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朝堂激辩 ...

  •   曹玮的提醒如同警钟,让赵楷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王貺等人的反扑果然如期而至,而且时机抓得极准——趁着战事平息,论功行赏的尘埃尚未落定,立刻发难,试图将“标准化”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小打小闹的弹劾,而是联合了工部、御史台乃至部分兵部官员,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联名上奏,言辞激烈,罗列了“标准化”的三大罪状:

      一、苛待工匠,败坏匠德:以死板规程束缚匠人灵性,以严苛检验挫伤匠人自尊,致使怨声载道,技艺凋零。

      二、虚耗国帑,得不偿失:推行新法,耗费巨万,添置量具,制作样板,靡费甚巨,然于军械增益有限,实为劳民伤财。

      三、延误军机,险酿大祸:战时生产,竟出弩臂裂纹之重大疏漏,若非及时发现,恐致前线惨败,其罪当诛!

      奏疏最后,强烈要求朝廷废止“标准化”新法,严惩主事者赵楷,以正视听。

      这份奏疏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皇帝赵祯虽未立刻表态,但显然受到了影响,下旨召集群臣,于垂拱殿进行廷议,专论此事。

      赵楷作为当事人,被破例宣召入殿,参与辩论。

      这是他第一次正式踏入大宋的最高权力中枢。垂拱殿内,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或好奇、或审视、或敌意地落在他这个年轻的宗室子弟身上。王貺、工部尚书等人面色冷峻,眼神锐利。曹玮、吕夷简等人则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御座上的赵祯,面沉如水,目光深邃。

      赵楷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躬身行礼。

      辩论很快进入白热化。

      王貺率先发难,引经据典,痛陈“标准化”如何违背祖制,摧残匠魂,言辞慷慨激昂,极具煽动性。工部尚书则从“国计民生”角度,列举了大量“靡费钱粮”的数据(虽然多有夸大),强调其得不偿失。兵部武库司的官员则揪住“弩臂裂纹”事件,大做文章,指责赵楷玩忽职守,险些酿成滔天大祸。

      面对汹涌的指责,赵楷没有急于辩驳,而是静静地听着,直到赵祯示意他发言。

      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清晰而沉稳:“陛下,诸位大人。小子才疏学浅,蒙圣恩,忝居将作监,试行新法。于诸位大人所言诸弊,小子不敢或忘,日夜惕厉。然,事有真伪,需以实据明辨。小子恳请陛下,容小子呈上数物,以证清白。”

      赵祯微微颔首:“准。”

      赵楷示意殿外等候的铁蛋和鲁小鱼(他们紧张得几乎同手同脚),抬进来几个沉重的箱子和几块巨大的木板。

      百官好奇地望去。

      赵楷首先指向木板。那上面贴满了密密麻麻的表格和图表,画着各种柱状、折线的图案(他用最简陋的方式呈现数据),旁边标注着文字。

      “此乃将作监试点工坊,试行‘标准化’前后,各项数据对比。”赵楷朗声道,“左为旧法,右为新法。请陛下与诸位大人御览。”

      他指着第一块木板:“此乃箭矢制作。旧法之下,日均产合格箭杆三百支,废料率三成。新法之下,日均产五百支,废料率降至一成半!此有每日工簿记录为证,一笔一划,皆可核查!”

      他又指向第二块木板:“此乃弩机部件加工。旧法,零件互换率不足三成,装配需大量修锉,耗时费力。新法,零件互换率超七成!装配工时省半!此有装配记录与战时前线军械监反馈文书为证!”他特意提到了前线反馈。

      接着,他打开箱子,取出几捆箭矢和几套弩机零件:“此乃新旧法制箭矢与零件,请陛下与诸位大人比对。”

      宦官将样品呈上。百官肉眼可见,新法制作的箭矢确实更加整齐划一,弩机零件光洁精密。

      数据直观,实物对比鲜明!朝堂上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王貺脸色微变,强辩道:“此皆微末之效!岂能掩其苛待工匠、靡费国帑之实?”

      赵楷不慌不忙,指向第三块木板:“此乃工匠工钱与物料耗费对比。新法推行后,因良品率提升,废料减少,工匠计件所得,实则增加!人均月钱增两成!而添置量具、样板之费,摊薄至每件军器,不足旧法废料价值之十一!何来‘苛待’?何来‘靡费’?此有将作监账目为凭!”

      他又拿出另一份文书:“此乃战时,前线军器监丞之私信抄本。信中明言,新制箭矢齐整,弩机零件可换,于守城、维修,‘裨益极大’!将士‘多有称便’!此乃战场实效,岂是虚言?”

      这前线来信,成了最有力的证据!战场上的认可,比任何朝堂辩论都更有分量!

