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鬼工”初显 ...

  •   送走了宗正寺的瘟神刘管事,赵楷看着院子里那堆被劈烂的底座木头,又看看核心结构完好无损但暂时成了摆设的按摩仪,心里那叫一个憋闷。

      这就好比好不容易开发出一款爆款APP,正准备大规模推广呢,结果工信部一纸文书下来:资质不全,立即下架!

      “郎君,这……这还能用吗?”铁蛋蹲在那堆零件旁边,眼巴巴地看着,仿佛看着一堆即将离他而去的肉。

      “能用,当然能用!”赵楷没好气地踢了一脚滚桶,咕噜噜转了几圈,“不就是个底座吗?重新做一个更结实的!但是……”

      他叹了口气:“不能再明目张胆抬出去摆摊了。刘扒皮那眼睛肯定盯着呢。”

      铁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咱们没钱买肉了?”

      这话戳中了赵楷的痛处。虽然怀里还有吕相公赏的十九两多银子(昨天吃了一顿),但坐吃山空不是办法。开源的路子被堵了一条,节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钱要省着花。”赵楷下定决心,“以后工具能自己修就不买新的,材料能自己凑合就尽量不采购贵的……对了!”

      他猛地想起昨天翻找时看到的那个原主留下的、失败的黑乎乎黏糊糊的“胶罐”。

      “铁蛋,把我工棚角落里那个黑陶罐拿出来!”

      铁蛋依言,很快抱出一个沾满干涸污渍、散发着古怪酸腐气味的罐子。

      赵楷捂着鼻子凑过去看了看,里面是某种凝固的、颜色可疑的胶状物。根据原主残存的记忆,这好像是用鱼鳔、猪皮和一些乱七八糟的植物汁液熬煮出来的,本想用来粘羽毛,结果粘性差、味道大,还爱招虫子,彻底失败。

      “这玩意……要是能改良一下就好了。”赵楷捏着下巴思索。好的胶合剂太重要了,无论是木工还是以后可能做的其他东西。市面上好的鱼鳔胶、骨胶价格不菲。

      “还有猪油,”他踢了踢脚边空了一半的猪油罐,“这玩意夏天容易坏,冬天容易凝,润滑效果也一般般……”

      节流节流,省钱的最高境界不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吗?

      搞不了高大上的应用科学,咱还不能搞点基础化学(或者说,古代手工业经验科学)?

      说干就干!

      赵楷立刻给铁蛋派发了新任务:“铁蛋,你去肉市,找那些屠户,便宜收他们没人要的鱼鳔、碎猪皮、还有……嗯……牛羊的骨头,对,越便宜越好,最好是白送!再买点最便宜的石灰回来!”

      铁蛋虽然不明白要这些下脚料干嘛,但听说“便宜”和“白送”,立刻干劲十足,拎着个破筐就跑了出去。

      赵楷自己则开始折腾那罐猪油。猪油润滑的主要问题是低温凝固和易氧化。他记得好像加入一些东西可以改善……比如硫磺?或者铅粉?不不不,那都有毒。或者……蜂蜡?松脂?

      好像蜂蜡可以提高熔点?

      他让铁蛋顺便打听一下蜂蜡和松脂的价格,结果铁蛋回来汇报,蜂蜡死贵,松脂稍微便宜点,但也不划算。

      “得,还是先从胶入手吧。”赵楷放弃了改良润滑剂的念头。

      很快,铁蛋带着一大筐腥气扑鼻的“战利品”回来了——几乎没花钱,几个铜板就搞定了一大堆。

      赵楷捏着鼻子,指挥铁蛋把这些东西反复清洗,然后找了个破陶锅,支在院子里,开始他的“古代化工”实验。

      熬胶!

      根据他模糊的化学知识和对古代工艺的推测,需要反复熬煮、过滤、提纯。石灰好像可以用来净化?

      过程是惨不忍睹的。

      院子里很快弥漫开一股难以形容的、混合了腥臭、焦糊和石灰味的古怪气息,烟雾缭绕,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重操旧业搞炼丹。

      铁蛋被熏得直流眼泪,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赵楷的指挥添柴、扇风、倒废水。

      赵楷自己也忙得灰头土脸,被烟呛得咳嗽连连。他一边操作一边疯狂吐槽:“这特么连个温度计都没有!全凭感觉!过滤布也太糙了!纯度根本没法看!实验室安全规范全是狗屁!”

      折腾了整整两天,失败了无数次,烧糊了好几锅,浪费了不少柴火,终于让他搞出了一小罐颜色稍微清亮了些、粘稠度也高了不少的胶液。

      冷却之后,赵楷迫不及待地做了个测试——找来两块木片,涂上胶,用力压紧。

      等待干燥的时间里,赵楷的心是悬着的。这要是再失败,他可能真要考虑去抱刘管事大腿求他高抬贵手允许自己摆摊了。

      几个时辰后,他小心翼翼地尝试掰开木片。

      “嘿!”赵楷眼睛一亮。

      两块木片粘得相当牢固,需要用力才能掰开,而且断裂面大部分是木材本身,而不是胶层!

      成功了!虽然比不上现代化学胶,但绝对比原主那失败品和市面上一般的廉价胶要强!

