一次,伴随灼热的,还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意念碎片,直接烙印在他脑海:
      【…信号确认…坐标…运河…漕船…跟踪…目标…东南…警告…拦截…】
      张九九猛地站起身,脸色骤变!
      信号确认?坐标在运河?漕船跟踪?目标东南?警告拦截?
      是“清理者”!
      他们已经通过某种方式,确认了文华殿的信号源自于他,并且锁定了他的行程路线和目标方向!他们正在利用运河漕运体系进行跟踪,并且很可能在前方设置了拦截点!
      他立刻叫醒赵铁柱,将情况简要说了一遍(隐去了令牌和意念传递的具体来源,只说是特殊渠道获得的预警)。
      赵铁柱闻言,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运河跟踪?前方拦截?他们动作好快!”他走到窗边,仔细观察着外面漆黑的夜色,“走陆路虽然慢,但相对隐蔽。如果他们动用漕帮或者沿岸卫所的力量,在运河沿线乃至前方枢纽设卡,我们很难避开。”
      张九九看着桌上铺开的地图,手指沿着他们计划的陆路南下路线滑动,最终停在了一个关键的水陆枢纽——位于山东境内的临清州。那里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漕粮转运中心,商贾云集,龙蛇混杂,既是必经之路,也是设伏的绝佳地点。
      “不能去临清。”张九九沉声道,“严党在那里势力根深蒂固,若再有‘清理者’提供的精准信息,我们就是自投罗网。”
      “可若绕行,路途遥远,耗时太久,恐怕会耽误朝廷要求的期限……”赵铁柱皱眉。
      “期限固然重要,但命更重要。”张九九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我们改道!不走山东官道,转向西南,绕行河南归德府,再折向东南,经南直隶(安徽)进入浙江!虽然路程倍增,但可以避开他们重点布防的运河沿线!”
      这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决定。绕行意味着更长的旅途、更复杂的地形、以及可能遭遇的其他未知风险。但这也是目前打破对方预设包围圈的唯一方法。
      “好!就按你说的办!”赵铁柱对张九九的判断给予了毫无保留的信任。
      第二天天色未亮,四人小队便悄然离开了驿站,没有继续向南,而是转而向西,踏上了那条更加漫长、充满未知的绕行之路。
      在他们离开后约一个时辰,一队穿着漕运兵丁服饰、却气息精悍的人马来到了驿站,扑了个空。为首的汉子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和地上凌乱的车辙印,脸色阴沉地啐了一口:“妈的,溜得倒快!发信号,目标改道,通知前面的人,按第二套方案,在归德府一线准备拦截!”
      一张无形的网,虽然第一次兜捕落空,却已悄然改变了形状,向着更广阔的区域笼罩下来。而张九九这只被迫离巢的鸟儿,能否在这张越发庞大的网合拢之前,找到那一线生机,并在这被迫开启的新征程中,揭开东南之局的重重迷雾?前方的归德府,等待他们的,又将是怎样的凶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