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百工大比” ...

  •   “墨家余孽”?!“机械之心”?!

      这八个字如同淬毒的冰锥,狠狠刺入赵楷的心脏,让他瞬间手脚冰凉,血液都仿佛凝固了。

      在这个时代,这顶帽子的分量,足以压垮任何人!墨家学说自秦汉以降,早已式微,其“兼爱”、“非攻”的核心思想或许还能被部分士大夫私下欣赏,但其“明鬼”、“天志”的宗教色彩和“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与儒家主导的“亲亲尊尊”、“天命有德”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更因其强调逻辑、科技(被斥为“奇技淫巧”)和严密组织,历来被统治者视为潜在的威胁,是“异端”、“邪说”的代名词!

      将“标准化”与“墨家余孽”挂钩,这已不再是技术路线之争,而是意识形态的诛心之论!是要将他彻底打入万劫不复的政治深渊!

      “谁……谁传的?!”赵楷的声音因恐惧和愤怒而颤抖。

      孙主事脸色惨白,声音发虚:“不……不知从何而起,但……但近日汴京士林清议中,多有此论调……言……言赵先生之法,苛求一律,泯灭人性,犹如墨家‘尚同’,欲使天下工匠如机械般运转,毫无灵性仁心,实乃……实乃‘以器凌人’,有违圣人之道……甚至……甚至有人牵强附会,言陛下视察那日,工坊内机括冷硬,匠人面无表情,犹如……犹如墨者操戈……”

      赵楷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差点站立不稳。这谣言太恶毒了!不仅攻击他,甚至隐隐将矛头指向了认可他的皇帝!用心何其险恶!

      王貺这帮人,正面较量不过,开始玩最肮脏的抹黑战术了!

      “曹……曹大人可知此事?”赵楷强压恐慌问道。

      “下官……下官已禀报曹大人,曹大人只道……‘清者自清’,然神色颇为凝重……”孙主事低声道。

      赵楷的心沉到了谷底。曹玮的态度说明,这谣言已经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连他都感到棘手。这种涉及“道统”、“人心”的指控,最是虚无缥缈,却也最难辩白。

      他把自己关在工坊里,焦躁地踱步,脑子乱成一团浆糊。怎么办?怎么反驳?难道要写文章去跟那些士大夫辩论墨家思想的优劣?那只会越描越黑,正中对方下怀!

      “郎君,啥是墨家啊?很厉害吗?”铁蛋看他愁眉苦脸,憨憨地问道。

      赵楷苦笑,无力解释。

      鲁小鱼则一脸愤愤:“那些人就是胡说八道!咱们做的弩,打的刀,是杀敌保国的!怎么就有违圣道了?!”

      狄明月闻讯也急匆匆赶来,气得柳眉倒竖:“放屁!全是放屁!我这就去找那些乱嚼舌根的酸儒算账!”

      赵楷连忙拦住她:“我的姑奶奶!您别添乱了!这种事越闹越大,反而坐实了谣言!”

      “那怎么办?就任由他们泼脏水?”狄明月不服。

      赵楷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硬碰硬肯定不行,必须从根子上瓦解对方的立论基础。对方攻击的是“标准化”违背儒家“仁爱”、“人性”,那么……

      他的目光扫过工坊里那些正在忙碌的工匠,扫过墙上贴着的生产记录和安全规程,一个念头渐渐清晰起来。

      “他们不是说我的法子‘泯灭人性’、‘苛待工匠’吗?”赵楷眼中闪过一丝锐光,“那我就让他们看看,‘标准化’到底是如何‘仁爱’、如何‘保护’工匠的!”

      他立刻行动起来,不再去理会士林间的风言风语,而是埋头做三件事:

      第一,强化安全与健康防护。他根据前世模糊的记忆和工坊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极其简陋但前所未有的“安全生产规程”和“劳动保护措施”。比如:锻造工必须戴厚布手套和皮质围裙(防烫伤);打磨工必须用湿布蒙面(防粉尘);操作旋转机械必须束紧衣袖;工坊内必须配备清水和止血草药;甚至规定连续工作时辰后必须休息……他还让铁蛋做了几个“注意安全”、“小心烫伤”的木头警示牌,挂在醒目位置。

      第二,改善工作环境。他申请拨款,改善了工坊的通风和采光;给工匠们换了更舒适的工作凳;在高温工位旁放置了大缸凉水和陶碗;甚至尝试制作了简易的隔音耳塞(用棉花和蜡)给噪音巨大的工位试用。

      第三,建立工伤抚恤制度。他说服曹玮,从将作监的经费里划出一小部分,设立了一个“互助基金”,工匠因工受伤,除官方抚恤外,还能从基金中得到额外的补贴和慰问。

      这些措施,在现代看来是基本操作,但在视工匠性命如草芥的古代,简直是石破天惊的“仁政”!

      消息传开,将作监的工匠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赵先生……这……这真是给咱们的?”

      “这手套……这围裙……真暖和!”

      “累了还能歇会儿?这……这不合规矩吧?”

      “受伤了还有额外补贴?天爷啊!”