      “哈哈!铁蛋!看到没有!咱们有自己的胶了!”赵楷兴奋地拍了拍铁蛋的肩膀。

      铁蛋憨笑着,虽然不明白这黏糊糊的东西有啥好高兴的,但郎君高兴,他就高兴。

      胶的成功大大鼓舞了赵楷的士气。虽然过程粗糙,结果也只是差强人意,但这代表了一种可能性——自力更生的可能性。

      他立刻用新熬制的胶,结合之前剩下的好木料,重新给按摩仪制作了一个更结实、更稳当的底座。他甚至优化了一下传动结构,用上了自制的胶进行加固。

      一台焕然一新、甚至性能略有提升的按摩仪再次诞生。

      但是,怎么把它变成钱呢?

      公然摆摊是不行了。赵楷琢磨着,得换个方式。

      “铁蛋,你之前说,码头扛活的王大哥,腰背老是疼?”

      “嗯呐!”铁蛋点头,“王大哥说,扛一天包,晚上睡觉都翻身难受。”

      “好!”赵楷打了个响指,“咱们送货上门!”

      他让铁蛋去码头,悄悄找到那位相熟的王姓力工,表示小王爷发明了个新玩意,能缓解腰背酸痛,可以免费上门试用一次,如果觉得好,以后每次只收两文钱,但得保密。

      王力工将信将疑,但听说免费,又想着赵楷之前那按摩仪的确有点名气,便答应下来。

      下班后,赵楷和铁蛋趁着夜色,抬着按摩仪,悄悄摸到了王力工租住的简陋棚屋。

      一番操作下来,王力工舒服得直哼哼,效果比在街口时还好(因为赵楷踩得更卖力了)。

      “神了!小王爷,你这玩意真神了!两文钱一次?值!太值了!”王力工痛快地付了钱(虽然是事后付的)。

      有了第一个口碑客户,很快,通过王力工私下介绍,他的工友、附近的其他力工、甚至一些做小生意劳累的摊主,都开始悄悄找赵楷预约“□□服务”。

      赵楷定价低廉,服务到位(主要是踩得卖力),而且要求保密,很快就在底层劳动者中间积累了一批固定客户。虽然每次赚得不多,但细水长流,而且极其隐蔽,完美避开了宗正寺的视线。

      他甚至开发了“包月套餐”,预付费还能打折。

      小钱钱又开始叮叮当当地流入他的口袋,虽然远不如之前摆摊暴利,但胜在稳定和安全。

      然而,赵楷并不满足于此。

      这天,他给一个老木匠□□完后,老木匠一边付钱,一边看着那按摩仪复杂的传动结构,啧啧称奇:“小王爷,您这手艺真是没得说,这木头家伙做得,比好些铁家伙还灵巧哩!俺做了大半辈子木工,都没见过这么精巧的木机括。”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赵楷心中一动。

      对啊!自己不能公然卖服务,但可以偷偷卖技术……或者说,卖解决方案啊!

      汴京城里这么多工匠,各行各业,他们会不会也需要一些……小小的“技术革新”呢?比如,更省力的工具?效率更高的小设备?

      自己这宗室身份不好直接下场做生意,但可以做个“技术顾问”啊!匿名的那种!

      这个念头让赵楷兴奋起来。

      几天后,机会来了。还是通过老木匠的介绍,一个经营着小造纸坊的坊主偷偷找上门来,愁眉苦脸地说他家的捣浆池的水槌效率太低,人力耗费太大,问小王爷有没有啥办法。

      赵楷跟着他去作坊看了一眼。

      那是一个利用水力带动的简单水锤,结构原始,效率低下,经常卡顿。

      赵楷只看了一眼,就指出了几个问题:杠杆比例不合理,转轴摩擦太大,击打角度不准……

      他拿着炭笔,在纸上唰唰唰画了几笔,调整了杠杆支点的位置,建议在转轴处加装铜套并涂抹厚脂润滑,又微调了水锤头的形状和落点。

      “照着这个改,效率至少能提三成。”赵楷笃定地说。

      那坊主将信将疑,但还是依言改造。几天后,他兴冲冲地再次找来,塞给赵楷一小串铜钱:“神了!小王爷!真的快多了!省了不少力!这是谢礼!您可千万别告诉别人!”

      赵楷掂量着铜钱,笑了。

      这路子,似乎比□□更有“钱途”,也更安全。

      于是,“汴京底层手工业者圈”里,开始悄悄流传起一个消息:南巷那个破院子里住着的赵小王爷,虽然行为古怪,但确实有点“鬼工”之才,尤其擅长摆弄那些木铁机括,能给人指点迷津,而且收费不高,嘴还严。

      找上门来求助的小作坊主、工匠渐渐多了起来。问题也千奇百怪:纺车卡线、磨盘不转、风箱漏气、甚至还有问怎么让井口打水更省力的……

      赵楷来者不拒,能用简单力学原理解决的绝不用复杂机构,能就地取材的绝不推荐昂贵材料。每次收费不高,但架不住细水长流。

      他的“鬼工”之名,开始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悄然孕育。

      当然,他偶尔也会失手。有一次他建议一个铁匠改进风箱,画了个自以为简单的双动式活塞结构图,结果那铁匠看了半天,憋出一句:“小王爷,您这图……俺看不懂啊……”

      赵楷:“……”

      好吧,图纸标准化和技术传播也是个问题。科技树,任重而道远啊。

      但不管怎样,他总算在宗正寺的压制下,又歪歪扭扭地开辟了一条新的生存之路。

      只是他没想到,这“鬼工”之名,除了带来铜钱,也悄然引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更加复杂的关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