      王貺等人顿时语塞,脸色难看。

      工部尚书冷哼一声:“巧言令色!纵有效益,然‘弩臂裂纹’之过,你如何辩解?此乃铁证如山!”

      赵楷深吸一口气,此事确实是他理亏。他躬身道:“陛下,弩臂裂纹,确为小子失察之过,不敢推诿。然此事根源,在于木料入库检验规程尚有疏漏,已及时补救,未造成实际损失。且此事恰恰证明,‘标准化’非为万能,需不断完善,尤需加强源头物料管控!小子已建立‘批次追溯’之法,严控来料,杜绝再犯!此有整改文书与追溯记录为证!”

      他坦然承认错误,但同时强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体系”的积极态度,并将事故转化为推动“标准化”深化的契机。

      这一番应对,不推诿,不狡辩,有理有据,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证伪,顿时让许多中立的官员微微颔首。

      曹玮此时出列表态:“陛下,赵楷年少,行事或有疏漏,然其心可嘉,其法有验。军械制造,关乎国运,墨守成规,必落后于人。‘标准化’虽有瑕疵,然其利远大于弊。前线将士之誉,便是明证。当助其完善,而非因噎废食。”

      吕夷简也缓缓开口:“曹承旨所言甚是。新法试行,岂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标准化’于军械之效,确有可观。然其是否适于百工,尚需斟酌。可暂限于军工作坊试行,待成效卓著,再议推广。”

      老宰相依旧是和稀泥,但肯定了军工作用的有效性。

      赵祯静静听着双方的辩论,看着那些图表和数据,手指轻轻敲着御案。

      良久,他缓缓开口:“朕观尔等所议,皆有其理。赵楷。”

      “臣在。”

      “你之所为,数据详实,前线有验,确于军械制造有益。然其法颇新,争议亦大,且亦有疏漏。朕意,准‘标准化’于将作监军工作坊继续试行,然需限其范围,严其规程,尤重物料根本,绝不可再出纰漏。工部、兵部需协同监管,共定章程。你可能做到?”

      “臣遵旨!定当谨记圣训,完善新法,不负圣望!”赵楷激动地叩首。皇帝终于做出了明确的裁决!虽然限制了范围,但毕竟保住了根本!

      赵祯又看向王貺等人:“王卿等所虑,亦是为国。新法试行,监管需严。着工部、御史台,密切关注,若有弊病,即时奏报。”

      “臣等遵旨!”王貺等人虽心有不甘,但皇帝已金口玉言,只能躬身领命。

      一场狂风暴雨般的朝堂之争,终于以赵楷和“标准化”的惨胜而告终。

      退朝之后,赵楷走出垂拱殿,只觉得浑身虚脱,后背早已被冷汗湿透。阳光照在身上,却感到一阵不真实的恍惚。

      “恭喜赵先生了。”曹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赵楷连忙转身行礼:“全赖大人回护!”

      曹玮淡淡一笑:“非也。是你自己,用实绩挣来的。然切记,陛下虽准你试行,却亦设下藩篱。日后行事,需更加如履薄冰,尤其工部那边,绝不会善罢甘休。”

      “下官明白。”赵楷凛然应道。

      经此一役,赵楷在朝堂上算是真正留下了名字,虽然毁誉参半,但再也无人敢轻视他这个“不务正业”的宗室子弟和他那套“歪理邪说”。

      回到将作监,消息早已传开。孙主事、铁蛋、鲁小鱼等人欢呼雀跃,如同过节。就连张匠头等老师傅,看赵楷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复杂的敬畏。

      赵楷却没有时间庆祝。皇帝的旨意既是肯定,也是紧箍咒。他必须尽快完善“标准化”体系,尤其是加强物料管控和质量追溯,堵住所有漏洞。

      他立刻投入了新一轮的工作。首先便是联合工部虞衡清吏司(尽管对方极不情愿),开始制定军工作料准入标准和检验规程,从源头把控质量。同时,将“批次管理”和“追溯体系”制度化,推广到所有军工作坊。

      过程依旧阻力重重,但有了皇帝的旨意,推进起来总算名正言顺了许多。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王貺等人的正面攻击受挫后,果然如曹玮所料,改变了策略,将矛头转向了更隐蔽的方向。

      这日,赵楷正在审核新制定的铁料验收标准,孙主事又一脸古怪地跑来。

      “赵先生,不好了……坊间……坊间都在传,说您……您那‘标准化’,是……是‘墨家余孽’,‘机械之心’,罔顾人伦,有干天和……”

      赵楷闻言,手一抖,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墨痕。

      “墨家余孽?机械之心?”他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这顶帽子,比之前的任何指控都要恶毒百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