      起初,工匠们对这些“新规矩”很不习惯,觉得束手束脚,耽误干活。但在赵楷的强制要求(和狄明月的“武力威慑”)下,不得不执行。

      然而,很快,效果就显现出来了。烫伤、割伤、砸伤的事故率明显下降;工匠们的疲劳感减轻,抱怨声少了,工作效率反而有所提升;那些得到工伤补助的工匠家属,更是对赵楷感恩戴德。

      工匠们是最实在的群体,谁对他们好,他们心里清楚。渐渐地,“赵先生仁义”、“新法是替咱们着想”的说法开始在将作监内部流传开来,与外面的“泯灭人性”的谣言形成了鲜明对比。

      赵楷趁热打铁,让孙主事将“安全生产规程”和“改善措施”整理成文,配上简单图示,命名为《将作监匠作仁爱规条》,故意让它在小范围内流传。

      同时,他亲自执笔,写了一篇不算长的《辩“机械之心”疏》,没有去高谈阔论什么儒墨之争,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列举了“标准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 军械质量提升,将士伤亡减少(忠君爱国);

      ? 生产效率提高,节省国帑,惠及民生(仁政);

      ? 废料减少,物尽其用(惜物);

      ? 规程明确,新匠易学,老师傅可专注于技艺精进(传承);

      ? 安全生产,保障工匠性命家小(仁爱);

      通篇紧扣儒家“仁政”、“爱民”、“忠君”、“节俭”的核心价值观,将“标准化”描绘成实现这些崇高目标的技术工具和管理方法,完全剥离了所谓的“墨家”色彩。

      他请曹玮将这篇疏文,连同那份《仁爱规条》,一起呈送御前,并“无意间”让其在部分官员中传阅。

      这一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效果出奇的好。

      很多原本对“标准化”不了解或受谣言影响的官员,看到那份充满“仁爱”关怀的规条和那篇紧扣儒家价值观的辩疏,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哦?原来这‘标准化’并非一味严苛,还如此体恤匠人?”

      “节省国帑,爱惜民力,此乃善政啊!”

      “墨家余孽?言过其实了吧?观其行事,倒合圣人之仁心。”

      虽然王貺等人还在上蹿下跳,拼命强调“标准化”的“刻板”和“违礼”,但舆论的风向已经开始悄然改变。皇帝赵祯在看到《仁爱规条》和辩疏后,也难得地对身边近侍评价了一句:“赵楷此子,虽行事乖张,然本心倒似仁厚。”

      这一句评价,分量极重,顿时压下了许多非议。

      赵楷用最实际的行动和最“政治正确”的表述,成功地化解了这场凶险的意识形态围剿。

      然而,就在他以为又一次度过危机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挑战,却从“标准化”内部爆发出来。

      这日,鲁小鱼愁眉苦脸地找到赵楷:“赵先生,不好了……咱们做的那个‘标准箭镞模具’,好像……好像有问题……”

      “什么问题?”赵楷心里一紧。

      “就是……就是按模具做出来的箭镞,一开始挺好,可……可用久了,模具好像自己‘走样’了!做出来的箭镞,越来越不准……好几个老师傅都在抱怨,说还不如他们凭手感打出来的……”鲁小鱼沮丧地说。

      赵楷大吃一惊,连忙赶到模具工位。果然,几个常用的钢制箭镞冲压模具,因为长期使用和磨损,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变形和磨损,导致冲压出的箭镞尺寸出现了微小的偏差。

      而根据“标准化”规程,工匠们必须严格使用模具,不得擅自修改。结果就是,一批批“符合标准”但实际上已有偏差的零件被生产出来,在后续组装中出现了问题。

      “怎么会这样?!”赵楷额头冒汗。他忽略了模具的磨损和寿命问题!标准化依赖标准器,但如果标准器本身无法保持标准,那整个体系就会逐渐失真!

      “快!把所有模具都检查一遍!磨损超差的,立刻报废重做!”赵楷急忙下令。

      但问题又来了:如何判断模具是否磨损超差?需要更高级的基准量具来检测模具!而将作监目前根本没有这种高精度的测量工具!

      “标准化”陷入了自我参照的死循环!它能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却无法保证自身基准的永恒不变。

      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技术难题,触及了计量学和精度传递的核心!赵楷前世只是个机械工程师,对精密测量虽有了解,但远非专家,更别提在这个时代实现高精度测量了!

      他再次陷入了困境,而且这次是技术本身带来的困境。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狄明月又带来了一个让他哭笑不得的“好消息”。

      “赵楷!赵楷!我叔父说,宫里少府监和将作监要大比了!让你好好准备!”狄明月兴奋地跑来喊道。

      “大比?什么大比?”赵楷一脸茫然。

      “就是‘百工大比’啊!三年一次!宫里少府监、将作监,还有京城各大匠坊,都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比试!夺魁的有重赏!还能面圣呢!”狄明月眼睛放光,“我叔父说,让你就用你那‘标准化’的玩意儿去比!狠狠压一压少府监那帮眼高于顶的家伙!”

      赵楷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他现在焦头烂额,又是谣言,又是模具磨损,哪有心思去参加什么劳什子“百工大比”?

      但曹玮的命令(通过狄明月传达)显然不容拒绝。这似乎又是上层博弈的一环,试图通过这种公开比试,来展示“标准化”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其地位。

      压力再次袭来。

      赵楷看着工坊里那些因为模具磨损而略显混乱的场面,看着鲁小鱼焦急的眼神,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这次大比,或许……不是一个麻烦,而是一个机会?一个公开解决“标准器”难题的机会?

      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歪楼”的想法,开始在他脑海中酝酿。

      他要做的参赛作品,或许不仅仅是展示“标准化”的产品,而是要尝试制作一件能确保“标准”得以维持的“母机”或者说高精度基准?

      虽然希望渺茫,但值得一试!

      科技树在经历了意识形态的风暴后,又一次倔强地、且更加艰深地,向着基础技术的更深层面,歪歪扭扭地扎根下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